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萍
自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啟動以來,境內地域范圍由當初的5個試點城市擴展到全國。人民幣境外使用區域不斷擴大,已形成香港、新加坡、倫敦、盧森堡等離岸人民幣中心,與中國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的國家達174個??缇橙嗣駧沤Y算的業務范圍不斷拓寬,基本涵蓋了各項金融活動,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其他經常項目、直接投資、個人項下、證券投資、境外貸款等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業務發展日趨多元化。2014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達6.55萬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額達1.05萬億元。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得到快速提升,現已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結算貨幣和第九大外匯交易貨幣。
一、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區域和業務范圍發展現狀
(一)跨境人民幣結算區域分布
1.跨境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區分布。2009年7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開展初期,試點地區僅限于上海和廣東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5個城市,其中深圳結算量最大,截止2010年6月,占人民幣結算總額的35.9%。2011年8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區域擴大到全國范圍,但在境內各地區的發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和山東這些外貿大省市,截止2013年底,五個省市結算量占全國結算總量的八成,其中廣東省和上海市的比重分別達37.9%和12.5%,占全國結算總量的一半之多。
2.與中國大陸發生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境外區域分布。在試點初期,境外地域范圍只限定在港澳、東盟國家和地區。2010年6月,境外地域范圍擴大到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雖然對境外地域不再限制,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2011年中國大陸與香港和新加坡的人民幣結算量占比分別為68.5%和6.7%。2014年與中國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的國家達174 個,3/4以上的結算量發生在港澳臺地區、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主要亞洲市場,其中香港地區占比最高,為53.4%,比2013年下降了5.3%,新加坡、韓國所占比重有小幅的提升??缇橙嗣駧艠I務在歐美市場得到快速發展,2014年上半年歐洲主要國家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占比中國大陸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的8%,美國境內發生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比重達2.6% ,比上一年同期翻一番。
3.境外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交易對手區域分布。2013年僅有10%的境外企業反饋其與中國大陸以外的第三方之間發生過人民幣跨境收付,2014年這一比例提升至41%,主要集中在臺灣、香港和澳門,占比達23%,反饋與日韓及東盟、歐洲和美洲發生過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境外企業占受訪境外企業的比例分別為8%、4%和2%??梢姡惩馄髽I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交易對手區域分布越來越分散。
(二)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范圍及結構
1.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范圍。最初試點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范圍僅限于貨物貿易,2010年6月業務范圍擴展到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2010年8月允許境外央行、清算行以及參加行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2011年1月允許境內機構以人民幣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同年10月允許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到境內開展直接投資。2011年12月在香港開展以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II)方式投資境內證券市場試點。2013年7月允許境內非金融機構以人民幣境外放款;同年9月允許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投資境內金融機構。2014年11月允許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以人民幣進行境外證券投資。
2.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結構。貿易結算在跨境人民幣業務中一直占絕大比重,資本項下人民幣結算比重較小,近兩年隨著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和直接投資結算差距逐步縮小,二者結算量比值由2011年的18.7下降到2014年的6.3。從貿易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的類型看,貨物貿易結算占絕大比重,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占比很小,2014年二者的結算量分別為5.9萬億元和0.65萬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在進出口業務中發展不平衡,進口業務所占比重較大,出口業務所占比重較小,2010年收付比為1:5.5。隨著企業參與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意愿和需求逐漸提高,結算收付不平衡狀況已有很大改善,2014年收付比提升至1:1.4??缇持苯油顿Y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也不平衡,2012年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額是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額的9.3倍,近兩年不平衡狀況有所改善,2014年二者的結算額比值下降到5.6。
二、拓展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區域和業務范圍面臨的問題
(一)跨境人民幣結算認可度依然偏低
截止2013年底,中國占全球GDP和貿易總量的比重分別達到12%,但全球貿易清算只有1%使用人民幣。企業對一種貨幣的認可度決定了是否采用其作為跨境結算貨幣,然而大部分國內外企業對人民幣的認可度仍還比較低。2012年西聯公司對中國大陸企業的貿易伙伴就是否愿意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進行調研,結果顯示美國企業不愿意度最高,為42%,歐洲企業為23%,東南亞企業為13%。近兩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各種鼓勵跨境人民幣結算措施的實施,貿易伙伴對人民幣結算的認可度有所提高,但依然偏低,當前仍有13%的境內企業和31%的境外企業不打算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或者進一步擴大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使用比例。
(二)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境外企業更愿意接受人民幣而不愿意支付人民幣
近幾年來人民幣一直處于緩慢升值狀態,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雖有小幅下降,但對主要貿易伙伴貨幣匯率整體上是持續走高的,預計2015年人民幣仍然具有升值的趨勢。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持有更多的人民幣,可以享受資產升值收益。因此,在出口貿易結算中,境外企業不愿意支付人民幣,而選擇外幣去支付;在進口貿易結算中,境外企業更愿意接受人民幣結算,而不愿意以外幣結算。雖然境內企業也期望在人民幣升值下擁有更多的人民幣,但是境內企業在進出口貿易結算貨幣談判中缺乏足夠的話語權。因此,人民幣升值預期造成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實付大于實收,加劇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結構的失衡。
