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彪玲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治療缺血性中風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93例缺血性中風患者,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分析臨床治療方法及療效。結果 經過補陽還五湯與針炙治療后,患者的缺血性中風現象發生明顯改善,93例患者中基本治愈52例,顯著進步29例,進步8例,無變化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70%。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中風的療效顯著,能改善患者的腦中風癥狀,促進患者腦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補陽還五湯 ;針炙;缺血性中風;中西醫結合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A
缺血性腦中風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其發病基礎為腦血栓,腦血栓會導致腦血管狹窄、阻塞,進而造成意識障礙及偏癱。缺血性腦中風好發于老年人,具有起病急、病情快、復發率及致殘率高等特點,其發生具有先兆癥狀,比如一側肢體麻木、無力、頭暈、嘴歪流口水、失語、站立不穩等,經過治療后,部分患者會遺留腦、肢體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中醫藥在治療缺血性腦中風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探究補陽還五湯合針炙治療缺血性中風的療效[1],本文對我院收治的93例患者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現將結果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補陽還五湯與針炙治療的93例缺血性中風患者,均經腦MRI或CT確診,患者主要表現為半身不遂、受阻麻木、動作遲緩等。本組中包括男52例,女41例,年齡46~83歲,平均年齡(63.1±5.8)歲;患者主要的合并疾病為:高血壓34例、糖尿病16例、高血脂癥10例、冠心病8例。
1.2 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法進行治療:①西醫:積極控制血糖、血壓、緩解腦水腫,應用阿司匹林、腦心通、鈣離子拮抗劑,病情穩定后應用血塞通,靜脈滴注。②中醫:補陽還五湯的藥物組方包括紅花5 g,赤芍10 g,地龍15 g,桃仁10 g,川芎15 g,當歸15 g,黃芪30~120 g,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取400 mL,口服,2次/d。對于血壓高者可加用石決明、天麻;對于肢體麻木者可加用防己、木瓜;對于言語不清者可加用郁金、石菖蒲;對于小便失禁者可加用益智仁;對于下肢偏癱者可加用杜仲、牛膝、桑寄生;對于血瘀者可加用雞血藤、莪術。針灸的治療方法為:針刺主穴為:三陰交、內關、尺澤、水溝、委中、極泉;針刺配穴為:太溪、太沖(肝陽暴亢者)、合谷、豐?。L痰阻絡者),曲池、豐隆、內庭(痰熱腑實者),足三里、氣海(氣虛血滯者),頰車、地倉(口角歪斜者),太溪、風池(陰虛風動者),手三里、合谷、肩髃(上肢不遂者),陰/陽陵泉、環跳、風市(下肢不遂者),風池、天柱(頭暈者)。1療程為12周[1]。
1.3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的病殘程度為0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91%~100%為基本治愈;患者的病殘程度為Ⅰ~Ⅲ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46%~90%為顯著進步;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18%~45%,則可判定為進步;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在18%以下為無變化。
2 結 果
經過臨床治療后,患者的缺血性中風癥狀發生明顯緩解。本組93例患者中,基本治愈52例(55.91%),顯著進步29例(31.18%),進步8例(8.60%),無變化4例(4.30%),治療總有效率為95.70%。
3 討 論
缺血性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近年來,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多,其發病率呈逐年升上趨勢。缺血性中風病情中、發病急,且缺乏特異性的臨床治療方法,只能進行對癥支持治療,不能徹底治愈疾病,因而部分患者通常遺留腦或肢體的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缺血性中風的中醫學發病機制為氣虛血瘀,氣血虧損則血運無力,血流不暢則脈絡受阻,進而誘發本病,故在實施治療時應以祛痰通絡、益氣活血為主。補陽還五湯是常用的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藥物,處方中的黃芪能益氣,當歸能養血,紅花、桃仁、地龍、赤芍、川芎能通絡、活血、化瘀,將諸位藥物聯合應用能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2]。針灸是常用的中醫治療方法,操作簡單,安全、無副作用,是一種較好的治療缺血性中風的方法。針灸主穴分析:由于心主血脈,而內關為心包經絡穴位,針刺此穴能調理心氣,使氣血疏通;由于腦為主神之府,且督脈入腦,而水溝穴為督脈穴,針刺此穴能醒腦開竅,使神清氣爽;極泉、委中及尺澤穴能疏通經絡,三陰交等滋補肝腎,將主穴與配穴配合進行針灸治療,能達到較好的滋補肝腎、醒腦開竅及疏通經脈的作用[3]。補陽還五湯和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協同發揮治療作用,益氣、補血、通絡功效更加明顯[4]。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經過臨床治療后,患者的缺血性中風癥狀發生明顯緩解。本組93例患者中,基本治愈52例,顯著進步29例,進步8例,無變化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70%,說明補陽還五湯和針灸治療缺血性中風療效較好,能改善患者的腦中風癥狀[5]。
4 結 語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中風具有顯著療效,二者能協同發揮作用,進而改善患者的腦功能,促進患者的預后,因此,是一種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良好方法,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 雷,李 翔.補陽還五湯配合溫陽針灸法治療缺血性中風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02):271-273.
[2] 汪德全.補陽還五湯結合針刺治療缺血性中風恢復期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4):87-88.
[3] 柴寶鑫.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中風臨床體會[J].光明中醫,2013,28(09):1861-1862.
[4] 柯 鋒,吳 洪,鄧春齡,吳民獻,蔡 柏,萬 誠,曾坤全,方林彬.補陽還五湯對氣虛血瘀型和非氣虛血瘀型缺血性中風病人的療效比較[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5,3(11):962-964.
[5] 何平祥,吳瑞蓮,馬紅平.針灸配合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及中風后遺癥62例的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9):4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