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綺云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學的根本。在真實、扎實、簡約的風格中追尋思想品德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思想品德教學回歸本位。
一、真實的課堂教學,追求動態生成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最令人難以釋懷的是筆者觀摩過的《交往的禮儀》一課。課堂上不時傳來孩子們的笑聲,不時傳來聽課老師的掌聲,這笑聲彰顯的不僅是老師的詼諧與智慧,更彰顯了孩子們發自內心的、真實的快樂;這掌聲不僅體現了聽課者的感動,更體現了聽課者對真實課堂的認可與追求。師生之間無障礙交流,無縫隙的交融,“你吃了嗎”的詼諧幽默,“Hello!阿尼哈塞喲”的輕松自然,時而快樂交流,時而愉悅體驗,毫無做作之感,毫無表演之嫌,一切都那么順其自然,一切都那樣順理成章。對于這樣的課堂,對于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能讓孩子心生歡喜?怎能不讓孩子全身心參與?讓我們一道重溫最令人難忘的環節——體驗新西蘭的碰鼻禮。“現在,我們來到了新西蘭,老師想與你們一道體驗碰鼻禮!”隨即,在與一女孩碰鼻后,老師來到一男孩前,只見男孩的臉瞬間漲紅了,搖頭擺手不想與這位年輕漂亮的女老師行碰鼻禮。我們能看得出,這是一位青春期男孩。此時,老師沒有說教,而是轉向了同學們:他不肯與我碰鼻,該怎么辦呢?同學們紛紛出主意想辦法。在同學們交流之后,老師再次來到男孩前,可是男孩仍然無法接受。在老師與另一女孩行碰鼻禮后,旁邊一男孩勇敢地站起來:“老師,我想給他做個榜樣!”“真是個好孩子!”隨即與老師輕松碰鼻。此時,老師是這樣回復的:“感謝你與我碰鼻,同時我覺得你也尊重了我!”在老師轉身的一瞬間,那位害羞的男孩立即站了起來:“老師,我也要與你行碰鼻禮!”老師向其豎起了大拇指,課堂上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大家為男孩的勇敢叫好,更為老師的循循善誘叫絕。在看似無痕的教育引領下,孩子們明白,與老師行碰鼻禮是尊重人的表現,要入鄉隨俗,對于當地的禮儀要樂于接受,這是尊重人的一種表現。在掌聲響起的瞬間,我的眼眶已經溢滿淚水,這掌聲,這淚水,是來自內心的激動,是發自內心的感動。可見,富有彈性的預設,會使生成的課堂教學高潮迭起,精彩紛呈。
二、真實的課堂教學,追求“以學定教”
“以學定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學習九年級思品課《走科教興國之路》,我舉了“國人在日本購買馬桶熱”的案例并向學生提問“有個普通生活的用品,引發國人購買熱潮,給你什么樣的啟示呢?”為了讓我的課堂不“冷場”,學習成績好、膽大、性格外向的學生開始舉起了他們寥寥無幾的手,其他學生則扮演聽眾的角色,未經獨立思考就直接從好學生那里獲取答案和信息,但是這些學生能從討論中獲益多少呢?我教學策略并不急著讓好同學來回答問題,也沒有讓學生盲目地討論下去,而是改變了剛才的提問內容,為了能最終回答出我所要的答案,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1. 我國是否是科技強國呢?如何看待我國的科技總體水平?2. 我國與發達國家的主要差距是什么?3. 我國該如何縮短與發達國家的主要差距?4. 是否只要有了經費的保障與法律的規定,我國目標就能實現?還需要依靠什么?人才的創新能力從何而來?這幾個問題,有一定的層次性。第一個問題,所有的同學都能回答;第二個問題,要從材料中歸納出,這需要一些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語言,中等及以上的同學可回答;第三、四個問題,需要一定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讓同學們展開小組討論,然后,推選一個同學總結發言,這就需要集體的智慧。大家通過討論,得出了這樣一些結論:科技的創新 ——人才的創新能力——教育。通過這樣的層層深入地提問,培養了學生的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僅僅從書本上找答案,也不是人云亦云,同時落實了教學目標,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