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萍
[摘 要]伊斯蘭金融是以《古蘭經》和《圣訓》為基礎進行經營,提供符合伊斯蘭法律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帶有較強宗教色彩的金融體系。伊斯蘭金融的基本理念來自對伊斯蘭“公正、平等、互助”精神的信仰和遵從,同時要符合禁止利息、共擔風險、利潤共享、禁止向不確定性的高風險領域投資或交易等原則,而且禁止從事衍生及投機交易。該金融體系比較突出的特點是強調實體經濟活動和資金運動之間的相互對應關系,這與當前傳統金融體系中存在的金融與實體經濟脫節的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獨特的投資風格使伊斯蘭金融在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中所受沖擊較小,從而使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競相發展伊斯蘭金融業務。
[關鍵詞]伊斯蘭金融;金融體系;金融業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5)06-0105-02
一 、伊斯蘭金融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伴隨著全球金融化、石油美元的流動和帶來的財富效應,伊斯蘭金融也不可避免地向全球化發展。20世紀70年代,伊斯蘭國家開始設立伊斯蘭銀行。隨著伊斯蘭國家經濟合作日益增強,當前符合伊斯蘭教義的金融形式主要集中在中東和東南亞,在歐美等國家也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伊斯蘭金融市場。從當前的發展狀況來看,主要表現在:一是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據統計,目前全球16億穆斯林信徒中,約有4000萬人是伊斯蘭金融業的客戶,伊斯蘭金融機構大約有400多家,經營的資產規模已超過1萬億美元,近幾年來始終保持著20%以上的增長速度。預計2015年全球伊斯蘭金融資產總量將會超過4萬億美元。二是伊斯蘭金融產品和服務業發展迅速,業務范圍不斷擴大。三是發行伊斯蘭債券“蘇庫克”(SUKUK)。該債券已成為支撐伊斯蘭金融發展的主要產品。目前,馬來西亞的伊斯蘭債券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債券市場之一,在近十年發行的500多億美元伊斯蘭債券中,約有300億美元是在馬來西亞發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認為,馬來西亞的伊斯蘭債券市場規模約占總量的2/3,居全球之首。傳統金融機構對伊斯蘭債券的需求逐漸增大。
從伊斯蘭金融的發展規模來看,阿聯酋和馬來西亞的金融市值分別達到了463億美元和500億美元,遠超世界其他國家。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宗教地域上的要求正在逐漸弱化,使得伊斯蘭金融在全球地理區域上出現了分散化的特點,導致投資重點從西方又重新轉移到了亞洲。由于受到全球范圍內反恐勢力的影響,伊斯蘭國家的資金在歐美國家受到的監管和約束越來越嚴格,不同程度地阻礙了這些資金的流動性和收益性;許多東亞地區的國家對本國的伊斯蘭金融體系進行改組,并擴大本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通過多種渠道吸引伊斯蘭世界的資金。
伊斯蘭金融體系在《古蘭經》的框架下進一步做出闡釋,其基本框架為管理伊斯蘭世界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事務的規則和法律。伊斯蘭金融體系的基本原則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禁止收取利息,是指禁止收取通過貸款或出售得到的資本的任何不公平的增加。更確切地說,與本金的數額和償還期限有關聯,該原則是伊斯蘭金融體系的中心信條。伊斯蘭教義鼓勵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賺取利潤,因為教義中規定,事后確定的利潤象征著進取精神的成功,并會帶來額外的福利。這體現了和諧社會借貸雙方平等的身份,并以公平的方式,共同分享利潤和分擔損失。二是認為貨幣充其量是一種“潛在”的資本,把它投入到實體的經濟活動中,與其他要素結合起來才能夠成為一種實際資本。因為貨幣這種“潛在”資本是不具有時間價值的,只有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的實際資本才具有時間價值。三是禁止投機行為。伊斯蘭金融體系反對囤積,而且禁止以極端不確定、投機和風險為特征的經濟交易。四是合同的神圣性。伊斯蘭金融認為,在合同簽訂和執行的過程中,信息要及時充分地披露,從而減少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所造成的道德風險損害。五是投資活動要符合教義。伊斯蘭教認為,只有那些符合沙里亞規則的商務活動才具有投資資格。對于不符合該規則體系的各種經濟活動,如投機、賭博、酗酒等經濟活動都應該禁止。六是共同承擔風險。伊斯蘭金融體系規定,在財富的創造過程中,資本的供應者是投資者而不是貸款人。借貸雙方的風險應該共同分擔,并根據不同貢獻比例分配收益。
