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祚和 曾凡榮 羅星
納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診搶救中的臨床價值分析
陳祚和 曾凡榮 羅星
目的 探討納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診搶救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一氧化碳中毒患者71例,根據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n=35),給予納洛酮靜脈滴注治療,對照組(n=36),給予常規治療。比較2組患者治療效果、后遺癥發生率和蘇醒時間。結果 觀察組癥狀緩解率為88.57%,高于對照組的52.78%;觀察組患者蘇醒時間為(1.16±0.35)h,少于對照組的(2.97±0.94)h;觀察組患者后遺癥發生率為2.86%,低于對照組的11.11%。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納洛酮應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療效顯著,患者蘇醒時間快,后遺癥發生率較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納洛酮;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冬季常見的急診類疾病,其病因是患者吸入未燃燒殆盡的碳物質生出的一氧化碳,在人體內與血紅蛋白相結合,導致血紅蛋白逐步喪失其攜帶氧氣的功能,致使患者出現窒息,如果不能及時搶救,會導致死亡[1]。本文為研究一氧化碳中毒急診搶救的有效方法,采用分組對照法比較常規治療方法和納洛酮方法的搶救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興國縣人民醫院收治71例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無心肌梗死或者嚴重心臟病等疾病。根據不同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n=35),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5~70歲,平均年齡(38.9±11.7)歲;屬于深度昏迷患者22例,淺度昏迷患者13例。對照組(n=36),其中男18例,女18例,年齡6~71歲,平均年齡(39.0±11.6)歲;屬于深度昏迷患者23例,淺度昏迷患者13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程度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備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即讓患者脫離一氧化碳環境,幫助患者以平躺姿勢臥床,并清理其呼吸道中的阻塞物,以保障其呼吸道暢通。使用面罩輸氧,將輸氧量控制在每分鐘6~8L,給予患者地塞米松和維生素C等減輕患者腦水腫程度,并增加患者腦細胞代謝速度;將患者轉移到新鮮空氣環境中,或者讓患者吸入高濃度氧氣;患者一旦出現并發癥,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給予有效處理。觀察組則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0.9mg的納洛酮加100mL的5%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對2組患者搶救時間均控制在30min內,觀察并統計其搶救效果。
1.3 療效評價標準 療效判定分為癥狀緩解和癥狀未緩解兩大類,在對患者實施搶救的過程總,嚴密觀察患者呼吸、血壓、心跳和意識情況,如果患者在30min中各項體征恢復正常,且意識清醒,則表示癥狀緩解,反之則表示癥狀未緩解。同時,觀察2組患者的后遺癥發生率和蘇醒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數據資料采用PS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癥狀緩解率對比 觀察組癥狀緩解率為88.57%,對照組癥狀緩解率為52.78%,2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癥狀緩解率對比(n)
2.2 對比2組患者蘇醒時間和后遺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蘇醒時間為(1.16±0.35)h,對照組患者蘇醒時間為(2.97±0.94)h。同時觀察組患者出現遲發型腦病1例,其后遺癥發生率為2.86%;對照組出現遲發型腦病4例,其后遺癥發生率為11.11%。觀察組蘇醒時間及后遺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一氧化碳中毒會導致人體缺氧,從而增加患者機體β內啡肽釋放量,導致患者呼吸不暢,出現窒息或者昏迷等癥狀[2]。在對一氧化碳中毒急診搶救措施中,常規方法是讓患者吸純氧或人工呼吸等,搶救時間越快治療效果就越明顯,且能有效預防因患者機體缺氧而出現的循環性惡性損傷[3]。而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并伴隨深度昏迷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搶救,不僅會延長其蘇醒時間,還會增加患者后遺癥發生率,增高其病死率。因此,常規方法雖然有效,但是其療效不佳,尤其是對重度昏迷患者的治療,采用常規方法無法盡快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一氧化碳中毒會引發患者腦損傷和腦細胞水腫,腦損傷則是因為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增多,對患者呼吸循環中樞形成抑制作用,促使腦水腫形成。而納洛酮是阿片受體的拮抗劑,其作用有三:第一,納洛酮能夠有效阻止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對患者腦部的損傷,還能增加患者在缺氧后的腦血流量與腦灌注量,緩解患者偏癱和昏迷等臨床癥狀[4]。第二,納洛酮能夠和分布于心腦器官的阿片受體快速結合,解除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對患者交感腎上腺素系統和呼吸心跳中樞的抑制[5],增加對患者的心輸出量,改善患者因缺氧而出現的呼吸衰竭癥狀[6]。第三,納洛酮可改善患者神經細胞三磷酸腺苷的代謝,并對細胞形成保護作用,預防患者出現缺血再灌注現象[7]。此外,還有學者研究發現,納洛酮能夠有效清除患者體內氧自由基等,保護患者腦細胞,減輕患者腦水腫程度[8]。
綜上所述,采用納洛酮治療的觀察組與采用常規治療的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癥狀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蘇醒時間少于對照組,后遺癥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納洛酮應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急診搶救中的臨床效果肯定,值得在臨床急診搶救中推廣應用。
[1] 程雪峰.納洛酮與高壓氧治療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療效[J].臨床醫學,2014,34(3):78-79.
[2] 冀淑云,王俊.納洛酮治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12):29.
[3] 鄭國超.納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診搶救中的療效[J].繼續醫學教育,2013,27(9):22-23.
[4] 周玉寶,龐飛,劉謙民,等.納洛酮聯合醒腦靜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催醒作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3):27-28.
[5] 焦麗強,于明克,陳宗躍,等.中藥湯劑聯合納洛酮治療一氧化碳中毒所致遲發性腦病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藥,2013,32(2):118-120.
[6] 孫存霞,吳國林.納洛酮搶救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兒60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20):180.
[7] 唐學軍.納洛酮、依達拉奉與高壓氧聯用治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型腦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3):46-47,50.
[8] 劉漢平,喻明清,何學勝,等.納絡酮聯合醒腦靜用于院前急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療效[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11):569-5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85
江西 342400 興國縣人民醫院急診科 (陳祚和 曾凡榮 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