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強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農業問題相對較多的國家。耕地作為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在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土壤肥下降、污染嚴重、板結等耕地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步伐,它也使得人們必須將耕地保護問題放到日程上來,同時對耕地保護的意義和措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關鍵詞:耕地;保護;重要性;占地
1、耕地保護中的問題
農業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發展史,農民群體也是我國人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情況下,人均耕地面的不足,耕地質量不斷下降,缺乏輪休耕種等問題逐漸凸顯,并給農業發展和耕地的保護工作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1.1占用耕地、耕地荒蕪現象嚴重
很多農民對耕地的保護意識不強,導致農村耕地被占用的情況時有發生。此外,地區政府在城鎮化建設中的不當規劃與不合理的建筑占地也使得大量耕地被占用,這種做法雖然在短期內實現了地方經濟的快速增長,但不利于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進行,導致耕地資源被浪費和農民失去土地,外出打工??梢哉f,耕地被占一方面與有關部門缺乏明確規劃和長遠的農業生產目標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農民對耕地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有關。
此外,耕地荒蕪也是耕地保護工作中經常面對的問題,這一現象的出現同樣與土地整體規劃不當有關。耕地閑置會造成土壤的肥力下降和較大的經濟損失,近些年,耕地荒蕪的現象主要源于大量農村人口進城務工,留守老人及兒童無力耕種。這種情況下,大量土地因閑置而荒蕪,農作物的預期重視面積和產量無法達到預期,這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和區域農業發展的滯后。
1.2耕地保護觀念落后
保護觀念上的淡薄也是耕地問題頻繁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農業生產單位和農民由于缺乏相關的農業生產知識、只顧眼前利益而造成了耕地問題的發生。舉例來說,一些以長期以農業生產為支柱,經濟發展較落后的地方為了在短時間內刺激經濟發展而盲目建廠、擴張,導致大量耕地被無計劃占用,進而影響農業經濟的正常發展。同時,農業生產部門也缺乏對農民耕地保護觀念的培養,較少組織相關科學教育,致使農民對政府相關規定及耕地荒蕪等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進而加劇了耕地保護觀念落后的現狀。
與耕地保護觀念缺乏同時存在的,還有農業生產結構的不合理規劃。在進行退耕還林和退耕還草工作時,一些單位沒有很好的把握生態退耕的規劃,缺乏整體性、科學性的安排,這增加了實現確定規劃的耕地保護目標的難度,使退耕工作處于一種無序狀態下,進而導致部分單位直接將耕地用于植樹造林而缺乏對耕地的整體規劃和保護。
1.3耕地鹽堿化和污染情況嚴重
我國的耕地資源十分有限,屬于相對短缺型的不可再生資源。耕地鹽堿化現象的出現意味著土地的可利用率在下降和能夠較好種植農作物的土地面積的減少。與土地鹽堿化一同發生的,還有不斷加重的耕地污染。由于農民缺乏對耕地的保護意識,濫用農藥化肥進行種植,在導致耕地自身肥力下降的同時還會引起耕地污染的發生。此時就可能發生所種植農作物農藥含量超標,總體質量下降的情況,進而影響產品的正常銷售。
2、耕地保護的重要性
2.1確保農業經濟穩定發展的前提
保護耕地是保護農田的前提和基礎,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糧食需要和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有關部門必須將耕地保護工作作為地方工作的重中之重,對農民進行耕地保護重要性的定期培訓。保護好耕地能讓農作物生產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并確保居民的日常需求能夠得到滿足,進而實現農業的平穩發展。
2.2實現耕地合理利用的保障
想實現有限耕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就必須以保護耕地為前提,確保現有的耕地資源不會因為規劃不合理、土地荒蕪、土壤肥力下降及污染等原因而遭到破壞。率先完成耕地保護工作的區域,能有更長的時間進行長期的土地規劃和科學的退耕工作安排。這種情況下,有關負責人能根據本年度耕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對于存在土地鹽堿化和耕地荒蕪可能的部分耕地進行退耕還林工作。讓保護耕地成為一系列土地措施的前提和基礎,既滿足了耕地保護的目標,也促進了耕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讓農民們有地可耕。
2.3促進經濟結構轉變的基礎
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它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原料和人力上的保證。明確耕地保護制度,將耕地保護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能帶動經濟結構的平穩轉變,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化和科學化。通過及時科學的保護耕地,可以實現單位面積畝產的提高以及農作物整體品質的上升,進而促進農業走上科學化集約型的發展方向。保護耕地,提高耕地品質能讓大量勞動力從土地上被解放出來,同時降低了原有的勞動強度,實現了農業生產方式的過度,并從一個側面帶動了工業經濟的發展。
2.4極高農民的素質水平
保護耕地能讓農民意識到土地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也能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以此實現農業生產的效率和安全性??梢哉f,保護耕地的過程也是農民逐漸認識到耕地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耕地、合理利用耕地,避免土地荒蕪、污染、鹽堿化等問題出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地區的農業部門會對農民進行定期科普培訓,以此解決他們在耕種環節中發現的各類問題,并確保現有耕地的科學化和可持續化利用。在明確了如何保護耕地之后,農民們也能將這些道理舉一反三,具體應用到農業生產的每個方面當中,以此來實現生產水平和生產質量的整體提高。
3、耕地保護的措施
加強耕地保護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長期的堅持來實現。首先,要提高政府和農民保護耕地的意識。通過科普知識講座和專家下鄉活動,讓群眾意識到耕地保護工作與群眾生存發展之間的重要關系。其次,要加強耕地保護的相關規定,從理論和法律規定上將耕地保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確保地方工作部門做好耕地的管理和開發工作,同時學習和參考其他地區的保護經驗,將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工作與耕地保護工作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耕地保護工作的合理化。第三,要建立耕地復墾體系,同時建立耕地儲備制度,對長年使用的耕地,要建立輪休耕種制度,確保土地肥力與農作物的種植效果。
4、小結
保護耕地是發展農業的基礎,也是當前農業生產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有關部門必須加大耕地保護力度,普及耕地保護的重要性,讓保護耕地成為一種長期而自覺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喻文莉,陳利根. 城市化進程中耕地保護法律制度之重構[J]. 社會科學輯刊. 2010(04)
[2]方賢雷,鄧映之,杜文玲. 美國的耕地保護制度經驗及對我國耕地保護的啟示[J]. 中國商界(上半月).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