(三)處在全球產業價值鏈較低端,境內企業人民幣計價主動權較弱
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結構已逐步優化,2014年加工貿易比重降至37.7%,且出口商品結構逐步向中高端升級。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仍存在著加工貿易比重過高,產品附加值較低、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不足,處在全球產業價值鏈較低端的位置。在國際貿易中,因風險小、成本低,進出口商都希望使用本幣結算,但中國因對外貿易結構和產能利用低下等問題,導致境內企業人民幣計價主動權較弱。據《中國銀行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白皮書(2014年度)》,當匯率發生對境內企業不利的變動時,完全接受境外企業報價而需要承擔匯率風險的企業占受訪境內企業的26%。
(四)人民幣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境外人民幣投資和回流渠道不暢
目前,人民幣只在經常項目下實現了自由兌換,人民幣資本項目還沒有完全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無法真正實現,影響了人民幣在境外的接受程度。由于人民幣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既制約了跨境人民幣投融資業務的開展,也使通過貿易流出到境外的人民幣資金不能夠順暢回流到境內。除貿易支付外,境外人民幣通過投資回流境內的主要渠道是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但是對投資范圍進行了限制,主要集中于實體經濟;境外人民幣還可以通過RQFII和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回流到境內,但RQFII在政策和規模上有所限制,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只限于央行、清算行和參加行三類境外機構使用,致使回流到境內的人民幣有限。
(五)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種類偏少,且結構不合理
目前,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主要是人民幣存單和人民幣債券,而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投資產品較少,特別是人民幣衍生品發展很滯后,致使境外人民幣持有者的投資選擇范圍狹窄。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結構不合理,人民幣債券和人民幣存單都是債權型工具,債權型產品較多,股權型產品相對較少,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目前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人民幣計價股票數量很少,人民幣計價的基金產品也寥寥無幾。離岸人民幣債券產品在期限結構以及發行主體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目前離岸人民幣債券的期限基本上是1-3年,最長的為10年,但規模不大,其發行主體也僅限于中國財政部和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而企業主體發行的人民幣點心債也很短,一般是在3年以內。由于境外人民幣投資產品較少以及離岸人民幣債券期限相對較短,導致境外人民幣流動性偏低。
三、加快拓展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區域及業務范圍途徑
(一)引導和鼓勵企業用人民幣結算
目前,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使用區域和企業范圍依然有限,并且還有不少比重的境內、外企業不打算使用跨境人民幣結算,因此需要引導和鼓勵企業用人民幣結算。首先應該加大宣傳優惠政策措施,使企業了解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好處,并為企業提供人民幣結算的相關知識培訓,提高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優惠政策措施鼓勵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比如:對采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企業給予稅收上的優惠政策、通關流程和銀行支付上的便利性;對采用人民幣直接投資的企業在業務審批、銀行流程等環節給予簡化手續,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以增強核心競爭力
中國加工貿易比重偏高,且在出口貿易中大部分企業都是貼牌生產,特別是在高新技術、機電等行業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產品比重比較小,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缺乏核心技術,出口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定價能力和選用結算貨幣的話語權較弱。因此,必須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特別是要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支持企業走出去,通過跨國投資和并購,獲取技術、研發能力和營銷渠道。培養和提高出口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的意識,通過品牌資源整合企業的技術、管理和營銷等優勢,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提升在國際分工和貿易中的地位。
(三)完善人民幣離岸金融服務體系
目前,境外為跨境人民幣結算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數量非常不足,產品和服務品種也很有限,因此,應簡化商業銀行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以及并購的審批核準手續,重點鼓勵支持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機構,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增強人民幣清算網絡建設,加快速度推出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加大力度整合現有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渠道和資源,使跨境清算效率進一步提高。積極拓展人民幣離岸市場上金融產品的深度和廣度,特別是在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促進人民幣產品及服務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以滿足客戶的需求,比如:為金融機構客戶和企業客戶提供賬戶管理、投融資和資金拆借等產品,為跨境經營企業提供全球現金管理等業務。
(四)繼續拓展銀聯卡境外受理網絡和在境外的使用范圍
銀聯國際化可以為跨境旅游支付和商務支付提供服務,銀聯卡支付已經成為發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重要方式。隨著中國出境游人數的激增和旺盛的購買力,使用銀聯卡結算的人民幣規模急劇擴大,2014年銀聯卡全球交易額達41.1萬億元,同比增長27.3%。銀聯卡境外受理網絡延伸到15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持卡人群體,已經成為交易規模第二的國際卡組織。因此應繼續拓展銀聯卡境外受理網絡,完善支付網絡,開展創新支付的跨境應用,擴大其在境外的使用范圍。
(五)擴大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的試點范圍
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額為3.1萬億元,增速為31.3%,占貿易總額的11.9%,預計這一比重在2017年將會達到20%,跨境電商很可能成為未來拉動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引擎。2014年2月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試點在上海自貿區啟動,利用支付機構擁有的大量企業客戶資源優勢,為B2B、B2C、C2C模式的跨境電商和海外代購提供人民幣結算服務,進一步擴大了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范圍。因此,更多的企業應該依托上海自貿區,積極擴大跨境電商的規模,使更多的跨境貿易使用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從長遠看,應該借鑒上海自貿區的經驗,把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的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