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暉 杜忠連 叢東來
[摘 要]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是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黑龍江省優越的自然環境為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新型城鎮化工作的推進為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帶來的全新的機遇。面對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農業產業集群內部主體之間聯系松散、支持性作業體系不完善等障礙,黑龍江省應通過加強園區建設、擴大規?;洜I、完善服務體系建設等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將農業產業集群做大做強,以此充分發揮農業產業集群的作用。
[關鍵詞] 黑龍江;農業;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化;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 F740 [文獻標識碼] B
農業是弱質性產業,農產品生產不僅周期長、風險高,且附加值低。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而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關鍵則在于發展農業產業集群。農業產業集群是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核心,包括農戶、物流企業、金融企業、科研機構、設備供應商等多種主體在內的有機整體。[1]當上述各種位于產業鏈不同環節的生產或互補性機構圍繞農業生產基地在一定區域內形成農業產業集群之后,集聚效應和協作效應就開始凸顯,農業產業集群通過延長產業鏈來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通過降低不同環節的交易成本來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
一、黑龍江省農業產業集群的現狀
黑龍江省耕地面積和人均耕地占有量均居全國首位,土地集中連片,適合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森林、草場、濕地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具備開發有機和綠色食品得天獨厚的條件。形成了以糧食、畜牧產品、山特產品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體系,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集團,對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2013年,黑龍江省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755戶,實現銷售收入2300億元、利稅150億元。黑龍江墾區耕地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是國內耕地規模最大、機械化水平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有農場群,農業機械化、標準化、規?;彤a業化走在全國前列,糧食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二、黑龍江省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SWOT分析
(一)黑龍江省農業產業集群的優勢
黑龍江省的土質肥沃,水源充足,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良好,其農產品品質相對優勝。黑龍江省農業科研基礎雄厚,隸屬于政府的農業科研機構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在許多研究領域達到了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完達山、北大荒、九三油脂等龍頭企業也都擁有自己的科研機構。從農業產業集群的帶動力方面看,盡管總體上講龍頭企業的帶動力不強,但以完達山、北大荒等企業為核心,集聚了一定數量的上下游企業,產業鏈條得到了延伸,多個農業產業集群以龍頭企業為核心逐步壯大起來。
(二)黑龍江省農業產業集群的劣勢
就黑龍江省目前的情況看,一方面,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聯系比較松散,二者之間并沒有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農戶的強獨立性使其對于關聯企業的依賴性很弱,加上農村地區契約精神的缺乏,使得企業與農戶之間的交易費用較高,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而農產品出售時間及品質的趨同化導致激烈的競價行為發生在農戶群體,降低了該群體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發展農業產業集群的支持性作業體系不健全,農資機構對于農資經營具有壟斷性力量,競爭不足導致其與農戶之間的交易行為具有偶發性和簡單性的特征,農產品營銷機構則面臨著自然條件及市場條件改變所帶來的巨大風險。
(三)黑龍江省農業產業集群的機會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黑龍江省農業產業集群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方面,新型城鎮化工作正在大面積鋪開。2014年,國家將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及牡丹江市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是大力發展以縣域為重點的特色城鎮,發展現代農業,力促交通網絡、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商貿物流網絡、金融服務網點等向農村地區延伸。[2]另一方面,食品產業和綠色食品產業日益受到重視。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綠色食品的需要日益增加。黑龍江省“寒地黑土”的天然優勢使其在建設綠色農業產業集群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四)黑龍江省農業產業集群的威脅
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經濟正處于調結構的關鍵時期,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市場購買力提升緩慢,企業經營艱難。加上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加重了消費者的疑慮。農產品加工行業壁壘低,競爭激烈,如果不能在產品研發或有效降低成本等方面具備較大的競爭優勢,是很難在市場上生存的。黑龍江省雖然擁有寒地黑土的天然優勢,但品牌影響力卻十分有限。日益提高的國際貿易壁壘也對農產品的出口形成的較大阻力。
上述SWOT分析為尋找黑龍江省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方向提供了線索。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壯大要滿足下面的幾個條件:即有能力與農戶之間形成穩定的交易關系;有能力通過科技研發來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并在激勵的競爭中獲勝;有能力擁有自己的支持性作業體系或對支持性作業體系相關資源的使用上擁有較大的話語權。一般而言,只有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才能夠滿足上述的條件。因此,從整體上講,黑龍江省農業產業集群的布局應該圍繞大型龍頭企業來加以構建。除了繼續扶持現有的大型龍頭企業之外,更要注重對有潛質成為龍頭企業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培育,適當對他們進行資源傾斜。通過不同規模龍頭企業之間的占股、承包、并購等資本運營方式加強農業產業集群之間的交易聯系,形成以農業產業集群為基本構成單元的集群,也即是集群的集群,從更高層面上對黑龍江省的農業產業資源進行整合,并使由于資源整合帶來的規模經濟及輻射效應更大層面上普及到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各個角落,這有助于從根本上對黑龍江省的農村經濟及農業發展提檔升級,為新型城鎮化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策略
(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
圍繞玉米、水稻、大豆、乳品、肉類和果蔬等優勢產業,通過政府扶持以及招商引資等手段,培育產業鏈條長、附加值高的大項目。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進行資產重組,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加快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規范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市場競爭力。實施“龍頭企業提升工程”,加強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扶強扶壯農產品加工行業的領軍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第一,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推進科企嫁接、校企合作,搭建聯合攻關研發平臺。鼓勵龍頭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研發機構。支持龍頭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進行集成創新,推進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精深加工的水平。第二,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加快產業園區建設。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在農產品優勢產區和產業帶,規劃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推進農產品加工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聚化。第三,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建立完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努力拓展產業化經營領域和深度,提高農業的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endprint
(二)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進而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的有效手段。以現代農機等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引導扶持合作社拓展合作領域,實行專業化、標準化、規?;?、品牌化經營,提高合作層次和水平。[3]鼓勵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業;支持同類或同產業合作社開展跨區域聯合,組建一大批聯合社,降低生產成本,增強服務功能,提高市場談判地位和話語權。引導新建一批農資互助合作社,優化農村金融環境,調整農村金融結構和布局網絡,大幅度提高農民的合作化程度。另外,推進農業規?;洜I,還必須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基礎上,引導和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形市場建設,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和獎勵機制。
(三)健全完善農業服務體系
首先要完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機構,推進村級服務站建設。支持農業科研院所、大學、農職院校參與多元化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經營性農技服務實體。其次要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構建省、市、縣、鄉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完善投入品登記、生產、經營、使用和市場監督等管理制度。最后要完善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快省、市、縣、鄉、村五級農業信息服務機構建設,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中介組織創辦農村信息服務站,開展與農民面對面的信息服務。
(四)搞活農產品市場流通
一是要加強市場建設。扶持現有重點農產品市場改造升級,加強配送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網絡信息中心、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建設,更好地發揮農產品流通主渠道作用,大力發展農產品期貨交易,逐步形成輻射國內外的銷售網絡。二是要創新營銷方式。加快鮮食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建設,減少損失,延長銷售,實現反季節銷售增值。加快推進農產品直銷直供,廣泛開展農超、農校、農企等產銷對接,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三是要實施品牌戰略。發揮寒地黑土的生態環境優勢,重點打造非轉基因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三大品牌。
[參 考 文 獻]
[1]劉萍,李梅.以產業集群模式促進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2(3):5-9
[2]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EB/OL].黑龍江省政府門戶網站,2015-03-11
[3]黑龍江省現代大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EB/OL].黑龍江省政府門戶網站,2012-10-11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