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惠
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剔除浮華,沉淀精髓,在“真”字上做功夫,腳踏實地,真情指引,真心面對,真抓實練,創(chuàng)建原汁原味的高效語文課堂。只有在真實體驗中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思想均取得進步,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一、鉆研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
教材是教學的載體,除了工具性的性質之外,還有基礎性的特點。準確地鉆研并解讀文本,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在教研的天平漸漸向教法傾斜的時候,對教材的研究應該加溫加力,應引起教者的足夠重視。鉆研教材,重要的是擺正心態(tài),積極賦予教材時代元素,年長教師更要克服“年年如是”思想。鉆研教材就應該讀通、讀懂教材,要從普通的讀者閱讀、學生需要和老師的教學這些角度一步一步潛心研讀,把握其語言的特點及人文內涵。首先,教師應該從欣賞者的角度,全身心投入其中,感受其中的美,在教學中把這種美的體驗傳遞給每個學生。當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我們要查閱參考書和工具書,需要注釋的還需要注釋。如小學六年級《向往奧運》一文,在作者對奧運的闡述及對運動員的介紹部分,我們可能就需要查找資料來了解情況,細心領會字里行間的奧運情感,并將當前體壇的有關故事融入其中,充實文本,為上好語文課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對課文的共鳴作為基點,才會為創(chuàng)建實效的語文課堂提供無限可能。其次,我們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去閱讀,換位思考,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點與知識水平,有機地為他們進行選擇: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哪些詞語容易學,哪些句子又不容易懂,并以此設立教學難點、重點及切入口,最大限度發(fā)揮教材的育人功效。此外,我們還要以教師角度重新審視教材,設立明確、恰當?shù)慕虒W目標,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及策略。如果背離了以上的三個基本點,鉆研教材就會出現(xiàn)不到位、不全面等情況,高效而實在的教學就會失去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應對,嫻熟掌握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師也應是一名藝術者,因為我們每天要面對的是一群活潑的精靈。高效的語文課堂需要教師具備嫻熟的教學藝術。這其中,處理教學突發(fā)狀況的藝術尤為重要。教學中,學生每天都會給我們上演一幕幕意外,我們必須靈活謹慎處理,科學應對。尊重和變通是處理課堂不定因素的基本原則。如在我們精心準備了一節(jié)頗為滿意的課,胸有成竹地來到課堂后才發(fā)現(xiàn),盡管自己熱情高漲,學生卻索然無味。面對老師的提問,學生總是無精打采……面對如此尷尬的局面,我們也許會束手無策,也許會按部就班。但,這都是教學走向低效的節(jié)奏。新課標告訴我們,要遵循學生的認知曲線、情感的張弛,隨時調控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是一個生動的問題情境,是讓學生活躍思維、急中生智和交流發(fā)展的智慧場。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因勢利導,科學應對,隨時對課堂進行再設計,及時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從他們最需要、最樂于接受的方向出發(fā),激起孩子們探討、發(fā)現(xiàn)知識的渴望,共同總結獲得知識的途徑、方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當然,課堂的意外里也常夾雜著驚喜,我們更需要小心呵護。如學生會突然對某一問題探求欲超強,或在某一次討論中熱情不減,這會讓教師喜出望外。我們在欣喜的同時也產生了耽誤教學進程的憂慮。這時,教師的應對藝術成為了課堂成敗的關鍵。如果教師為了教學流程而強行停止,同學們就會意猶未盡,甚至會挫傷他們探知的興趣。面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站在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仔細考量,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努力讓課堂“小插曲”成為學生啟智、成才的“一個蘋果”。
三、“法”融于情,引領教學走向深入
以情感為基礎、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一切教學方法的起點,也是開發(fā)智力、激發(fā)潛能,將語文教學引向深入的寶器。
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紐帶,我們要乘勢而上,積極鼓勵學生熱情參與到語文活動中來,通過各種語文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接受情感的熏陶,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實際操作中,我們可引導學生進行劃時空想象,把自己變?yōu)閷в巍⑹圬泦T、主持人、書中主人公的伙伴,也可試著按學生自己的意愿,為故事設計更完美的結局。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育雙方更容易形成向心力和達成學習共識,融入情感的教學方法也更容易提升學生學習的幸福指數(shù),收獲成功,激發(fā)他們的潛質和能量,促進教與學的良性發(fā)展,引領教學向更深、更遠處延伸,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在這些過程中,我們又要注意對語文活動度的把握,不可丟失語文科的本質屬性,避免把語文課上成音樂課、模仿課,甚至是品德課的“泛語文”。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