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濤 程鵬
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分析
張奎濤 程鵬
目的 探討腹部創傷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腹部創傷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給予CT診斷和B超檢查,并將檢查的結果與手術確認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手術過程中發現,50例腹部創傷患者中,脾損傷患者有13例,占26.0%;胰腺損傷患者3例,占6.0%;膽道損傷患者4例,占8.0%;膀胱損傷患者5例,占10.0%;腸系膜損傷患者14例,占28.0%;肝損傷患者11例,占22.0%。患者手術后確認的結果顯示,有42例患者B超檢查結果與手術確認的結果一致,準確率為84.0%,有48例患者CT檢查結果與手術確認的結果一致,準確率為96.0%,B超檢查的準確率低于CT檢查的準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T診斷腹部創傷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可為臨床上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一定參考,因此,CT診斷對腹部創傷的治療來說具有顯著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腹部創傷;CT診斷;臨床意義
腹部創傷是臨床中急診比較常見的一種較為嚴重的創傷性疾病,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惡心、嘔吐、便血以及血尿等,且該病比較復雜,導致其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如車禍、墜落和摔傷等[1-2]。通常該病的病情都比較危急,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時地對癥治療,很可能會產生生命危險,且由于該病的復雜病情,對患者的生活與生存均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因此,醫生應該及時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從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為患者制訂手術方案時,應快速有效地判斷患者受傷的面積、位置及類別,這對救治患者而言意義重大,而CT診斷在這個過程中則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能準確地反映患者腹部創傷的具體情況,從而為醫生作出正確的診斷提供專業的參考[3]。本研究選取50例腹部創傷患者,對其CT診斷結果與手術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樟樹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腹部創傷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1~72歲,平均(44.7±2.3)歲。50例患者中有13例為車禍所導致的創傷,12例為墜落所導致的創傷,8例為銳器所導致的創傷,17例為摔倒所導致的創傷;患者就診時間1~4h。患者均由醫生初步診斷為腹部創傷,本次實驗前患者以及家屬均簽署相關同意書,本次試驗符合相關醫學倫理學規定。
1.2 方法 患者均給予B超檢查和CT檢查,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時,使用HITACHI-420 B超檢查儀進行檢查,對患者的整個上腹部均進行檢查,檢查完成后判斷患者腹腔內是否存在游離液,若存在則為陽性,若不存在則為陰性。對患者進行CT檢查時,使用GE HiSpeed NX/i型CT掃描儀對患者的整個上腹部進行全面性的掃描,掃面前先設定CT掃描層的厚度的層間距,一般將厚度和層間距均設定在5~10mm。首先對患者從膈頂到腎下極的位置進行平掃,其次再增強掃描。在掃描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患者的腹膜后腔和腸道情況,若觀察到患者的腹腔內存在游離液,則可能是患者體內出現了臟器破裂或血腫等情況,那么則可以判定為陽性。CT掃描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則由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讀片診斷。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的觀察指標主要就是判斷其腹腔內是否存在游離液,若判斷存在,則為陽性,若判斷為不存在則為陰性;對患者進行CT掃描時除了要觀察患者腹腔內是否存在游離液之外還要重點關注患者的腹膜后腔和腸道情況,觀察患者腹腔內是否出現臟器破裂和血腫等情況。若都存在則判定為陽性,否則為陰性。待手術完畢后,將手術結果與攝像檢查結果相比較,若兩者一致,則為準確。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腹部創傷情況 手術過程中發現,50例腹部創傷患者中,脾損傷患者有13例,胰腺損傷患者3例,膽道損傷患者4例,膀胱損傷患者5例,腸系膜損傷患者14例,肝損傷患者11例。見表1。

表1 腹部創傷情況比較
2.2 B超檢查與CT檢查準確率比較 患者手術后確認的結果顯示,有42例患者B超檢查結果與手術確認的結果一致,準確率為84.0%,有48例患者CT檢查結果與手術確認的結果一致,準確率為96.0%,B超檢查的準確率低于CT檢查的準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的交通業和重工業均有很大的發展與進步,這也使得近年來我國腹部創傷的發生率有所上升。在臨床上,腹部創傷屬急診病癥,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地診斷和制訂治療方案,進而進行手術治療[4]。一般來說,在患者到醫院就診的24h之內,需要對患者創傷傷口的位置、大小及類別作出準確的判斷,同時還應對患者損傷的程度有一個相當準確的把握,從而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提供有用的專業參考。由此可見,在患者就診的24h之內,對患者采取的檢查非常重要,CT檢查作為近年來新興的高科技檢查手段,對腹部創傷來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檢查技術,對腹部創傷患者的治療有著顯著的意義,因此,醫生需要做到熟練正確的操作CT掃描儀[5-6]。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手術后確認有42例患者B超檢查結果與手術確認的結果一致,準確率為84.0%,有48例患者CT檢查結果與手術確認的結果一致,準確率為96.0%,B超檢查的準確率低于CT檢查的準確率(P<0.05),可見CT掃描儀的檢查結果準確率明顯高于B超的檢查結果準確率,且CT掃描儀檢查還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以幫助醫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患者腹腔內的情況作出較為準確的判斷[7-8]。因此,CT診斷對腹部創傷的治療來說具有顯著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吳鳳英.探討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4):54-55.
[2] 李杰,符義軍.CT對診斷腹部創傷的評價[J].當代醫學,2011,17(25):59-60.
[3] 吳尚紅.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2,12(22):5458-5459.
[4] 董保國,汪學琴,魏德海,等.138例腹部損傷的早期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2(9):1505.
[5] 陸鳳明.62例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9(32):89.
[6] 潘再爽.50例上腹部創傷的CT診斷[J].影像技術,2013,25(4):14-15.
[7] 鄭星.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9):1281-1283.
[8] 郭宏秀.上腹部鈍性創傷的CT表現及診斷價值[J].山西醫藥雜志,2010,39(7):625-62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46
江西 331200 樟樹市人民醫院 (張奎濤 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