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 竇秋榮
動態心電圖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診斷價值探析
陳群 竇秋榮
目的 探討動態心電圖技術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擇在患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患者66例(研究組)和同期同年齡段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群66名(對照組)。采用動態心電圖技術對2組研究對象實施檢查,并對比分析2組的檢查結果。結果 研究組的最低心率水平(35.94±3.67)次/min、最高心率水平(88.74±3.91)次/min、24h平均心率水平(51.13±3.08)次/min、24h總心率水平(66953.18±12.05)次/min均明顯低于對照組(55.28±3.46)、(137.86±3.56)、(74.95±3.82)、(115692.84±13.50)次/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中,動態心電圖表現為Ⅰ型者19例,Ⅱ型者17例,Ⅲ型者12例,Ⅳ型者18例。結論 應用動態心電圖技術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臨床診斷價值,可以及時發現患者心率水平出現的各類異常。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動態心電圖;診斷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屬于臨床心內科的一種常見病,也被簡稱為病竇綜合征,病情進一步發展,會使患者機體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和心律水平出現嚴重的異常表現,不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就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1]。本研究對應用動態心電圖技術對患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的臨床價值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9月~2014年9月上饒市鉛山縣人民醫院就診的患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患者和同期同年齡段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資料,各66例,分別作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男37例,女29例;年齡46~83歲,平均(61.7±1.6)歲;心臟疾病史1~8年,平均(2.6±0.5)年。對照組中男38例,女28例;年齡44~82歲,平均(61.8±1.4)歲。研究對象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在入院后,均在日常活動的情況下,采用本院同步動態心電監測儀,對心電圖表現情況進行24h的全程動態監測,在24h的監測結束后,對相關信息進行回收整理,并組織有經驗的專家進行綜合性分析和比對,并打印出一份完整的病歷報告[2]。
1.3 動態心電圖表現分型標準 本次研究的動態心電圖監測表現,主要分為以下4種類型:Ⅰ型:竇性心動過緩,且癥狀表現呈嚴重持久狀態存在;Ⅱ型:竇性心動過緩,還有竇性停搏、竇房傳導阻滯等表現伴隨存在;Ⅲ型:有明顯的慢-快綜合征出現;Ⅳ型:出現嚴重的雙結病變表現[3]。
1.4 觀察指標 比較2組研究對象的最低心率水平、最高心率水平、24h平均心率水平、24h總心率水平及研究組的動態心電圖分型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動態心電圖表現 研究組的最低心率水平、最高心率水平、24h平均心率水平、24h總心率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研究對象動態心電圖表現情況比較(x±s,次/min)
2.2 動態心電圖表現分型 研究組中,動態心電圖表現為Ⅰ型者19例,Ⅱ型者17例,Ⅲ型者12例,Ⅳ型者18例,分別占28.8%、25.8%、18.2%、27.2%。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竇房結及其周圍的相關組織出現相應的病理學變化,形成一種嚴重的激動效應,或使其所具有的正常傳出功能出現障礙,導致竇性心動過緩等心律失常癥狀隨之表現出來,病情進一步發展,對患者心、腦、腎等中藥的器官的血液供應情況造成阻礙,出現臨床表現。該病在臨床上被劃分為心內科疾病,是導致心源性昏厥的一個最為常見的原因,這一點已經在臨床上得到公認,病情嚴重的患者發生暈厥和猝死的可能性較大。電生理測定、阿托品等藥物激發試驗、動態心電圖檢查等是臨床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進行診斷的幾種常用方法,前兩種方法患者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依從性差,臨床應用受到限制。而動態心電圖技術由于所具有的、操作方法簡單、診療過程無痛苦等兩大優點,其在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診斷過程中已經被廣泛應用[4]。
從罹患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疾病患者的動態心電圖分型情況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基本心律特征表現為心房顫動、心房撲動的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當纖維化病變對傳導系統造成全面侵襲的時候,就會有以心室率緩慢為主要特征的,心房顫動、心房撲動等表現出現,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的心電圖會同時伴有房室或心室內傳導阻滯等現象,這是慢-快綜合征或雙結病變兩種病理學表現的特殊類型。慢-快綜合征癥狀在病理改變后,常有與竇性心動過緩相關聯的一系列心律生常表現出現,房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在實際檢查過程中較為常見,在快速心房顫動、心房撲動的病理學變化基礎上,合并出現程度嚴重的Ⅱ度、Ⅲ度房室傳導阻滯,陣發性和持續性房性心律失常終止后較長心臟停搏現象也時有出現,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直接導致患者暈厥,或出現阿-斯綜合征,該類病情如果一旦被確診,應在第一時間根據患者情況,實施合理有效的診療,如若不然,患者發生猝死的可能性會明顯提高[5]。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查的患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研究組研究對象的最低心率水平、最高心率水平、24h平均心率水平、24h總心率水平均明顯低于接受該項檢查的健康對照組研究對象,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動態心電圖可以發現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疾病患者的心率方面的異常表現。
采用動態心電圖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具有如下幾大基本特點:(1)可對接受檢查患者在24h之內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水平進行準確記錄,了解導致長間歇病理學表現出現的性質是否確實為竇性靜止或竇房傳導阻滯,全面掌握病情實際發作的次數及嚴重程度,對癥狀表現、相關陽性體征與心律失常的相關性進行確認,使診斷更加準確,還能與癥狀表現、臨床經驗相結合,對良性竇性心動過緩或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進行準確、快速的鑒別。(2)對活動狀態下,患者心電活動及心律變化的實際規律,可以進行長時間的準確觀察,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在早期階段的診斷提供較可靠的,且無創的方法,老體弱者應用該方法診斷更加適宜,可以大大提高診療依從性,縮短時間。(3)符合診斷標準的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在接受動態心電圖檢查之后,就不必再做電生理檢查,可以使疾病的診斷變得更加快捷。(4)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中,存在快-慢綜合征及雙結病變者,在診療過程中必須接受動態心電圖檢查檢查,以使早期治療成為可能,使病殘率和病死率大大降低[6-8]。
總之,應用動態心電圖技術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臨床診斷價值,可以及時發現患者心率水平出現的異常,可以在臨床診斷過程中應用。
[1] 谷慧平,宗惠英.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的動態心電圖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6):835-836.
[2] 童翔.動態心電圖診斷早期復極綜合征的效果及臨床意義[J].河北醫學,2010,16(9):1062.
[3] 蔡曉玉,曹海濤.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無癥狀心肌缺血75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3,11(24):1022-1024.
[4] 解紅,張波.動態心電圖監測老年人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1,14(3):433-435.
[5] 谷慧平,宗惠英.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病人的動態心電圖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6):835-836.
[6] 孟亮,齊國先,于波.生理性起搏治療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合并陣發性房顫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9,12(14):32.
[7] 牛向東.動態心電圖在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診斷中的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2012,15(13):1698.
[8] 馬秀華.超聲心動圖在診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0(10):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11
江西 334500 上饒市鉛山縣人民醫院 (陳群 竇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