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誠 黃芬 馬倩 吳飛 孔德文
乳腺攝影質量控制意義
張志誠 黃芬 馬倩 吳飛 孔德文
目的 探討乳腺攝影質量控制與評價。方法 根據國內乳腺攝影評價標準對400例接受X線乳腺攝影檢查的患者進行分析。對所有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測,分析患者圖像資料進行評價,并對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經過評價發現乳腺攝影質量控制前患者甲片率為75.5%,質量控制后為91.0%,控制后的乳腺攝影質量顯著優于控制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腺攝影質量控制能夠保障每幅圖圖像均能較好的達到甲級片。減少檢查次數,和減少X線劑量吸收,更好地顯示病灶,從而達到輔助診斷的作用。
乳腺;攝影;質量控制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見疾病之一,特別是近幾年人們的生活規律發生很大的改變,乳腺癌的發生幾率也比較大,占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1-3]。早發現、早治療能夠較好的預防乳腺癌的發生,降低乳腺患者的死亡率,所以人們越來越重視乳腺檢查[4]。目前,臨床上的乳腺檢查方法比較多,但是在眾多檢查方法中攝像檢查最為普遍,隨著計算機攝影技術的發展,X線攝影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檢查中。X線攝影具有操作簡單、快捷、準確率高等特點是乳腺檢查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選取400例乳腺病患者進行X線圖像資料研究,分析乳腺攝影質量控制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400例接受X線乳腺攝影檢查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400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48.23±1.36)歲。
1.2 方法
1.2.1 主要設備 鉬靶機采用西門子MAMMOMAT 3000nova,CR系統采用富士,CAPAVLA xl FCR。壓力范圍3~14kg,標準自動曝光條件,常規行頭尾位(CC位)和內外斜位(MLO位)攝影,焦點至乳房托的距離是65cm,被投照物至成像板的距離是49mm,無濾線柵,乳房托大小20.32cm×25.4cm。干式打印機型號DRYPIX4000,由日本公司生產;CDMAM3.4低對比度細節模體由196個小方格構成一個Al制基板,上面覆蓋一層有機玻璃板。另外配有10和5mm的PMMA衰減板用于模擬不同乳房厚度。
1.2.2 攝影方法 所有患者均做常規攝乳腺軸位及側斜位片,對于病變定位加攝側位片,對于清楚顯示局部病變加攝局部點片;另外,對于乳腺內側病變須加側位片,以便能夠全方位的觀察病變范圍;采用致密型機觀察多腺體微小鈣化時須放大攝影,以便更加準確的判定病情;對只有一種體位顯示病變可以加攝局部點片或局部放大這樣能夠讀局部傾向更加清晰的觀察。壓力及厚度采取10~12壓力值,厚度盡量保持在為40mm以下;除單側乳房全切外,患者均實施雙側乳房對比試驗。檢查過程中至少有1位副主任和1位主管技師對患者的圖像進行質量分析。
1.3 影像質量控制 根據《乳腺攝影質量標準法規) (MammographyQuality Standards Act.MQSA)的標準,對本次研究中所有圖像進行質量控制評價,評價由國內專業技師和具有影像診斷專長的放射科醫師共同完成。
雙側乳腺軸位及側斜位對稱顯示,圖像質量均符合乳腺攝影質量控制標準,影像顯示范圍包括全部乳房及腋窩,乳房皮膚、皮下脂肪、乳腺、胸大肌及腋窩組織等不同組織結構均衡清晰顯示,可檢出0.1~0.2 mm 微細鈣化灶,包括致密型乳腺。曝光千伏26~34kV,毫安秒29~117mAs,曝光條件與乳腺腺體分型及乳腺厚度呈正相關。
1.3.1 CC位 CC位觀察的患者乳腺情況是影像清晰,對比度適中,標記正確、無暗影;可見所有內側乳房組織,乳頭沒有遮擋物;后入頭銜測量值在MLO的I內或胸大肌可見;看不到皮膚皺褶,在強光下皮膚輪廓可見,無強光則看不到;在CC位下,兩側乳房呈球形。
1.3.2 MLO位 MLO位觀察的患者乳腺情況是影像清晰,對比度適中,標記正確、無暗影;胸大肌充分顯示,且延伸至后乳頭線,乳頭沒有遮擋物;能夠在影像下看到所有纖維維腺體組織后的脂肪;乳房不褶皺展開,在強光下輪廓清晰,無強光看不到;左右乳腺影片呈菱形。
經過質量控制評價發現乳腺患者攝影前甲片率為75.5%,質量控制后為91.0%,控制后的乳腺攝影質量顯著優于控制前(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質量控制實施前后乳腺攝影圖像的質量評價結果[n(%)]
