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良標
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Pilon骨折的臨床分析
曾良標
目的 探討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Pilon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復雜Pilon骨折患者58例,根據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29),對照組采用常規骨折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方法進行治療。比較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55%,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5.86%,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0.34%,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1.03%,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Pilon骨折的臨床效果肯定,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Pilon骨折;臨床效果
Pilon骨折是累及負重關節面和脛骨遠端骨折,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的壓縮粉碎性表現,由于其關節軟骨的原發性損傷和關節面的永久性不平整,加上高度不穩定特征導致其預后不良[1]。因此,對Pilon骨折的臨床治療十分棘手,患者關節內骨折也比較難治。本研究通過分組對照方法探討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Pilon骨折的臨床效果,獲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崇仁縣中醫院收治的復雜Pilon骨折患者58例,根據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29)。其中觀察組男15例,女14例,年齡26~57歲,平均年齡(38.54±3.58)歲,其骨折原因為:車禍13例,重物砸傷12例,高空墜落4例。對照組男15例,女14例,年齡27~57歲,平均年齡(39.04±3.32)歲,其骨折原因為:車禍11例,重物砸傷10例,高空墜落8例。排除出現昏迷、復合傷和精神障礙者,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和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備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骨折治療方式。觀察組采用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方法,即在患者入院后給予跟骨牽引治療,抬高患者的患肢,并調整對患肢的牽引重量和方向。對患者末梢循環進行嚴密觀察,使用活血化瘀藥物和抗感染藥物及甘露醇等,增加患者局部軟組織腫脹減退速度。等患者腫脹消退之后再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復位時要著重對內踝、后唇骨塊和前外側骨塊進行復位,復位滿意后使用螺釘或者鋼板進行固定。
1.3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Mazur評分系統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療效判定分為優、良、正常、差4個等級。其中,(1)92分以上為優,患者行動正常,踝關節未發生腫痛現象;(2)87~92分為良,患者行動基本正常,踝關節輕微腫痛,但不影響步態;(3)65~87分為正常,患者行動時疼痛,活動度為平常的50%,需服用抗炎藥物;(4)低于65分為差,患者行動或者靜息時都感覺疼痛,踝關節腫脹,無法正常行走,只能跛行。治療有效率=(優+良+正常)/總例數×100%。同時觀察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數據資料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
96.55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5.86%,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n)
2.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發生創口感染1例,局部皮膚壞死1例,輕微創傷性關節炎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34%;對照組患者發生創口感染2例,局部皮膚壞死4例,創傷性關節炎2例,骨筋膜室綜合癥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1.03%。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Pilon骨折包括踝關節骨折與脛腓骨折,因為脛骨的軟組織十分薄弱,因此,評估pilon骨折損傷程度時應包含脛骨干骺端和踝關節面及其周圍軟組織者3方面,對于臨床治療與預后判斷極為有利[2]。本研究中采用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pilon骨折,總結了以下幾項手術實施要點。首先,要把握好手術時機。因為pilon骨折臨床表現通常有滯后性,因此把握好手術時機能夠促使切口盡快愈合和關節功能盡快恢復。而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可避免皮膚壞死、骨髓炎等發生[3]。當患者肢體張力有所下降,而皮膚光澤消失且出現褶皺時,表明患者軟組織損傷開始改善,因而軟組織損傷比較嚴重的患者,適合在10~21d之后進行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4];而老年人則需等軟組織出現的腫脹反應完全消退后再行手術,因此老年人普遍需要14d時間行手術[5]。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pilon骨折不僅能夠改善患者軟組織情況,還能針對患者患肢腫脹程度與其末梢血運具體情況,及時采用各項對策達到保全患者肢體的理想目標[6]。由于本次研究對象系粉碎骨折,大多患者踝部損傷極為嚴重,無法即可解剖復位,否則會發生創口感染、骨不連等情況。因此,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采用跟骨牽引和消腫對癥等治療方法,其操作簡單,對患者軟組織損傷小,且便于術后換藥等。
其次,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前對患者骨折程度進行認真評估是提高治療有效率的前提。醫護人員除了要對患者軟組織受傷程度進行充分評估外,還要認真檢測是否有骨折張力性水泡、閉合性剝脫傷、血管損傷等綜合征,并采用CT掃描三維重建成像方法,對患者骨折類型和受傷程度做到胸有成竹,避免因盲目操作而為患者增加損傷[7]。治療pilon骨折臨床目標是使患者骨折愈合,并獲得一個能負重、有功能、可運動和無疼痛的關節,同時要注意避免創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8]。因此,醫務人員不僅需要嚴格遵守pilon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實施原則,即恢復腓骨長度,重建脛骨關節面,根據患者脛骨骨折線走向來判定鋼板固定位置,還需要有效預防并發癥發生。
本研究中發現采用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pilon骨折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其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采用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pilon骨折效果良好,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魏世雋,蔡賢華,黃繼鋒,等.內外翻不同損傷機制導致脛骨Pilon骨折的手術策略[J].中華骨科雜志,2014,34(3):298-305.
[2] 孫向陽.兩種手術方法治療嚴重Pilon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3.
[3] 張操,李杰,宋揚,等.延期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pilon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16):1533-1544.
[4] 齊秋長,賀文,黃烈育,等.延期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復雜Pilon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7,22(3):226-227.
[5] 王呈,李瑩,王滿宜.分期切開復位內固定與外固定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B、C型Pilon骨折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48):9095-9099.
[6] 周正茂.分期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9):74.
[7] 皮佑輝,陳穗生,夏暴權,等.嚴重Pilon骨折的手術治療[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2012,6(3):53-56.
[8] 楊耿華,鐘克宣,何偉平,等.延遲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Pilon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9):1278-128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59
江西 344200 崇仁縣中醫院外科 (曾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