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銀 段麗平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林文銀 段麗平
目的 探討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宮頸癌患者50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健康體檢女性70例作為對照組。給予2組患者盆腔常規磁共振灌注成像掃描,對比宮頸癌與正常宮頸的灌注參數。結果 觀察組TIC曲線大致為“速升緩降”,對照組為“緩慢上升”。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最大增強、流入速率以及流出速率均顯著升高,且達峰時間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磁共振灌注成像能夠清晰地反映宮頸癌組織的病理特征,從而有利于宮頸癌診斷精確度的提高,有助于宮頸癌患者的治療,進而提高了宮頸癌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
磁共振灌注成像;宮頸癌;診斷;應用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疾病。此病不僅嚴重危害到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存質量[1]。診斷對于治療宮頸癌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探索一種既安全又準確度高的診斷方法尤為重要[2]。本研究為探討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選取50例宮頸癌患者與70例健康體檢女性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的宮頸癌患者5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組,并選取同期健康體檢女性7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28~56歲,平均年齡(40.6±12.7)歲,患者在檢查時未接受治療,無磁共振成像檢查禁忌證。對照組患者年齡30~57歲,平均年齡(41.2±11.7)歲,患者均無磁共振成像檢查禁忌證和宮頸疾病史。2組患者在年齡、病情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設備和掃描方法 (1)設備:磁共振成像掃描儀。(2)準備:在掃描當天,所有接受掃描的女性應禁止飲食、飲水,并在肘靜脈置入留置針。(3)給予2組常規磁共振灌注成像掃描。
1.2.2 曲線及參數的獲取 (1)測量2組灌注層面1~180期的信號強度值和ROI(感興趣區)TIC曲線。(2)利用TIC計算各個ROI的最大增強、流出速率、流入速率以及達峰時間的參數值。
1.3 統計學方法[3]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TIC曲線觀察可知,觀察組TIC曲線大致為“速升緩降”,對照組為“緩慢上升”。
通過對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最大增強、流入速率以及流出速率均顯著升高,且達峰時間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灌注參數比較(x±s)
宮頸癌為婦科臨床常見的病癥,早期宮頸癌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和表征,因此常被患者及其家屬忽視。待患者病情確診時,多數已達中晚期[4],不僅嚴重危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且也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生活質量。雖然宮頸癌一般多發于30~55歲女性群體,但近年來關于該病癥發病年輕化趨勢的報道逐漸增多[5]。因此,宮頸癌病癥的臨床診斷愈發受到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而宮頸癌臨床診斷方法有效性的提升也成為當前醫療機構追求的目標。既往宮頸癌檢查多應用細胞學檢查,但是該種方法對于病灶區大小及浸潤程度的判斷過于主觀化,且對于醫師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素養有較高要求[6-7],易出現誤診或漏診。這不僅延誤了患者的治療時機,還可能加重患者病情,進而加大治愈難度。因此,探索一種既安全又準確度高的診斷方法尤為重要。
磁共振灌注成像是一種新興的磁共振檢查技術,主要是被用來反映組織的血流灌注或微血管分布的情況,以此來提供血流動力學方面的信息。以成像原理為切入點,可以將磁共振灌注成像分為血氧水平依賴對比增強技術、動脈血質子自旋標記以及對比劑首過灌注成像這3種類型。由于磁共振灌注不僅具有時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高、操作簡單以及無放射性等優勢,而且在短時間內能夠重復進行[8]。同時,它還能間接地反映腫瘤血管的生成。因此,磁共振灌注成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并逐漸應用到診斷領域。因此,對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進行探討,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中,通過對TIC曲線觀察可知,觀察組TIC曲線大致為“速升緩降”,對照組則為“緩慢上升”,表明與健康女性的正常宮頸組織相比,宮頸癌患者的宮頸組織中的微血管密度要高、間隙腔隙較大,且微血管存在缺陷。通過對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最大增強、流入速率以及流出速率均顯著升高,且達峰時間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磁共振灌注成像能夠非常客觀地反映組織的血流灌注或微血管分布的情況,從而能夠清晰地反映宮頸癌組織的病理特征,進而提高了宮頸癌診斷的精確度,有助于宮頸癌患者的治療,最終提高了宮頸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
總之,給予宮頸癌患者磁共振灌注成像診斷,能夠有效地減少誤診率或漏診率,從而有利于提高診斷的準確度,進而有助于患者的后期治療。
[1] 丁文金,龔光文,周順科,等.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宮頸癌診斷及療效評估價值的初步探討[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12,18(5):415-418.
[2] 王浩初,樊樹峰,高燕,等.磁共振T1灌注加權成像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9,20(10):750-754.
[3] 馬喜娟.3TMR彌散成像灌注成像在子宮腫瘤診斷中的應用研究[D].徐州:徐州醫學院,2010.
[4] 孫劍寧,卞讀軍,付淳,等.磁共振灌注成像評價局部晚期宮頸癌新輔助化療腫瘤反應[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2013,12(4):430-436.
[5] 吳斌.3T高場強功能磁共振成像對進展期宮頸癌的臨床應用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0.
[6] 丁文金,周順科.宮頸癌磁共振灌注成像的研究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10(9):1760-1762.
[7] 孫賽花,歐陽漢.磁共振成像對宮頸癌診斷和臨床分期的影響與意義[J].癌癥進展,2013,11(4):355-358.
[8] 覃飛,車錦連,薛元領,等.MRI在宮頸癌診斷及分期中的應用[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30(2):258-2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23
江西 333000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 (林文銀) 景德鎮市婦幼保健院 (段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