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瑩 李歆彤 翟金帥

[摘 要]我國正大力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境外經貿合作區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一項重要載體。浙江省已在6個國家建立了6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在該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浙江省應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新機遇,大力拓展國際經貿合作新途徑,利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推動合作區縱深發展,加強對外聯動,提高合作區融資能力,促進合作區本土化,將合作區發展與“一帶一路”戰略相融合,不斷開創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關鍵詞]浙江;“一帶一路”;境外經貿合作區
[中圖分類號]F1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6-0065-03
一、引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在此背景下,境外經貿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作為中小企業集群式海外投資的有效載體將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海外“承接點”,是我國對外投資合作的創新和探索。
浙江企業在“走出去”方面一直在全國位列前茅,在境外合作區建設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通過探索境外合作區建設模式,有利于形成集群式境外投資平臺,有利于創建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浙江省在建的3個國家級與3個省級合作區主要分布在東盟和中亞地區,位于“一帶一路”沿線。因此,研究浙江省如何發揮合作區的引領和節點作用,抓住“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帶來的新一輪發展機遇,進一步擴大對外經貿合作,開創浙江開放新格局,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
二、研究現狀
與其他的對外直接投資方式相比,我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是一種全新的跨國投資模式,目前可獲得的文獻主要是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康榮平(2009)認為,中國當前正在嘗試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是前所未有的一種模式創新;從發展看,可以肯定其會為中國中小企業“走出去”提供很好的支持平臺。余索(2014)分析了由中資企業在境外開發打造成熟的產業園區,作為中資企業境外投資的平臺,可以有效地彌補投資經驗不足的問題,少走彎路,加快中資企業境外投資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有些學者從我國合作區的區位選擇和產業選擇層面進行研究。李計廣(2007)分析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產業選擇應以國內生產能力過剩且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產業為主體,如紡織服裝、機械、輕工等。趙建華(2009)結合浙江省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現狀指出,要避免出現產業選擇過雜的現象。另有一些學者對合作區的發展戰略做了研究。Deborah Brautigam和Tang Xiaoyang(2011)調查了中國致力于在非洲建立的一系列官方經濟合作區,分析了這些合作區的背景、動機和措施情況,認為在非洲已經形成一種獨特的、實驗性的發展合作模式。阮剛輝(2014)提出境外經貿合作區作為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新形式,要從國家、產業和企業三方面積極穩妥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順勢而為,推動優勢產業到境外集群式發展實現“騰籠換鳥”。
三、浙江省合作區發展現狀
目前,浙江省在6個國家建立了6個境外合作區,其中,國家級和省級各3個,分別位于“一帶一路”沿線的俄羅斯、越南、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塞爾維亞、尼日利亞。截至2014年9月,6個合作區累計入駐企業121家,引進企業投資額21.25億美元,其中浙江企業49家,投資額8.6億美元。合作區完成年度產值銷售額10.35億美元,就業人數為1.09萬人,為當地解決就業人數8640人,年度帶動出口額7.03億美元。這些合作區已經成為浙江企業對外投資合作與產業集聚的平臺。根據產業定位不同,浙江現有的境外合作區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以傳統優勢產業為主導的合作區。泰中羅勇工業園、越南龍江經貿合作區、尼日利亞越美紡織工業園、烏茲別克斯坦鵬盛工業園。在這些園區內行業選擇具有相似性的特點,其主導產業都主要集中在機械、紡織業、制鞋和輕工業等浙江省優勢傳統行業上。2.以尋求資源、能源開發為主導的合作區。如,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的家具廠和木材加工廠,就是充分利用俄羅斯豐富的森林資源進行加工成品的資源需求型行業。3.以商貿物流為主導的合作區。即塞爾維亞貝爾麥克商貿物流園區,主要由商品貿易展示展覽中心,“中國購”電商平臺和貝爾格萊德保稅物流配送中心構成。
四、“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給浙江境外合作區建設帶來的機遇
(一)抓住“一帶一路”新一輪開放發展先機,開創浙江對外經貿新格局
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核心動力是“一帶一路”戰略,位于“一帶一路”沿線的浙江省境外經貿合作區將是深度參與建設的受益者。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是自主推進的大戰略,只有掌握了主動權的地區,才能在以后的經濟發展中產生聯動效應。為此,浙江應抓住開放先機,開創對外經貿新格局。
(二)抓住“一帶一路”拓展國際經貿合作的途徑,助推浙江突破產業轉型升級難題
近年來,浙江經濟進入轉型升級攻堅期,經濟增長緩慢、諸多問題困擾產業轉型升級、受資源要素制約明顯。要想破解浙江經濟發展的瓶頸,必須從“跳出浙江發展浙江”轉變為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提前布局浙江全球發展戰略。“一帶一路”為浙江提供了擴大對外經貿合作的平臺,也必將帶來大規模的雙向貿易投資,方便浙江配置全球資源,破解經濟發展難題。
(三)抓住“一帶一路”落實一批重大項目的機遇,加快浙江對外投資合作步伐
“一帶一路”逐漸掀起新一輪投資高潮,我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并建立亞投行,一起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初步估計,每年投資于“一帶一路”的資金將超過2000億美元。若浙江能抓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努力擴大對現有合作區的投資,積極提升省級合作區的規模和檔次,在條件成熟的沿線區域申請新的國家級合作區,必將加快浙江企業集群式對外投資的步伐,為中小企業“走出去”提供保障。endprint
