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 要:該文對宣州棗樹的生態影響因子、豐產栽培及病蟲害的發生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氣溫和光照是影響棗樹生長的重要生態因子。在宣州區,氣溫和有效積溫分別達24℃和2 430℃以上時,棗樹才能生長良好。良好的光照有利于棗樹的生長。花期過低的濕度會影響授粉,但8月份的高濕會造成病害的流行。棗樹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但只有土層深厚、肥沃的土壤才能達到豐產目標。在栽培上,矮化密植方式更適于集約經營,提高經濟效益。棗癭蚊、棗粘蟲、棗花盲蝽、紅蜘蛛、桃小食心蟲和棗炭疽病是宣州棗區最為重要的6種林業有害生物,在芽期、花期、幼果期及越冬期進行適時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宣州蜜棗要根據其生態要求采取合理的栽植模式和科學的管理,以保持其優良品質,從而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
關鍵詞:棗樹;生態因子;栽培措施;病蟲害
中圖分類號 S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9-64-03
Influence of Ecological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n Harvest of Jujube in Xuanzhou Area
Wang Lin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Station of Xuanzhou,Xuanchen 2420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ecological factors,cultivation and pes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were key ecological factors for jujube tree growth. A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over 24℃ and a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ver 2 430℃ were necessary for well growth of jujube trees. Abundant illumination benefited jujube tree growth. Too low humidity in florescence was harmful to pollination. At the same time,high humidity would cause epidemic disease of jujube tree in August. Jujube trees could grow in all kinds of soils in Xuanzhou,but fertile soil with good irrigation would lead bumper harvest.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close planting was suitable for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higher income. Dasyneura datifolia,Ancylis sativa,Lygus sp.,Teranychus cinnabarinus,Carposina nipponensis,and Colletotrichum sp. were the most serious pests and disease in Xuanzhou. The pests could be controlled efficiently if four important periods of Florescence,budding,fruiting,and overwintering had been seriously taken into accounte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suitable cultivation could guarantee a bumper harvest of sweat jujube in Xuanzhou.
Key words:Jujube tree;Ecological factor;Cultivation;Pests
