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張學勤 唐樹榮
胎膜早破孕婦血清中細胞間黏附分子1及白細胞介素18的意義
彭靜 張學勤 唐樹榮
目的 通過檢測胎膜早破(PROM)孕婦血清中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及白細胞介素18(IL-18)的水平,探討二者與胎膜早破的關系。方法 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別檢測2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婦(pPROM組)、25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婦(tPROM組)和25例足月胎膜未破孕婦(對照組)血清中ICAM-1及IL-18的水平。結果 孕婦血清中ICAM-1及IL-18的水平在pPROM組中最高,tPROM組次之,對照組最低,每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PROM組及tPROM組血清中ICAM-1及IL-18的水平呈現正相關關系(r=0.62,P<0.001)。結論 胎膜早破孕婦組血清中ICAM-1與IL-18水平明顯升高,二者呈正相關性,二者參與胎膜早破的發(fā)生、發(fā)展,且發(fā)揮協同作用;聯合檢測孕婦血清中ICAM-1和IL-18的水平變化有望提高胎膜早破診斷的敏感性。
細胞間黏附分子1;白細胞介素18;未足月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PROM)是指臨產前的胎膜破裂,可分為足月PROM(≥37周)(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tPROM)和未足月PROM(<37周)(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前者的發(fā)生率為10%,后者為2%~3.5%[1]。PROM是影響圍生期母兒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常見妊娠并發(fā)癥[2-3]。本研究通過檢測PROM孕婦血清中細胞間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白細胞介素
18(interleukin-18,IL-18)的水平,探討二者與PROM的關系,以指導臨床工作。
1.1 一般資料 選用2012年4月~2013年6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和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孕婦天75例。孕婦均為單胎頭位初產婦,孕周與月經時間相符,并排除母體感染,病理妊娠及合并癥等;分為pPROM組25例:平均年齡(27.36±3.20)歲,平均孕周(35.34±1.06)周;tPROM組25例:平均年齡(28.08±3.48)歲,平均孕周(39.03±1.17)周;對照組25例:平均年齡(27.60±3.10)歲,平均孕周(39.19±0.89)周。3組孕婦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診斷標準遵循謝幸主編的第八版《婦產科學》[1]。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未臨產孕婦,采樣前未使用抗生素,于胎膜破裂24 h內,抽取肘靜脈血5mL,離心分離取血清,試管密封放入-20℃冰箱內保存待測。待標本采集完畢后,統一于室溫下溶解,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同時同批進行檢測。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正太計量資料實驗數據以“x±s”表示,3組間的總體比較用方差分析;組間的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兩因子間的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孕婦血清中ICAM-1和IL-18水平檢測結果比較 孕婦血清中ICAM-1及IL-18的水平在pPROM組中最高,tPROM組次之,對照組最低。分別對每2組進行比較分析,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孕婦血清中ICAM-1和IL-18水平檢測結果比較
2.2 pPROM組及tPROM組血清中ICAM-1與IL-18水平的相關關系 pPROM組及tPROM組血清中ICAM-1及IL-18的水平呈現正相關關系(r=0.62,P<0.001)。見圖1。

圖1 pPROM組及tPROM組血清中ICAM-1與IL-18水平的相關關系
研究表明,PROM與感染等多種因素導致胎膜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增多有關。胎膜的完整性和強度依賴于ECM的膠原,ECM的降解主要依靠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其活性受多種因素調節(jié),引起的膠原合成和分解的失衡是引發(fā)胎膜破裂的關鍵[4]。劉娜等[5]研究顯示,在胎膜早破孕婦血清中,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水平明顯增高,也證實了感染是胎膜早破發(fā)生的重要原因。
