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惠連 丁滿秀 張錦萍
2001~2012年萬載縣孕產婦死亡情況分析
簡惠連 丁滿秀 張錦萍
目的 探討影響萬載縣轄區內2001~2012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因素,提出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干預措施。方法 對2001~2012年萬載縣孕產婦死亡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2001~2006年和2007~2012年死亡孕產婦進行分段分析,對孕產婦的死亡率、死亡原因、死亡分布等特點進行比較。結果 萬載縣12年間孕產婦的死亡率1.93/萬。2001~2006年孕產婦的死亡率為2.66/萬,后階段比前階段下降了44.91%。前階段直接產科原因死亡孕產婦占75.00%,后階段直接產科原因死亡孕產婦占42.86%。結論 加大孕產婦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產科人員綜合素質,完善產科建設,嚴格產科準入,實行分級住院分娩,可進一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孕產婦死亡率;死因分析;干預措施
萬載縣地處江西省西北部,經濟、文化較落后,研究討論孕產婦的死亡原因及影響因素,提出切實可行的干預措施,提高孕產婦管理水平,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對貫徹落實《中國婦女發展綱要》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分析了2001~2012年萬載縣孕產婦死亡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1~2012年萬載縣轄區內孕產婦死亡報告卡、死亡調查報告及附卷、年報表、病歷及孕產婦死亡評審資料。
1.2 方法 根據《中國婦幼衛生監測》的要求,通過三級婦幼保健網絡和婦幼信息年報資料確定死亡病例,縣婦幼保健院對轄區內死亡病例進行個案調查并填寫表卡,做到死亡1例孕產婦評審1例,上報市婦幼保健院,將市評審反饋結果再加以匯總整理,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對所有孕產婦死亡資料進行整理統計,主要統計的項目內容包括了孕產婦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及死亡分布情況等。采用Foxpro系統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
2.1 孕產婦死亡率 2001~2012年萬載縣活產數77745例,孕產婦死亡15例,平均死亡率為19.29/10萬。前階段活產數30041,孕產婦死亡8例,平均死亡率為26.63/10萬;后階段活產數47704,孕產婦死亡7例,平均死亡率為14.67/10萬。后階段比前階段下降了44.91%。
2.2 孕產婦死亡原因分析 2001~2012年孕產婦死亡原因分別是產科出血7例(46.67%);羊水栓塞2例(13.33%);麻醉意外2例(13.33%);妊娠合并肝病、甲型H1N1流感、中毒性菌痢、心臟病各1例,內科合并癥共占26.67%。前階段直接產科原因死亡6例(75.00%);后階段直接產科原因死亡3例(42.86%)。
2.3 孕產婦死亡分布情況 見表1。
3.1 孕產婦死亡率 萬載縣12年間的平均孕產婦死亡率達到了19.29/10萬,和全省平均死亡率相比偏高。但在近年來,萬載縣孕產婦的死亡率有了明顯的降低,因為近幾年來當地衛生部門對婦幼衛生工作有了新的認識,2009年本縣被列為“降消”項目縣,并開展了創建母嬰安全鄉衛生院工作;同年6月1日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礎上,啟動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2010年實施婦幼安康工程;2011年啟動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之孕產婦保健服務項目,實行免費產前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B超等);讓孕產婦死亡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表1 2001~2012年死亡孕產婦分布情況
3.2 孕產婦死亡原因 經分析發現,內科病癥、分娩出血、麻醉意外以及羊水栓塞是本縣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前階段孕產婦死亡原因中直接產科原因占75.00%,而后階段直接產科原因占42.86%,數據證明該縣多項政策措施的實施對降低直接產科原因導致的孕產婦死亡起到了明顯效果。
3.3 孕產婦死亡情況分布 從監測資料中得出,低收入、低文化、經產婦、計劃外妊娠、接受不規范產前檢查是孕產婦死亡的高危因素。表2數據表明,孕產婦個人及家庭未認識到孕期保健的重要性,認識不到妊娠合并癥的危害,低估了分娩的風險,不能合理選擇就醫地點,延誤搶救時機,尤其是計劃外妊娠孕產婦,產前檢查次數少,不敢住院分娩,導致13人中分娩于家中的占30.77%,死于家中或途中的占46.67%。
3.4 孕產婦死亡評審 從2001~2012年這15例死亡孕產婦中,絕大多數可避免和創造條件可避免死亡只有1例不可避免死亡。死亡原因:(1)醫療技術水平較低,難以發現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導致產科出血死亡(46.67%);(2)由于個人主動接受醫療保健服務意識不強,延誤了分娩搶救時機;(3)催產素等藥物使用不規范,人為干擾產程,導致羊水栓塞(13.33%);(4)不遵守麻醉操作規程,麻醉用藥劑量及方式、方法不規范,導致麻醉意外死亡(13.33%)。
4.1 加強孕產婦健康教育,提高接受保健服務意識 對文化程度低,尤其是偏遠山區的貧困孕產婦、計劃外妊娠孕產婦及其家庭普及婦幼保健知識,告之相關的惠民政策措施。當地的相關衛生部門,應該相互協調,以增強孕產婦的健康知識為核心,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1]。
4.2 鞏固婦幼保健三級網絡 增加縣、鄉、村各級婦幼保健人員,解決人員匱乏問題,加強鄉、村級婦幼保健人員尤其是村級保健人員的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工資待遇[2]。掌握轄區孕產婦分布,全面落實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之孕產婦保健服務項目,實行孕產婦保健統一管理,統一發放母嬰保健手冊。做好高危孕產婦的初篩,并納入系統管理。
4.3 提升產科業務水平 婦產科的工作人員應該具有相當高的專業水平,在面對緊急情況能夠具有相應的解決措施,讓孕產婦的生命安全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證[3-5],讓工作人員的整體專業素質得到提高,重視“三基”理論、技能培訓,掌握產科出血、羊水栓塞、內外科合并癥等危重癥的識別、診治能力及搶救技術。
[1] 華嘉增.婦女保健新編[M].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342.
[2] 楊玉清,劉曉玲,楊生秀.2001~2010年銀川市孕產婦死亡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4):5486.
[3] 馬潤玫,杜明鈺,江汀.云南省孕產婦死亡情況及干預措施[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5):1852.
[4] 楊少萍,張丹.2006~2010年武漢市流動人口孕產婦死亡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9):1419.
[5] 秦敏,朱麗萍,張蕾,等.上海市2000~2009年孕產婦死亡情況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4):24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9.113
江西 336100 萬載縣婦幼保健院 (簡惠連 丁滿秀 張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