棗樹是宣州區的特有經濟樹種,其樹形高大,樹姿優美,花、果、枝、干渾身都是寶。宣城尖棗、宣城團棗是我國南方2個優良品種,其果大、皮薄、肉質細嫩,適合加工成蜜棗、玉棗、蜜餞等多種產品,且樹體高大,抗逆性強,豐產性好。在當前強力推進社會辦林業和“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中,發展棗業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在目前對棗樹的研究中,栽培技術方面的研究較多[1-2],而生態因子對棗樹豐產的影響研究則相對較少。為此,筆者調查了溫度、光照、土壤等生態因子及病蟲害危害對棗樹的影響,并研究了棗樹的豐產栽培模式,以期為宣州區棗樹的豐產栽培及管理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及供試品種 試驗地點位于宣城市宣州區水東鎮碧山村,該村海拔80m,經度118°57′79",緯度30°50′328",年平均溫度14℃,濕度78%,年降水量
1 300mm。供試棗樹為宣城尖棗和宣城團棗2個品種。
1.2 試驗方法
1.2.1 生態因子的測定 對試驗區的溫度、濕度及光照等生態因子在棗樹的不同發育生長期進行定期調查、測定,以明確這些生態因子對棗樹生長的影響。同時,根據不同的土壤類型,設立棗樹調查區塊,每個土壤類型5個調查區塊,以確定土壤立地對棗樹產量的影響。
1.2.2 棗樹栽植模式對產量的影響 選取宣城尖棗、宣城團棗2個品種,采取稀植式、棗糧間作式和密植式3種模式,調查不同栽植模式對棗樹生長及棗產量的影響。3種栽植模式具體設置為:稀植式:每667m2栽20~25株,一般適合在坡度較大的林地;棗糧間作式:株行距4m×7m,每667m2栽20~25株;矮化密植式:株行距1m×2m,每667m2栽330株。
1.2.3 棗樹主要病蟲害調查及科學管理對產量的影響 定期在宣州棗區對危害棗樹的有害生物進行調查,具體方法為燈誘、網捕、樹體抽樣調查等,以明確宣州地區棗樹上的主要有害生物種類及危害期,從而對棗樹病蟲害進行科學防治,以促進棗樹的豐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態因子對棗樹的影響
2.1.1 溫度對棗樹生長的影響 棗樹為喜溫樹種,通過宣州區的調查發現,當日平均溫度達13~14℃時棗樹開始萌動,17~18℃以上枝條迅速生長并大量形成花芽;22~25℃達到盛花期,并且宣州的尖棗和團棗生長期略有差異。棗果在24℃以上生長良好,達到果實完全成熟的積溫要求在2 430~2 480℃,若積溫不足會導致結果少及果不能完全成熟等現象。
2.1.2 濕度對棗樹生長的影響 棗樹對濕度適應能力較強,在宣州區調查結果表明,在400~1 000mm降水范圍內均能正常生長,棗花授粉期對濕度要求較高,相對濕度低于60%授粉會受到影響,8月上、中旬雨水偏多易造成裂果和誘發炭疽病的流行。
2.1.3 光照對棗樹生長的影響 棗樹為喜光樹種,若光照不足會影響結果。田間調查結果顯示,棗樹一般在樹冠外圍或南向枝結果多、果質好,樹冠內膛結果少;在不同光照立地條件下,山坡向陽面棗樹林的結果能力也明顯高于背陰面棗樹林,說明光照強度對棗樹掛果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生產上要注意合理密植,調整好樹體結構,保證光照充分。
2.1.4 土壤類型對棗樹生長的影響 從棗樹的生長狀況來看,棗樹在宣州對土壤適應性較強,能在多種類型的土壤立地條件下生長。通過對按稀植式方式種植的3種不同土壤條件下棗樹的產棗量的測算,表明土壤類型與棗產量密切相關(表1)。從表1可以看出,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沙壤土壤棗產量最高,5年生的棗產量為180kg/667m2;而到第8年和第12年,其產量則提高到960kg/667m2和
1 700kg/667m2;第12年與第5年的產量相比,棗產量提升近10倍。而對山石較多的黃棕壤,其在第5年的棗產量為120kg/667m2;到第5年和第8年,其產量分別上升至460kg/667m2和780kg/667m2;第12年與第5年的產量相比,棗產量提升了約6倍。從棗樹的產量來看,土壤肥力好,土壤結構疏松的沙壤土比土壤肥力較差且結構較差的黃棕壤更有利于棗樹豐產,且其產量差異顯著。
表1 3種不同土壤立地條件下的棗產量(kg/667m2)
[土壤類型\&5年生棗園\&8年生棗園\&12年生棗園\&沙壤土\&180±12.4 a\&960±34.7 a\&1700±63.0 a\&山地紅壤\&150±17.6 b\&680±31.7 b\&1120±78.4 b\&黃棕壤\&120±14.7 c\&460±28.4 c\&780±59.7 c\&]
2.2 栽植模式對棗產量的影響 田間的調查與測定顯示,由于栽植模式的不同,棗樹的產量呈現出明顯的差異(表2)。由表2可知,采用一般稀植式栽植模式的棗園,第3年產棗量為90kg/667m2,到第5年,也才增長到180kg/667m2;而采用矮化密植式栽植模式的棗園,棗樹在第3年即可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每667m2產棗量為460kg,到第4、第5年產棗量更是迅速提高到1 080kg和1 860kg。可見,矮化密植式種植模式有著明顯的快速豐產效果。
表2 不同栽植模式下的棗產量(kg/667m2)
[土壤類型\&3年生棗園\&4年生棗園\&5年生棗園\&稀植式\&90±7.6 b\&130±9.4 c\&180±12.4 c\&棗糧間作式\&110±19.2 b\&150±11.7 b\&220±15.6 b\&矮化密植式\&460±10.3 a\&1080±47.7 a\&1860±75.4 a\&]
