黃光瑩
何謂語文味?王崧舟老師是這樣說的:“‘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
一、體現在扎扎實實的字詞教學之中
字詞的教學是中低年級課堂的重點內容之一,每個詞都有它特定的意思,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大部分教師都能注意到的。但是如何教給學生讀的方法呢?“急匆匆”是否讀出“急”,“慢條斯理”是否讀出“慢”,“萬紫千紅”是否讀出“美”,“怒氣沖沖”是否讀出“怒”?這是我們常常忽略掉的,因此才會出現唱讀生字詞的現象。曾經聽過一節這樣的語文課,教師指導學生認識生字后,讓全班齊讀生字詞。學生把每個詞都讀得很有感情,有緩有急有輕有重,非常動聽。聽著他們那童真的聲音,我不禁感慨:原來聽孩子讀生字詞也可以是一種享受。
二、體現在精彩詞句的品味中
品,就是對作品語言的品味。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悟詩情”一環節,我引導學生感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1)師導入: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自西向東,順流而下,到達廣陵,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說故人西辭黃鶴樓;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是順流而下,而且詩人辭別的時間在春意正濃的三月,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下揚州。詩句信手捏來,豪不雕琢。
(2)引導學生模仿句子寫詩。
(如:“故人辭別廣州城,煙花三月到連南”;“故人辭別小山城,煙花三月回廣州”等)
(3)用“陽春三月”“寒冬臘月”“炎炎夏日”“金秋十月”與“煙花三月”比較,體會“煙花三月”用詞之美。
師:我念詩句,請同學們說感受
“故人西辭黃鶴樓,寒冬臘月下揚州”(感受:冷)
“故人西辭黃鶴樓,炎炎夏日下揚州”(感受:熱)
師:“煙花三月下揚州”為人稱道,請你說說好在哪里?
(引導說出詞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煙花三月,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
(4)師:我們現在正處在煙花三月中,這是一個春意盎然的季節,尤其是前段時間,學校的花兒開得多燦爛,下面我們一起去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出示課件)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先讓學生理解詩歌遣詞造句的方法,模仿寫詩,然后通過“寒冬臘月”“炎炎六月”“陽春三月”“金秋十月”與“煙花三月”作比較,體會“煙花三月”的意境美和語言美。不但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提高了學生感悟語言、運用語言、欣賞語言的能力,豐厚了語文的積淀。
三、體現在學生的朗讀中
文學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用心朗讀是感受文學的一個重要方式。一位教師執教《體育課》(小學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其課堂教學設計處處能體現語文味,尤其是朗讀指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以教學其中一個環節為例:
1. 教師課件出示句子:“可憐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臉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上滾落下來。”
2. 生朗讀并思考:這個句子運用了什么方法進行描寫?
(教師先引導學生說出是形態、動作描寫,再引導從“豆大的汗珠”體會涅利爬平衡木的辛苦,但是在朗讀時,學生讀得沒有感情。)
3. 教師發現學生的朗讀有問題,馬上進行范讀,并讓學生說說老師是怎樣讀的?
4. 生評價,悟教師的讀法。
(聲音甜美,朗讀水平高,極為動聽;有抑揚頓挫,有緩急輕重)
5. 學生模仿讀。
經過教師指導后的朗讀,效果有了明顯的變化。原來那個讀不好的學生讀得很到位,集體讀時整體水平也較原來有了很大的提高,包括后面教學環節的朗讀,學生也能用上老師所教的方法進行。
四、體現在教師的導語、過渡語、結束語中
語文課,就要以語文的方式去表達,包括常常不被關注的導語、過渡語、結束語。我在教學以描寫春天景色為主題的作文教學課時,我在導語、過渡語、結束語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這就是語文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去品味,去感受,使之受到語文的浸染。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