伊斯蘭教義對伊斯蘭金融的投資領域規定較為嚴格,可以有效地規避某些不確定風險。因其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體現途徑主要是通過教義的相關規定對金融形式加以限制。根據IMF的報告,伊斯蘭金融應禁止以下領域的商業活動:1.通過利息獲取收益、資金的借貸或高利貸;2.教義中規定為"有罪"的商業行為,如直接或者間接從事有關豬肉、酒類、煙草及成人用品的生產;3.投機或者賭博行為;4.不確定性的金融衍生類工具,如遠期或期貨條約。
與傳統的金融體系投資理念不同的是,伊斯蘭金融體系對倫理、道德、社會和宗教加以同等的強調,伊斯蘭金融監管比傳統的金融監管更加注重對風險的控制。長期以來,伊斯蘭金融市場與歐美金融市場的關聯度較低,不但有效阻止了金融風險在區域市場間的傳導,而且規避了由外資流動性造成的金融危機對銀行體系的沖擊,突顯出伊斯蘭金融業的宗教約束性、道德約束性以及非投機性的特點,使得伊斯蘭金融有別于傳統的金融形式,同時體現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二、伊斯蘭金融業發展的局限性
1.缺乏透明性。由于伊斯蘭金融沒有統一的監管體系,不能做到絕對透明,賬戶持有人被修正多少金額的信息是投資賬戶持有人無法獲得的,嚴重地影響到金融業管理的透明性,掩蓋了由于銀行管理不善而導致的損失。
2.信息不對稱。由于銀行和持有人共同承擔損失和收益,為了保障投資持有人的權益,銀行應該充分地披露投資項目的相關情況。但是,分散的股東以及投資持有人只是獲得了投資持有人投資資產的風險等其他信息最小程度的披露。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支付給股東的股息可能遠遠高于投資持有人分配的利潤,因此很難起到穩定本國金融的關鍵性作用。伊斯蘭金融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同其他意識形態的沖突愈加突出,迫使伊斯蘭銀行作出讓步。伊斯蘭銀行與傳統商業銀行的不同是其在資金的利用方面有較大的選擇余地,可以直接參與生產及進行貿易活動。在伊斯蘭國家的金融監管體系中,有類似于宗教顧問委員會的組織對伊斯蘭金融機構的相關業務做出規定。伊斯蘭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旗下設有“古蘭經教義監管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審核伊斯蘭金融機構開展的相關業務是否符合伊斯蘭教義。不同的伊斯蘭國家在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發展狀況不同,可以視宗教沖突的情況相應地修改金融監管法規。endprint
3.伊斯蘭金融機構在開展業務時是以實物資產為基礎的,財務杠桿率低,安全性相對較高,即使投資失利,也是雙方共同承擔損失,基本不會涉及高風險金融衍生產品。
三、伊斯蘭金融業的發展前景
基于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金融市場間的競爭越發激烈,具有高安全性和穩健性特征的伊斯蘭金融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其金融機構也隨著實體經濟的發展進行相應的調整。馬來西亞、卡塔爾、新加坡等國家為了鞏固其在伊斯蘭金融市場的地位,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勵伊斯蘭金融在本國發展。在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之際,伊斯蘭金融卻相對平靜,這些無不突顯出伊斯蘭金融相對于傳統性金融的優勢,石油收入源源不斷,高標準和高質量的伊斯蘭金融資產供不應求。幾乎所有的海灣國家,特別是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都在力爭成為中東地區的金融中心。日本金融機構也拓展了伊斯蘭金融相關業務,加入伊斯蘭金融服務委員會(IFSB),發行伊斯蘭債券和成立伊斯蘭保險。英國是伊斯蘭金融業務發展最迅速的國家,該國致力于改變監管法規,以適應和吸引伊斯蘭金融業。中國香港也洞察到伊斯蘭金融所蘊含的巨大機遇,一些香港商業銀行已在香港面向散戶投資者推出開放式伊斯蘭基金,并成為伊斯蘭金融委員會成員。隨著伊斯蘭金融的不斷發展,伊斯蘭金融機構的潛在客戶量和資產總量不斷上升。伊斯蘭金融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受到廣泛關注,并不局限于伊斯蘭國家,而是遍布全球金融市場。
[參考文獻]
[1]易誠.伊斯蘭金融產品與傳統金融產品的比較[J].華北金融,2006(5).
[2]田中禾,馬小軍,張程.伊斯蘭銀行業公司治理:理論與實踐[J].銀行業研究,2011(1).
[3]劉蓉.伊斯蘭金融在中國發展面臨的問題[J].消費導刊,2009(1).
[4]孫傲雪,常偉.伊斯蘭金融降低公司融資風險可能性探索[J].時代金融,2013(10).
[5]馮宗憲,陳志毅.基于風險視角的伊斯蘭銀行與傳統銀行的比較[J].國際金融研究,2011(7).
[6]龔劍玲,高善生.伊斯蘭銀行業公司治理[J].財會通訊,2013(1).
[7]王若溪.淺議伊斯蘭銀行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J].對外經貿實務,2011(3).
[8]吳遵新.伊斯蘭銀行的內部風險管理[J].區域金融研究,2014(4).
[9]馬玉秀,祁學義.伊斯蘭金融思想初探[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09(4).
(責任編輯:梁宏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