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潔 周明

[摘 要]江西地礦企業總體經濟效益不高,要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加強對人才的培訓和有效使用具有關鍵作用。從江西地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角度,采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江西地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外部因素,提出招聘方式多樣化、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建立科學的績效管理系統、完善薪酬管理體制、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等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關鍵詞]江西;地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6-0139-02
一、江西地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原理認為企業戰略應是一個企業的強項和弱項、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SWOT的含義: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其中,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一)優勢(Strength)
全國地礦企業發展形勢良好,國家高度重視地礦企業的發展,地礦資源是國家重要的戰略儲備。在未來的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中國地礦企業的產量要維持穩定必將帶動江西其他產業的發展。一些大中型地礦企業重視技術創新,擁有自己的品牌,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激勵,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開發和管理系統。
(二)劣勢(Weakness)
江西地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還不成熟,在很多方面仍然保持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
1.高層次人才流失嚴重。有些地礦企業是以勞動密集型生產為主,產品結構不盡合理,各企業間產品差異性不大,技術落后,利潤較低,系統內部競爭激烈。導致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創新型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匱乏[1]。江西地礦企業中一線工人和管理人員偏多,而高科技人才、高級管理人才流失嚴重,人才大量流向外資企業,甚至流向海外。
2.人才培訓不到位。2009年全國地礦企業調查結果顯示,企業職工教育費占企業年銷售收入的平均比重為2.1%,其中43.7%的企業此比重不足0.8%,38.9%的企業此比重在0.8%~2%之間,12.9%的企業此比重在2%~5%之間,4.6%的企業此比重在5%以上,原因是企業以減少培訓費作為縮減成本的重要手段[2]。同時,企業缺乏有效的培訓方式,培訓內容陳舊單一,培訓難以達到企業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3.缺少薪酬激勵機制。江西地礦企業的薪酬中大多只有工資,福利、津貼、獎金等較少。有些企業甚至不按時發放工資,為員工繳納的社會保險相對較少,薪酬設計偏向高級管理層,管理層與生產工人、技術人才等薪酬差距較大,不利于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4.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目標脫節。績效考核不能與企業戰略目標相結合,考核方式和方法單一,指標設計過于簡單,績效考核后缺少績效評估與反饋,既不能反映員工的實際工作績效,也不能反映企業的生產管理情況,沒有充分發揮績效管理的實際作用。
5.企業文化缺失。調查顯示,目前70%的民營企業沒有員工集中活動場所,55%的企業不能經常組織業務技能培訓。對中國優秀企業群體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中國企業文化軟實力指數為3.45分,而專家組對國際先進企業的評分為4.5分,這說明中國企業整體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差距較大,因此江西地礦企業應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三)機會(Opportunity)
江西各級政府支持地礦企業發展,為地礦企業制定了指導目錄,鼓勵產、學、研相結合,推進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高薪鼓勵科研人才進駐企業。加強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將企業人才需求與地方院校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相結合,每年為企業輸送大量的大學生技術人員。鼓勵本省高校畢業生到江西地礦企業工作,給予優惠待遇。對海歸人士和高技術人才給予優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威脅(Threat)
江西地礦企業勞動力素質不高,技能勞動者占城鎮從業人員的30%,技術工程師占從業人員的4%,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為30%~40%,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另外,一些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不利于吸引人才。
二、江西地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戰略
通過對江西地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SWOT分析可知,江西地礦企業人力資源狀況不佳,必須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發揮內部優勢,彌補劣勢,抓住機遇、應對外部不利因素的挑戰(見表1)。
(一)采取多樣化的招聘方式
采用外部招聘與內部選拔相結合。當企業處于快速成長期,或現有員工缺乏一定的技術能力時,可從外部招聘企業所需要的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在外部招聘過程中還可進行人才儲備,尤其在經濟危機時期人才流動量大,可通過外部招聘吸納企業所需的高科技人才。當企業需要節約成本、鼓勵和留住員工時,可進行內部選撥,采用提升、調動、工作輪換等方式選拔所需人才。
(二)建立健全培訓制度
培訓應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增強員工與企業之間的信任,深化企業文化建設。針對不同崗位人員應采用不同的培訓方法,對低層員工及技術人員可采用講授、工作指導、工作輪換等方法,對中高層管理者和高技術人才可采用案例研究、模擬訓練、角色扮演、行為模范、拓展訓練等方法。培訓結束后必須進行效果評估,促使員工將培訓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術及時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三)建立科學的績效管理系統
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需要制定工作業績指標、工作能力指標和工作態度指標,績效指標必須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經營管理目標一致。對不同崗位運用與其相適應的績效考核方法,如行為錨定評價量表法、關鍵事件法、目標管理法、360度評價法等。通過有效的績效考核區分不同員工所創造的價值,考核后進行績效反饋,制定績效改進計劃,考核結果與員工的薪酬分配、人事調整掛鉤,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整合。
(四)完善薪酬管理體制
制定薪酬制度之前進行薪酬調查,確保企業薪酬的外部公平性。通過績效工資和獎金對員工進行短期激勵;通過股權計劃讓員工參與剩余價值的分配,實現長期激勵;對特殊崗位人才實行津貼和福利制度,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除了物質薪酬,還應有精神薪酬,企業要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給予員工公平競爭和晉升的機會,為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除了要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行為準則外,企業管理者要經常與員工溝通,讓員工了解企業的經營決策和經營情況,鼓勵員工為企業的良好發展獻計獻策。企業應從員工利益出發,切實為員工辦實事、謀福利。企業文化的建立要讓員工以企業為家,與企業融為一體,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吸引并長久留住人才。
[參考文獻]
[1]鐘健.關注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變革,調整制造企業人才戰略[J].金屬加工,2009(12).
[2]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EB/OL].http: /www.chinahrp.com,2008.
(責任編輯:梁宏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