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婷
[摘 要]在貿易自由化進程中,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相對工資差距不斷拉大,這使傳統赫克歇爾-俄林-薩繆爾森理論框架的適用性受到質疑,學者們開始由研究傳統理論的假設條件轉向研究對象的微觀化。綜合闡述了貿易自由化與性別工資差距領域的國內外研究成果并對其作簡要評價,提出未來在此領域的研究應注重拓展理論研究視角、改進研究方法和擴展研究內容。
[關鍵詞]貿易自由化;性別;工資差距
[中圖分類號]F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6-0047-02
隨著貿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世界范圍內收入不平等加劇,然而因為不同國家產品差異性和勞動力市場摩擦的存在,傳統的克歇爾-俄林-薩繆爾森理論(H-O-S理論)的適用性受到質疑。學者們由研究傳統理論的假設條件逐步轉為研究微觀對象,從企業異質性(Melitz,2003)、勞動力異質性(Yeaple,2005)以及貿易結構差異(Feenstra、Hanson,1996)等角度研究國際貿易與工資差距的關系問題?,F有對貿易自由化問題的研究主要關注貿易自由化對貧困、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從產業、行業和區域層面研究貿易自由化對工資差距的影響(Hanson、Harrison,1999;Goldberg、Pavcnik,2007;Airola、Juhn,2008)。貿易自由化政策的實施改變了不同社會群體,包括不同性別之間的收入分配情況。貿易自由化與性別工資的關系問題作為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被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關于貿易自由化與性別工資關系的研究對于社會和諧進步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現有關于貿易自由化與性別工資關系的研究文獻以H-O-S理論框架和勞動力市場歧視理論為基礎,主要針對發達經濟體、發展中國家和中國三個范圍進行研究。對發達經濟體的研究中,Black 和 Brainerd(2004)、Saure 和 Zoabi(2009)認為,貿易自由化拉大了兩性工資差距;對發展中國家的研究中,Nicita 和 Razzaz(2003)、Menon 和 Rodgers(2007)認為,貿易自由化拉大了男女工資差距。Arndt(2006)、Cockburn(2008)、Mitik 和 Berthomiru(2008)采用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研究貿易自由化對性別工資的影響。對中國進行相關研究的主要有Berik(2004)、Braunstein 和 Brenner(2007)、Ding(2009)、Hering 和 Poncet(2010)、劉斌和李磊(2012)、席艷樂、張相文和曹亮(2013),他們分別從FDI、宏觀經濟政策、新經濟地理等角度進行研究,驗證了貿易自由化拉大了性別工資差距的結論。目前,關于貿易自由化對性別工資差距影響的跨國研究則較少。
二、現有研究的主要貢獻及不足
現有文獻以H-O-S理論框架和勞動力市場歧視理論為基礎,在貿易自由化與性別工資差距的研究中較多關注發展中國家,將勞動力性別等微觀因素作為研究對象,使研究結論更加貼近現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研究成果具有參考價值。但現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在理論基礎方面,當前研究仍以H-O-S理論框架為基礎,雖然研究成果頗多,但在理論創新方面突破較??;在研究方法方面,實證研究的變量和方法的選擇還存在局限性。由于數據可獲得性等因素的影響,諸如制度、教育和其他一些經濟變量容易被忽視;在研究對象方面,研究發展中國家實例的文獻較多,研究跨國經驗的文獻較少。現有文獻大部分強調貿易自由化對女性收入和就業的影響,而關于貿易自由化對男性收入和就業方面的影響的研究較少。
三、未來研究方向
1.拓展理論研究視角。貿易自由化與性別工資差距關系的研究還需要結合技術進步、勞動力市場制度、勞動力個體差異等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因此,構建既包含這些因素,又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模型是實現理論創新的難點。
2.改進研究方法?,F有文獻中使用的實證方法大多基于IV變量和OLS估計方法。同時,關于貿易自由化和性別工資差距的影響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經濟體、國別和行業層面,可用數據較少。要得出準確的結論,還需完善數據采集技術和計量分析方法。
3.擴展研究內容。可在現有研究內容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進一步深入研究貿易自由化對性別工資差距的影響,如除研究貿易自由化對性別工資影響外,還可從性別歧視對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對貿易比較優勢的影響等角度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Hanson.G.,A.Harrison.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in Mexico[J].Industrial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9,52(2):217-288.
[2]Goldberg.P.,N.Pavcnik.The Effect of the Colombian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Urban Povert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7.
[3]Airola.J.,C.Juhn.Wage inequality in Post-reform Mexico[J].Journal of Income Distribution,2008,17(1):110-135.
[4]Becker.G.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71.
[5]Saure,P.,H.Zoabi.Effects of Trade on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Swiss National Bank Working Paper,2009.
[6]Cockburn,J.Trade Growth and Gend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Comparison of Ghana,Honduras,Senegal and Uganda”,Confer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n Global Economic Analysis,Helsinki,2008.
[7]潘士遠.貿易自由化、有偏的學習效應與發展中國家的工資差異[J].經濟研究,2007(6):98-106.
[8]劉斌,李磊.貿易開放與性格工資差距[J].經濟學,2012(1).
[9]席艷樂,張相文,曹亮.貿易自由化與中國性別工資差距——基于工具變量和分位數回歸方法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7).
(責任編輯:喬 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