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 畢愛民 陳元剛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水務工作面臨巨大壓力,水務一體化管理可以更高效的配置和利用水資源。該文從水環境管理角度對南京市水務一體化工作進行研究,梳理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類似地區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南京市;水務一體化;水環境管理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9-127-02
Situation,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about Water Affairs Integrative Management in Nanjing City
Jin Zhe et al.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jing 210013,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city water affairs is facing great pressure,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water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n be more efficient. This article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the integration of water of Nanjing from the angle of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comb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area to carry out related work.
key words:Nanjing city;Integration of water;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地區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環境生態惡化等多重考驗。通過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促進水資源統一調度和優化配置,加快水務基礎設施建設,是水資源自然屬性、合理開發利用的客觀要求[1]。
自1993年深圳市開始實施水務管理體制改革以來,經歷了20a以上的發展,全國很多城市不同程度的進行了水務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體制成熟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從水環境管理角度進一步梳理有關工作,開展對策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南京市水資源和水環境現狀
1.1 南京市水資源主要特點 南京地處長江中下游,過境客水資源總量豐富,約在9 000億m3/a左右;但本地水資源量不足,作為寧鎮揚丘陵地帶,地區產水量低,蓄水條件較差,平均水資源量略超20億m3/a,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同時,南京地表水資源量的年內和年際分布很不均勻,夏、秋季由降雨產生的地表水資源量占全年地表水資源總量的70%,冬、春季只占30%。
1.2 南京市水環境現狀 根據2014年南京市環境質量簡報,全市水環境功能區斷面達標率約為63%;“十二五”以來,城市主要水體水質狀況基本保持穩定,城市主要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地表水環境質量主要超標因子為氨氮、總磷和生化需氧量。
2 南京市水務管理工作現狀及問題
2.1 水務管理工作現狀 2013年5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了《南京市水務布局優化和建管體制改革工作方案》(寧委發〔2013〕29號),南京市的水務一體化工作正式啟動。由于歷史的原因,南京市水資源管理部門較多,主要部門和單位有水利局、住建委、城管局、環保局和市水務集團(市城建集團下屬獨立法人單位)。其中水利局負責城郊部分骨干河道地表水和防洪、水土保持;住建委負責污水處理廠及配套主干管網建設(支管網由各區政府建設);城管局負責主城區河道日常養護和閘站排水管理工作;環保局負責全市水環境保護和水污染防治監管工作;市城建集團下屬水務集團負責污水處理廠運行和管道、泵站管養的具體操作。
由于部門眾多,加之責權不清,交叉管理,在水務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著“職能分散、配套不全、管理不嚴”等問題。面對水務管理工作服務范圍廣,涉及城鄉管理的多個方面,必須按照“一龍管水,團結治水”的要求做好水務工作[2]。
2.2 現階段主要存在的問題
(1)排水管理職能分散交叉。市住建委作為生活污水處理的行業主管部門,但并無排水許可審批權(該項管理權限主管部門為市城管局),也無配套的機構及人員。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及管道、泵站的管養由市城建集團下屬水務集團具體負責,市城管局則負責排水設施日常運營調度和考核。由于建管缺乏有效銜接和溝通,管養不夠協調,造成整個雨污排水設施運行管養效率較低。
(2)河道管理體制不順。在河道水環境管理方面,除了功能管理上的各部門分割管理,水利局負責郊區河道和骨干大河管理,城管局負責城區河道管理。也存在著現實中各區政府“條塊分割”,不能做到“無縫對接”。最典型的情況就是管網標高不匹配,常導致污水倒流進雨水管網,造成二次污染。同時,區級層面缺乏有效的執法授權和管控手段,易存在監管盲區。
(3)資金缺口較大。一是建設經費需求量較大且貸款比例過高,造成市、區財政壓力較大,此類建設模式不合理且難以持久;二是養護經費嚴重不足,現行的污水管網養護經費只達到實際支出的1/5,平均每人要負責1km的河道養護保潔,難以保證養護質量。
3 理順管理體制的幾點建議
水務一體化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從水環境管理角度,建議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3.1 優化體制機制,統一建管職能 將分散在各部門的涉及排水的行政職能規整統一。考慮到管網建設均在道路之下,建議排水管理和道路管理盡量統一在一個行政部門,便于協調推進。
3.2 加強統一規劃 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容量需求等方面的關系,將河道水系聯通、管網泵站建設規劃納入城市建設發展總體規劃中,堅持規劃引領,建立完善防洪排澇和生態景觀功能相統一的河道水環境體系。
3.3 強化排水許可和排水行政執法 考慮到排水工作的專用性和流域性特點,建議排水許可的審批應集中在市級行政主管部門。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與環保等相關部門的協作,整合現有的監測力量,設置雨水、中水、污水一體化的監測機構。在此基礎上,加強執法和處罰力度。
3.4 增加資金投入,加強市場化運作 水務一體化建設涉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要改變現有的計劃經濟模式,采取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鼓勵多種經濟主體、社會資本參與相關工作。同時,為保障水務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應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調整機制,充分考慮水務行業的公共特性,進行必要的財政支持與引導;調整市區兩級財政投入比例,提高日常養護經費和轉型維護經費標準[3-4]。
3.5 加大監督力度 鼓勵群眾監督,積極組織居民、社會團體等社會各界參與水務一體化工作的建設和管理。加強新聞媒體的監督,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宣傳和監督,切實增強全社會的水環境保護意識,形成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高鑌.關于深化水務體制改革推進水務一體化管理的調研報告[J].水利發展研究,2010(8):117-125.
[2]李衛國.我國水務管理體制創新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5.
[3]劉凡,孫帥,王樹翠.區域水務一體化改革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21):199.
[4]趙繼軍,張輝.水務一體化管理是實現水利現代化的重要保障[J].水利技術監督,2013(1):29-31.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