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偉 李玉潔 方美琪 張乃夫
三階段分期處理原則治療外傷性肝損傷的效果研究
馮德偉 李玉潔 方美琪 張乃夫
目的 探討采用三階段分期處理原則治療外傷性肝損傷的臨床療效,分析三階段分期處理原則與患者病死率之間的關系。方法 選取外傷性肝損傷患者100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50),對照組患者采用早期確定性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三階段分期損傷控制性手術治療,治療后觀察比較2組患者住院時間、病死率以及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7.98±4.23)d,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0%,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8.02±3.15)d,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0%,2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病死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三階段分期處理原則治療外傷性肝損傷,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預后,臨床療效顯著。
外傷性肝損傷;三階段分期處理原則;早期確定性手術;臨床療效
外傷性肝損傷是臨床中常見急癥,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實質損傷或肝內外血管破壞,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腹腔內積血甚至休克[1],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三階段分期處理原則改變早期完整復雜手術干預方法,依據(jù)外傷控制理念,將救治方法分為早期簡化姑息性手術、復蘇和分期確定手術等3個階段,合理調整手術環(huán)節(jié),提高治療效果。為進一步探討三階段分期處理原則與外傷性肝損傷患者病死率之間的關系,本研究采用三階段分期處理原則治療100例外傷性肝損傷患者,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贛南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普外科
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外傷性肝損傷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74例,女26例,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44.2±1.1)歲;所有參與試驗患者均符合臨床中Ⅲ級以上肝損傷診斷標準,其中Ⅲ級32例,Ⅳ級58例,Ⅴ級10例;開放性外傷
22例,閉合性損傷78例;伴有合并損傷患者64例:胰腺損傷12例,腎破裂損傷14例,血氣胸損傷18例,顱腦損傷11例,四肢骨折9例。將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50),2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對比。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早期確定性手術治療:依據(jù)患者病情的不同,分別采用不同治療方法,其中13例行清創(chuàng)縫合術,15例行血腫清除引流術,17例行肝臟部分切除術,5例行門靜脈修復術。
觀察組采用三階段分期損傷控制性手術治療:(1)有效控制患者出血部位:清潔創(chuàng)面,褥式縫合局部,利用血管栓塞或紗布填塞等方法快速止血;采取早期修補、結扎殘端以及引流等措施減少感染;快速早期關腹,避免繼發(fā)性損傷的發(fā)生。(2)復蘇: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將手術簡化為復查體溫,糾正患者凝血障礙和酸中毒,并利用呼吸機幫助患者通氣,對患者進行全面性體檢,觀察各項生命體征。(3)分期確定手術:隨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待其各項平穩(wěn)后,再確定進行手術治療。50例患者中對21例Ⅲ級肝損傷患者實行取出填塞的紗墊、未行特殊處理10例,縫合止血
9例,填塞縫合并止血處理2例,后引流關腹;對25例Ⅳ級肝損傷患者實行取出填塞的紗墊、行紗布填塞和褥式縫合17例,肝葉切除(包括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切除)8例,后引流關腹;對4例Ⅴ級肝損傷患者實行取紗墊并切除肝葉(不規(guī)則)2例,肝葉(規(guī)則)或半肝切除2例,后永久性關腹。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2組患者住院時間、病死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對2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2組患者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死亡6例,病死率為12.0%;對照組患者死亡
21例,病死率為42.0%,2組患者病死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肝臟是腹腔內最大的實質性器官,擔負人體重要生理功能,位于右上腹深部,有下胸壁和膈肌的保護[2],但是由于其體積大、質地較脆,一旦遭受外部暴力容易損傷,發(fā)生腹腔內出血或膽汁泄漏,引起患者出血性休克或膽汁性腹膜炎[3],后果嚴重,威脅患者人身安全。外傷性肝損傷按照致傷原因一般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開放性損傷多為刀刺傷和火器傷,傷情較輕,患者病死率低[4];閉合性損傷以鈍性損傷多見,主要是因為撞擊、擠壓所致,常見于公路交通事故、建筑物塌方,偶見高處墜落、體育運動傷或人為毆打傷等,由于閉合性肝損傷除本身創(chuàng)傷外還常合并其他臟器損傷[5],而腹部表面無受傷征象,診斷相對有一些難度,導致治療延遲,因此鈍性傷患者病死率高于開放性損傷[6]。外傷性肝損傷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口渴、惡心嘔吐、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腹膜炎,個別肝損傷患者還可表現(xiàn)為腹內大出血和腹脹等[7];當外傷性肝損傷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腹腔內出血、腹膜炎癥狀或伴有腹內臟器合并傷時,需及時給予手術治療,并遵循止血、結扎膽管、清除壞死組織、引流以及處理合并傷等手術治療原則[8],但是手術療法只能搶救部分患者,整體治療效果不理想。三階段分期處理原則是各大醫(yī)療機構中新近應用于治療外傷性損傷的主要治療方法,主要治療步驟為給予患者簡單、迅速的外科處理,先穩(wěn)定患者傷情和各項生命體征,并選擇正確時機予以完整、合理的手術治療;此三階段分期損傷控制性手術是一種系統(tǒng)、完整的治療體系,要求醫(yī)師既要控制損傷,還要減少對癥治療對患者所帶來的損害,對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選取外傷性肝損傷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三階段分期損傷控制性手術治療的患者病死率顯著低于行早期確定性手術治療的患者(P<0.05);2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總之,采用三階段分期處理原則治療外傷性肝損傷,能夠有效減少患者死亡人數(shù),降低病死率,改善預后,臨床療效顯著。
[1] 沈俊斌,呂振發(fā),張偉塘,等.肝損傷患者的臨床診療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1,32(30):6401.
[2] 生永忠,孫建萍.外傷性肝損傷23例診治體會[J].航空航天醫(yī)藥, 2010,21(12):2340.
[3] 廖榮信,張亞林,瞿中威,等.外傷性肝損傷的MSCT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3,11(6):56-58.
[4] 劉延軍,曲明,尹惠生,等.非手術治療肝外傷49例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2,28(2):167-168.
[5] 李恩昌.外傷性肝損傷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35-36.
[6] 李鵬,趙寶川.外傷性肝損傷的診療體會[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刊,2012,10(7):328.
[7] 程俊波,張誠華,潘建生.嚴重外傷性肝損傷的手術治療[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33):22-23.
[8] 韋政江.用CT診斷外傷性肝損傷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yī)學論叢,2014, 12(6):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18
江西 341000 贛南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 (馮德偉 李玉潔 方美琪 張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