ICAM-1是表達于細胞表面的糖蛋白,可與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1,LFA-1)和巨噬細胞抗原復合體1(macrophage antigen complex-1,Mac-1)結合[6],促進T細胞活化及白細胞從血管內向炎癥部位浸潤,在炎癥和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ICAM-1的生理作用不僅是調節(jié)細胞、細胞間以及細胞和基質間的黏附作用,并且參與細胞信號傳導、免疫炎性反應等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過程。有研究表明[7],正常人生理狀態(tài)下的ICAM-1呈低水平表達,當胎膜胎盤發(fā)生感染時,使ICAM-1合成增多,可在孕婦外周血中檢測出。IL-18又稱干擾素誘生因子,是一種促炎性和凋亡的多效應細胞因子,在許多炎癥性疾病中,炎癥局部和外周血中可以檢測到高水平的IL-18。絨毛膜和蛻膜是其產生的主要場所。妊娠過程中IL-18通過與不同的細胞因子協同影響Thl/Th2平衡,將妊娠導向不同結局[8]。郭莉[9]的研究顯示,PROM組血清和胎膜組織中IL-18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妊娠組,這一趨勢在破膜早期即明顯表現出來,與胎膜早破并發(fā)羊膜腔感染之間密切相關,且與破膜時間無關,因而認為,IL-18可能作為診斷PROM的有效的陽性預測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 PROM孕婦血清中ICAM-1及IL-18明顯升高,在pPROM組孕婦中升高更為明顯(P<0.05),認為ICAM-1及IL-18參與了胎膜早破的發(fā)生,并與感染密切相關。同時通過統計分析發(fā)現,PROM孕婦血清中的ICAM-1的水平與IL-18的水平呈正相關關系,推測二者協同作用參與了PROM的發(fā)生。有報道稱,IL-18在炎癥早期明顯增加,可以誘導其他炎癥介質的產生和釋放,選擇性的上調單核細胞中ICAM-1的水平[10];同時ICAM-1使循環(huán)中的炎癥細胞移行,聚集,并緊密粘附于炎癥部位(如胎膜),促使IL-18進一步生成增多,從而發(fā)生正反饋,參與了胎膜破裂的發(fā)生。本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說法,認為孕婦血清中ICAM-1及IL-18水平明顯升高,二者相互影響,并可能是pPROM和tPROM共同的致病因素之一,存在相似的病理過程,而這一過程與感染因素密切相關,并在PROM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聯合檢測孕婦血清中ICAM-1和IL-18水平的變化可提高胎膜早破診斷的敏感性及準確性,對指導臨床用藥及分娩時機的選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降低新生兒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也有重要意義,將有助于我們對PROM更好地預防和治療。
[1] 謝幸.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33-135.
[2] 吳帆.98例胎膜早破與難產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24):105.
[3] 張麗華.MMP-9、TIMP-1及FFN與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的關系[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3):65-67.
[4] 王治潔,王紅琳,應小燕,等.胎膜早破與MMPs、TIMP-2、TNF-α基因多態(tài)性相關性研究[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2,21(12):921-924.
[5] 劉娜.孕婦血清VCAM-1、GM-CSF水平與胎膜早破關系研究[D].昆明:昆明醫(yī)科大學,2012.
[6] 閻文生,姜勇,趙克森.ICAM-1基因表達的調節(jié)[J].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2001,21(5):397-399.
[7] 李惠,劉艷.細胞間黏附分子-1在早產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0):4301-4303.
[8] 周美茜,蔡暢,董磊,等.胎膜早破外周血單個核細胞Th1/Th2免疫偏移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8):1557-1560.
[9] 郭莉,陳苑紅,梅艷娟,等.IL-18和IL-8在胎膜早破并發(fā)羊膜腔感染綜合征中的表達意義[J].當代醫(yī)學,2012,18(15):1-3.
[10] Stuyt RJ,Netea MG,Geijtenbeek TB,et al.Selective regulation of In tercellu laradhesion molecule-1 expression by interleukin-18 and interleukin -12 on human monocytes [J].Immunology,2003,110(3):329-3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10
云南 650011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產科 (彭靜)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產科(張學勤)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唐樹榮)
張學勤 E-mail:zxqyqs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