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聰 李恩根 李曉梅
舒芬太尼應用于全身麻醉氣管插管誘導的效果觀察
梁曉聰 李恩根 李曉梅
目的 觀察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全麻)氣管插管中的誘導效果。方法 將100例擇期全麻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舒芬太尼組(SF組,n=50)、芬太尼組(F組,n=50),分別選用舒芬太尼、芬太尼行麻醉誘導,比較2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及腦電雙頻譜指數(BIS)。結果 組內比較:較之全麻誘導前(T0)心率(HR)(73.4±3.6)次/min、平均動脈壓(MAP)(95.0±11.4)mmHg,SF組患者在誘導后3min(T1)HR(60.1±3.8)次/min、MAP(70.0±11.9) mmHg,插管后3min(T3)HR(71.2±3.6)次/min、MAP(74.7±12.3)mmHg,插管后5min(T4)HR(70.9±4.1)次/min、MAP(75.1±11.6)mmHg均明顯下降(P<0.05),插管即刻(T2)HR(78.7±3.7)次/min、MAP(100.6±11.1)mmHg明顯上升(P<0.05);F組患者在T1的HR(64.3±3.4)次/min明顯下降(P<0.05),T2(88.4±3.5)次/ min、T3(81.1±3.4)次/min、T4(75.1±11.6)次/min,均明顯上升(P<0.05),T1MAP值(77.3±12.2)mmHg、T3(79.3±12.0)mmHg、T4(80.4±12.5)mmHg,均明顯下降(P<0.05),T2(108.8±11.7)mmHg明顯上升(P<0.05);SF組和F組的BIS在T1、T2、T3、T4均明顯下降(P<0.05);各時間點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比較:T1、T2、T3、T4的HR,T1、T2的MAP,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SpO2、BIS各時間點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全麻氣管插管誘導時,達到適當鎮靜深度,等效劑量的舒芬太尼血流動力學較芬太尼更為穩定。
舒芬太尼;全身麻醉;氣管插管;血流動力學
全身麻醉(全麻)氣管插管作為傷害性刺激,可引發機體應激反應,血流動力學變化如心率(HR)加快、血壓(BP)上升等是其間接表現[1],可影響循環功能,也可導致心腦血管意外發生。因此,選擇恰當的麻醉誘導藥物十分關鍵[2]。本研究通過回顧100例擇期全麻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了舒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誘導對機體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3年12月深圳市光明新區中心醫院收治的美國麻醉協會麻醉分級(ASA)Ⅰ或Ⅱ級全麻下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普外科膽囊手術、骨外科脊柱手術、五官科鼻竇手術等的100例患者,排除:有明顯插管困難者;合并嚴重心血管、肝、腎疾病者;長期服用阿片類藥物者;有糖尿病、內分泌疾病者。根據入院時間隨機分為舒芬太尼組(SF組)和芬太尼組(F組)。SF組50例,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齡(38.3±7.9)歲,體質指數(25.8±5.5)kg/m2;F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齡(39.4±8.4)歲,體質指數(25.5±5.8)kg/m2。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室后,所有患者開放靜脈,連接Mindray多功能監護儀,腦電雙頻譜指數監護儀等,監測ECG、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平均動脈壓(MAP)、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BIS等。2組均選擇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面罩吸氧去氮3min后開始誘導,依次靜注0.05mg/kg咪達唑侖、2.0mg/kg丙泊酚、0.1mg/ kg維庫溴銨,SF組0.4μg/kg舒芬太尼(〉60s),F組4μg/ kg芬太尼(〉60s),獲得滿意肌松后插入氣管導管,接Drager麻醉機行機械通氣,根據呼末二氧化碳調節呼吸參數,術中吸入1%~2%異氟醚,維持BIS值在40~60,并持續微量泵注
0.2 μg/(kg·h)舒芬太尼(SF組)、2μg/(kg·h)芬太尼(F組)進行麻醉維持,間斷靜注0.04mg/kg維庫溴銨維持肌松,手術結束前40min停止舒芬太尼(SF組)、芬太尼(F組)給藥,手術結束前10min停止異氟烷吸入。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全麻誘導前(T0基礎值)、誘導后3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的HR、MAP、SpO2等血流動力學指標及BIS。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內比較:較之T0,SF組患者在T1、T3、T4的HR、MAP均明顯下降(P<0.05),T2的明顯上升(P<0.05);F組患者在T1的