五、推進浙江省境外合作區融入“一帶一路”發展的措施建議
“一帶一路”是我國2015年經濟工作的三大戰略之首,浙江在進一步推進合作區的發展時,應主動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在“一帶一路”戰略指引下,加大對合作區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國家加強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交流和合作成果,立足浙江產業發展,針對各合作區不同的發展階段,積極穩妥地從五個方面推進浙江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促進浙江境外經貿合作區的融入“一帶一路”發展。
(一)利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政策溝通,推動合作區縱深發展
浙江省政府應聯合企業積極申報新的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主動參與各層次的政策對話以便為現有境外經貿合作區爭取更優惠的政策,進一步加強對省內企業投資合作區的國別和產業指導。增強與當地政府的談判能力,運用好“一帶一路”政策性金融工具,解決合作區融資難的問題,分散投資風險,大力促進合作區發展。積極推進越美尼日利亞紡織工業園園區招商工作,努力打造烏茲別克斯坦鵬盛工業園成為中烏合作典范,逐步提高塞爾維亞貝爾麥克園區的規模和層次,深入推進泰中羅勇工業園、越南龍江工業園建設水平。
(二)利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道路連通,加強合作區對外聯動
在逐步形成的“一帶一路”交通運輸網絡覆蓋下,浙江應擴大與沿線國家的產業合作領域和規模,加快形成國際區域分工協作的產業布局,實現合作區與本土聯動、合作區與母國聯動、合作區與第三方區域的內外聯動。“一帶一路”戰略所建設的“義新歐”鐵路,將助力浙江更好地走向中亞市場,同時也將為沿線的合作區實現對外聯動提供巨大便利。烏茲別克斯坦安革連至琶布鐵路隧道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中方承建實現道路連通的重要工程,對鵬盛工業園的輻射效應明顯,園區也應在中烏經濟合作中發揮示范作用,并加強中國與中亞經濟聯系。商貿物流型園區應發揮跨境電商“海外倉”的功能,推動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交通樞紐和節點建立倉儲物流基地和分撥中心,完善區域營銷網絡。2014年底中國和泰國簽署《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中泰鐵路對泰國及區域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樣將給位于鐵路沿線的泰中羅勇工業園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三)利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貿易暢通,保障合作區投資貿易便利化
浙江要抓住投資便利化和降低投資成本的機遇,充分發揮合作區的先導作用,并以這些已有的經貿合作區為支點,逐步擴展和深入合作區在當地的投資貿易。利用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或組織簽署的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雙邊合作區協定等政府保障機制,明確合作區的法律地位和投資權益,給予入園企業環境和通關便利支持;規避合作區海外風險,使國內企業的海外利益得到更充分的保護,提高現有合作區經濟循環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贏。“一帶一路”戰略將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必將為雙方經貿合作發展帶來新活力,為企業合作發展帶來大量新商機,位于東盟地區的泰中羅勇工業園、越南龍江工業園應抓住發展機遇,擴大園區投資規模,促進貿易互補發展,為入園企業帶來更多優惠。
(四)利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貨幣流通,提高合作區融資能力
在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浙江應引導合作區增強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抓住流通成本降低的時機,助推浙江省內優勢產業集群式“走出去”,提高入園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對外貿易正在自動地發生轉型與升級,即由商品輸出轉向資本輸出,而合作區是資本輸出的新模式,合作區的發展壯大,同樣會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進一步增強合作區的融資能力。浙江省應為處于“一帶一路”沿線的合作區爭取“國家絲路基金”的有力支持,降低企業在海外融資的困難,保護入園企業的海外利益。
(五)利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民心相通,促進合作區本土化
在“一帶一路”加強國別文化、教育、衛生、宗教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的影響下,浙江應促進合作區適時縮小文化差異,克服文化“水土不服”。鵬盛工業園位于“絲綢之路”烏茲別克斯坦,應趁中烏共同譜寫絲綢之路文明發展新篇章的東風,加快合作區本土化經營步伐;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浙江省應推動鵬盛工業園提升為國家級經貿合作區,使其成為中烏兩國深化合作、加快發展的一大亮點。同時政府應引導企業“不吃夾生飯,不多繳學費”,幫助入園企業盡快適應所在國的法律、文化,在文化差異基礎上求同存異。加強跨文化培訓,加強合作區同當地民眾的友好交流,促進合作區建設、開發及經營本土化,為合作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
[參考文獻]
[1]余索.中國企業境外產業園區開發的實踐及體會[J].經濟特區,2014(1).
[2]李計廣.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模式選擇[J].中國評論,2007(3).
[3]趙建華.浙江境外經貿合作區現狀分析[J].浙江統計,2009(12).
[4]Deborah Brautigam,Tang Xiaoyang,African Shenzhen: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Africa[J].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2011(1).
[5]阮剛輝.境外經貿合作區要融入“一帶一路”[J].浙江經濟,2014(7).
[6]“一帶一路”為浙江發展境外合作區帶來重大機遇[EB/OL].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1/13/t20150113_4325210.shtml.
[7]“一帶一路”擴影響提內需 利好五大產業[EB/OL].http://www.p5w.net/stock/market/dpfx/201412/t20141217_879465.htm.
(責任編輯:張彤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