近幾年,我國婦女得乳腺癌的人數越來越多,乳腺疾病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主要殺手。臨床上也越來越重視乳腺疾病的檢查,遵隨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原則,致力于減少乳腺癌的發生率[1]。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臨床上對乳腺疾病的檢查一般采用攝影技術,對患者的影片資料進行分析、評價,以便為乳腺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5]。
在乳腺疾病檢查中,臨床上一般采用X線攝影進行檢測,檢測過程中圖像是否清晰、照片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診斷結果[6-7]。另外,X線攝影檢查前的準備工作,攝影手法、技術、注意事項、曝光條件等因素影響著圖像質量的高低和質量控制結果。比如要注意攝影前的準備工作,精心設計擺位技巧、選擇適合的濾過器、適當加壓和曝光條件的正確選擇后及像后處理提高照片圖像質量,可有效避免非甲級片,減少檢查次數,更好顯示病灶,做好輔助診斷[8]。
本次研究中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和影像資料,圖像質量控制后,甲級片率從75.5%上升到91.0%,控制前比控制后的甲級片率明顯提高,說明對患者的X線圖形進行質量控制評價能夠提高圖像的清晰度,避免多次重復攝影,減少X線劑量的吸收,以便于更好的顯示病灶范圍,提高診斷準確率。
經過對以上研究得到分析,發現X線影像檢查要想獲得高質量圖像首先要做好攝影前的準備工作,患者進行攝影檢查之前,要注意攝影環境,保持室內干凈整潔。溫度適中,營造一個舒適的檢查環境,使患者放松緊張的情緒。另外仔細了解患者病情,攝影投照之前做好查體工作,以便身體的創傷影響圖像的質量;其次精心設計擺位技巧,MLO是乳腺病影像檢查中患者最有效的攝影體位,此擺位能夠較為清晰的發現患者腫塊內部、病變的邊緣和相鄰區域,在檢查工程中適當向上、向外牽拉乳房,能夠最大程度的顯示乳房的分離結構,以便更加清晰的辨別乳房病變。CC位要求機器傾斜5~10度的角,首先患者全身放松,能夠最大范圍地顯示乳房結構。另外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的濾過器、適當加壓和曝光條件的正確選擇。在過濾器選擇方面如果患者屬于致密性乳腺,選擇鍺靶鍺濾過(Rh/Rh),混合型乳腺適用于鉬靶銠濾過(MO/Rh),脂肪性乳腺適用于鉬靶鉬濾過(MO/MO),乳腺植入物的女性適用于銠靶鋁濾過(RH/Al)。根據乳腺各期生理、個體發育特點而定,青春期女性一般用30~32kV、45~60mAs,哺乳期女性,攝影前排空乳汁,選用較大的曝光條件,有哺乳史,乳腺處于靜止狀態者,用26~32kV,30~40mAs,老年婦女用25~30kV,30~40mAs。
綜上所述,乳腺攝影質量控制在臨乳房疾病的處理中具有較大的意義,做好攝影質量控制前后工作能夠大大提高圖像的清晰度,提高檢查效率,為乳房疾病的這段提供更加可靠的材料依據。
[1] 于連水,付連英,張合意.數字化相位對比乳腺攝影臨床應用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5):106-108.
[2] 丁建輝,彭衛軍,蔣朝霞,等.位相對比乳腺攝影與全數字化乳腺攝影影像質量的比較研究[J].上海醫學影像,2011,20(1):5-8.
[3] 徐輝,宛然,郭麗,等.數字乳腺攝影系統的質量控制檢測與評價[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0,30(1):91-92.
[4] 宛然,武春雪,劉瀾濤,等.相同平均腺體劑量下PCM系統與SFM系統和CR系統乳腺攝影的影像比較[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9,25(3):331-334.
[5] 溫海琴.鉬銠雙靶乳腺攝影體位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學,2010,16(6):148-149.
[6] 劉宇.X線乳腺攝影質量控制與評價研究[J].影像技術,2012,24(4):18-19.
[7] 盧長慧.乳腺攝影技術要點[J].影像技術,2010(3):58-59.
[8] 張宏杰,黃昌勇.淺談數字化乳腺攝影質量控制的幾點體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15(6):47-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50
江西 332000 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 (張志誠 黃芬 馬倩 吳飛孔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