HR明顯下降(P<0.05),T2、T3、T4的明顯上升(P<0.05),T1、T3、T4的MAP均明顯下降(P<0.05),T2的明顯上升(P<0.05);SF組和F組的BIS在T1、T2、T3、T4均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SpO2在各時間點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比較:T1、T2、T3、T4的HR,T1、T2的MAP,組間比較差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SpO2、BIS各時間點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全麻誘導期各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指標及BIS比較
在全麻誘導氣管插管中,由喉部刺激引發的神經傳入沖動,容易誘發心腦血管反應,引起神經反射,進而增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兒茶酚胺釋放量[3],使得血流動力學波動較大。據報道,較之靜息狀態,BP波動超過30%后,心腦血管意外發生率明顯提高;血流動力學的瞬間劇烈波動對于老年患者、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者是相當危險的[4]。舒芬太尼、芬太尼均是阿片受體激動劑,具有增加迷走神經張力、抑制應激反應、抑制腎上腺素分泌等作用,其機制可能是經由影響下丘腦交感神經、血管運動中樞興奮性,降低抗利尿激素、兒茶酚胺等水平,從而抑制喉部傳入神經沖動。因此,近年來它們已廣泛應用于全身麻醉[5]。
舒芬太尼是一種新型強效阿片類鎮痛藥,激動阿片類μ受體,鎮痛效價為芬太尼5~10倍[5],本組研究發現,在等效劑量的麻醉誘導后,舒芬太尼組(SF組)患者的HR、MAP較芬太尼組(F組)患者下降更為明顯(P<0.05),但未影響患者健康程度,說明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更深,可能與其誘導下周圍血管阻力下降更明顯相關。在氣管插管即刻(T2),較之誘導后3min(T1)2組患者上述指標均有升高,提示這兩種方法均未能完全抑制插管應激反應,但SF組的上升幅度明顯小(P<0.05),說明舒芬太尼具有更大優勢,能更好的抑制插管應激時的高血壓反應,以維持循環功能穩定,提示其誘導較芬太尼更平穩。
其可能原因有:舒芬太尼的脂溶性是芬太尼的2倍,而其分布系數卻低于芬太尼,故它能更為迅速地穿過神經膜、血腦屏障,加快其在機體內的效應;舒芬太尼、芬太尼與血漿α1酸性糖蛋白的結合率分別為83%、44%,提示芬太尼更易分布到組織中[6];舒芬太尼可直接作用在血管平滑肌,發揮其血管舒張作用;舒芬太尼與阿片受體的親和力較芬太尼強5~10倍,且較μ2受體,其對μ1受體有更高的選擇性及激動作用,前、后者分別與介導鎮痛效應、呼吸抑制效應相關,故能更好地降低壓力感受器敏感性[7]。
BIS作為評價麻醉鎮靜的指標之一,因不受肌松狀態影響,常用于麻醉深度監測[8]。本研究中,麻醉誘導后2組BIS均在
45~6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2組麻醉鎮靜適度,均無過淺情況,同時2組的HR、MAP也有下降,而在氣管插管后,HR、MAP、BIS均有上升,提示BIS與血流動力學變化有一定相關性,也說明BIS雖能很好地評估鎮靜深度,但對于鎮痛程度反映缺乏靈敏性。另外,氣管插管后SF組的BIS較F組明顯低(P<0.05),提示SF的鎮靜作用更好。
綜上所述,在全麻氣管插管誘導時,等效劑量的舒芬太尼(0.4μg/kg)、芬太尼(4μg/kg)均可達到適當的麻醉深度,且可抑制氣管插管時的心血管反應,雖然都能滿足插管條件,但舒芬太尼對心血管反應的抑制作用更強,血流動力學相對更加穩定,說明其維持麻醉誘導期循環更平穩。對于希望獲得更滿意血流動力學表現的患者,可選擇舒芬太尼替代芬太尼行麻醉誘導,以提升安全性。
[1] 段立杰,張蕊,高潔,等.布托啡諾、舒芬太尼預防氣管插管時心血管反應的臨床效果比較[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9,18(6):530-532.
[2] 牛曉娟,劉煒,孫紅芳.舒芬太尼對老年患者氣管插管時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7):593-594.
[3] 吳書平,張春艷.舒芬太尼與芬太尼用于全麻誘導對血流動力學及BIS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3):77-78.
[4] 徐金金,王龍.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人顱腦手術麻醉期間血流動力學及應激反應的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8):3123-3124.
[5] 徐露,李元海.舒芬太尼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安徽醫藥,2011,15(3):375-377.
[6] 許艷榮,徐凱智,靳彥濤.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誘導對老年冠脈搭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2):217.
[7] 姚益冰,李懿,徐峰,等.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對患者氣管插管時心血管反應的臨床觀察[J].海峽藥學,2010,22(7):180-181.
[8] 鄧玉萍,黃煥森,高崇榮.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對小兒麻醉誘導期血流動力學及腦電雙頻指數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5(10):857-85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101
廣東 518107 深圳市光明新區中心醫院 (梁曉聰 李恩根 李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