2.3 宣州棗樹的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種類與防治 通過3a的田間調查發現,宣州地區棗樹危害較嚴重的主要是“五蟲一病”,即棗癭蚊、棗粘蟲、棗花盲蝽、紅蜘蛛、桃小食心蟲和棗炭疽病(表3)。由表3可知,棗癭蚊、綠盲蝽等害蟲,其蟲株率達100%,危害面極其廣泛,同時蟲口密度也較高,棗粘蟲密度甚至達到180頭/株;炭疽病是棗樹病害的最主要的類型,每年的發病率可達60%,病情指數可達3級。這些病蟲害不但貫穿了棗樹的整個生長季節,且常混合發生,造成棗樹不能展葉、失葉、落葉、落花、落果等,從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表3 宣州棗樹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種類
[病蟲害種類\&發生危害時期\&危害方式 \&危害程度\&棗癭蚊\&芽期、花期\&卷葉危害\&蟲株率100%;
蟲口密度60頭/株\&棗粘蟲\&芽期、花期、
幼果期\&取食葉、花、果\&蟲株率100%;
蟲口密度180頭/株\&綠盲蝽\&芽期、花期、
幼果期\&為害芽、葉、
花、果\&蟲株率100%;
蟲口密度36頭/株\&紅蜘蛛\&幼果期\&害葉\&蟲株率100%\&桃小食心蟲\&果期\&蛀果\&蛀果率12%\&炭疽病\&果期\&侵染葉、果\&發病率60%;
發病指數3級\&]
3 結論與討論
(1)棗樹是喜光樹種,通過在宣州區的調查表明,在陽光充沛的立地條件下,其結實率明顯高于光照不足的立地。盧桂賓的研究表明,光照條件明顯影響棗樹的水分蒸騰作用,從而影響棗樹的生長代謝過程[3]。因此,在棗園的立地選擇上,優先考慮光照充沛的地塊是棗園豐產的基礎。除了光照外,溫度與濕度也顯著影響著棗樹的生長與結實,一般在宣州的正常年份均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在影響棗樹豐產的生態因子中,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因子是土壤,土壤的結構、肥力水平甚至是施肥方式均會直接影響棗樹的產量[4]。對于宣州相對貧瘠而多石塊的沙壤土及粘度較高、土壤結構較差的山地紅壤來說,可以通過深翻、客土、混合腐殖質等改土方法來提高土壤品質,從而提升棗樹的豐產性能。
(2)對棗樹來說,矮化密植適于集約經營,見效快,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栽植模式。但栽植的密度與方法會影響光合作用甚至是病蟲害的發生[5]。實踐表明,在棗樹密植時,可挖寬×深為0.8m×0.5m槽狀溝,按1m×2m的間距進行種植,這種集約化栽培種植模式高投入、高產出,一般建園后2a產棗,5a進入豐收期。雖然密植式栽植模式有著更高的經濟收益,但在一些坡度較大的山地及糧食種植區域,稀植式與棗糧間作式的栽植方式也有著其應用價值,尤其是棗糧間作模式,可以繼續通過間作模式的優化,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6]。
(3)不同棗產區的主要病蟲害種類往往會有不同[7-8]。宣州區的主要病蟲害種類有“五蟲一病”,根據害蟲的種類與危害特點,對于棗樹食葉害蟲要重點關注芽期、嫩葉期的危害,通過觸殺與內吸性農藥的合理施用,對其控制不算困難。而桃小食心蟲是蛀果害蟲,其發生具有暴發性,危害具有隱蔽性,從產卵到蛀入果實不到14d的時間,因此,桃小食心蟲要采用地面出土防治與樹上防治相結合的策略。只要對以上病蟲害的防治時機進行正確把握,合理用藥,就能達到保障棗樹豐產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翟勝.水東棗樹不同管理水平的生長量對比分析[J].安徽林業,2008(3).
[2]王偉洲.棗樹優質豐產栽培管理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0(7).
[3]盧桂賓.環境條件對黃土丘陵區旱坡地棗樹水分蒸騰的影響[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1,29(4):131-133.
[4]付倩雯,吳正保,史彥江,等.不同施肥方式對棗樹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新疆農業科學,2014,51(12):2189-2195.
[5]張棟海,李克福,趙思峰.新疆南疆矮化密植棗園三種紅棗病害發生規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北方園藝,2015(3):105-108.
[6]吉明金,韓建平,李雙全.棗糧間作的優化模式[J].山西農業,2001(5):7-8.
[7]魯緒祥.水東蜜棗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8).
[8]溫如意.6種殺蟲劑防治棗樹綠盲蝽田間試驗[J].河北果樹,2015(1):2-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