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凱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較
馬鴻凱
目的 探討去骨瓣開顱術、小骨窗血腫清除術及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選取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120例,并隨機均分成去骨瓣開顱術組、小骨窗血腫清除術組和微創血腫清除術組3組(n=40)。分別行去骨瓣開顱術、小骨窗血腫清除術和微創血腫清除術,比較3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結果 微創血腫清除術組的術后痊愈19例,輕度殘疾16例,明顯高于去骨瓣開顱術組和小骨窗血腫清除術組,3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26,2.81,13.09,均P<0.05)。結論 采用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治愈率高,創傷少。
高血壓腦出血;去骨瓣開顱術;小骨窗血腫清除術;微創血腫清除術
高血壓腦出血由于其致殘率和致死率均比較高,是目前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威脅最嚴重的疾病之一[1-2],給患者的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3]。目前,去骨瓣開顱術是較為傳統的治療手術,但是因為其存在較多的自身局限性,治療效果也不能使患者及家屬滿意[4]。為尋找更好的治療手段,本院對12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分別行去骨瓣開顱術、小骨窗血腫清除術和微創血腫清除術,比較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在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120例,并隨機分成去骨瓣開顱術組、小骨窗血腫清除術組和微創血腫清除術組3組,每組40例。其中去骨瓣開顱術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3~87歲,平均年齡(60.3±9.7)歲;小骨窗血腫清除術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1~87歲,平均年齡(60.7±10.2)歲;微創血腫清除術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2~84歲,平均年齡(61.1±10.4)歲。所有患者經頭顱CT檢查后,并根據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其中有關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3],確診為腦出血。3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情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組患者分別行去骨瓣開顱術、小骨窗血腫清除術和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且患者術后均進行顱腦CT進行復查,術后的常規護理及支持治療均相同。
1.2.1 去骨瓣開顱術 根據患者的顱腦CT,對血腫進行準確定位。從擴大的翼點進入,切口為馬蹄狀切口,分離組織并翻開,直到到達硬腦膜,在不損傷血管的情況下,仔細分開暴露的島葉,將皮質切開2cm,使血腫充分暴露于手術視野內,能夠在直視的情況下進行血腫切除。手術過程中,注意血腫腔內的出血情況,若發現有活動性出血,及時進行止血處理。逐層縫合,完成手術。
1.2.2 小骨窗血腫清除術 根據患者的顱腦CT,對血腫進行準確定位。切開直徑為4cm的切口,開放直徑為2.5~3.0cm的小骨窗,切開硬腦膜,再次確定血腫位置,緩慢將血凝塊吸出,血腫壁不需要切除,血腫腔需放置引流管,使用濃度為20000μ/5mL的尿激酶對血腫腔進行多次沖洗,至沖洗液內幾乎看不到血塊為止。術后,繼續向血腫腔注入尿激酶,關閉引流管,4h后,打開引流管,引流徹底。術中插入腦穿針時應注意距離主要功能區及血管1cm外進行操作,以免造成損傷。
1.2.3 微創血腫清除術 根據患者的顱腦CT,對血腫進行準確定位。選擇出血最嚴重及距離顱骨最近的CT平面,選擇合適長度的YL-1型穿刺針及穿刺點、穿刺深度和穿刺方向。穿刺針進入血腫位置后,通過吸引裝置吸出未凝固的淤血,使用濃度為20000μ/5mL的尿激酶對血腫腔進行多次沖洗,至沖洗液內幾乎看不到血塊為止。術后,繼續向血腫腔注入尿激酶,關閉引流管,4h后,打開引流管,引流徹底。
1.3 評價指標 采用格拉斯哥結果評分(GOS)[5]對患者神經缺損情況進行評分,恢復良好,能夠正常生活為5分;輕度殘疾,能夠進行簡單的工作為4分;重度殘疾,神志清醒,但需人照顧日常生活為3分;僅存植物神經為2分;患者死亡為1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微創血腫清除術組患者基本痊愈及輕度殘疾人數明顯多余去骨瓣開顱術組和小骨窗血腫清除術組,3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26,2.81,13.09,均P<0.05)。見表1。
高血壓腦出血是常見的高血壓并發癥,以50~60歲年齡的人群多見,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其發病率逐年升高,其致殘率、致死率也明顯升高。去骨瓣開顱術由于存在較多的自身局限性,不僅治愈率不能達到預期,而且術中產生的創傷較大,易產生并發癥,逐漸被小骨窗血腫清除術取代[5],但是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微創血腫清除術被更多的應用于臨床[6]。微創血腫清除術由于創傷小,不易發生開顱手術中發生的大出血及術后感染[7]。
本研究結果表明,微創血腫清除術組基本痊愈及輕度殘疾人數明顯多余去骨瓣開顱術組和小骨窗血腫清除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研究表明[8],微創血腫清除術較傳統開顱手術及小骨窗血腫清除術的創傷更小,治療效果更好,本研究結果與此相符。
綜上所述,采用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治愈率高,創傷少,術后能夠盡快恢復,有利于患者身體健康。

表1 3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GOS評分的比較 [n(%)]
[1] 李品軍,周海云.微創血腫清除術和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老年高血壓腦出血的研究[J].血栓與止血學,2013,19(3):121-122.
[2] 聶柳,曹德文,夏鷹,等.微創血腫穿刺術與小骨窗血腫清除術在高血壓腦出血救治中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2):2428-2429.
[3] 孟拓.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和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比較[J].吉林醫學,2012,33(33):7205-7206.
[4] 于遠軍.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體會[J].當代醫學,2013,19(11):80-81.
[5] 馬俊杰,崔中華,劉曉,等.小骨窗血腫清除術和傳統開顱手術治療腦溢血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4):8-9.
[6] 葉知珞.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急性硬腦膜外血腫86例[J].當代醫學,2011,17(1):82.
[7] 杜福文,黃麗華,林暉.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420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2):60-61.
[8] 韓強,李勝林.微創穿刺術與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對照研究[J].醫學綜述,2012,18(21):3702-370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28
遼寧 116000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神經外科(馬鴻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