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深入發展,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藩籬正在消失,然以市場壁壘、技術性壁壘和綠色低碳壁壘為主要形式的新型貿易壁壘正在悄然興起。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社會轉軌的關鍵期,技術創新成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動力。技術創新既需要擁有穩定的市場前景、持續的資金投入,也需要通過對外貿易積極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貿易壁壘的存在不僅限制了商品的國際流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塞了中國企業以國際市場開拓推進產業技術創新的市場渠道。然從長遠來看,貿易壁壘的存在又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中國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以突破對外貿易中的各種貿易壁壘。
一、當前我國對外貿易遭遇的主要非關稅壁壘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簡稱TBT)通常是指一國或地區組織為保護自身基本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和安全、保護環境、保證產品質量等而制定的強制性或自愿性的技術性措施。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后,隨著國際經濟形勢陷入低迷,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中國出口產品因技術含量低和結構單一在所難免遭受到各國以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等新型非關稅貿易壁壘的侵擾。據統計,我國有超過60%的企業遭遇過技術性壁壘。比如,作為我國傳統出口支柱的機電產品,其主要銷往美國、日本及歐盟等國,但如上國家和地區的環保法規對機電產品的性能、排污量、兼容性、節能型及可回收性等做出了嚴格限制,導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受到極大阻力。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機電產品的出口總值為1.29萬億美元,增長2.6%,占出口總值的比重為56%。然而,當年卻有近90億美元的機電產品因《臭氧層國際保護公約》的限制而停產或禁售,有80億美元的產品受到國外綠色標志制度的影響,有超過240億美元的產品因達到不相關國家的環保包裝要求而受到間接影響。技術壁壘等非關稅壁壘標準導致中國產品進入相關國家難度加大,成本上升,出口數量受到限制而相應下降。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已超過反傾銷成為制約我國企業出口的第一大非關稅貿易壁壘,且其具有合理性、隱蔽性和動態性等特征。
(二)綠色低碳壁壘
現代社會,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故常以綠色壁壘作為貿易保護的盾牌,通過制訂嚴格的環境標準和法規等措施來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據統計,有89%的美國人、90%的德國人、80%的荷蘭人在購物時首選環保產品,有80%的加拿大人愿意多支付10%的價格購買環保產品。綠色壁壘已成為國際貿易領域中妨害程度最深的新型技術性貿易壁壘,且對中國產品出口構成了極大挑戰。尤其是我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因各國對農藥殘留等一般都擁有嚴格的制度規定,導致其在出口中遭遇的綠色壁壘非常嚴重。據統計,目前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500多種農藥在食品中的殘留量制定了嚴格乃至苛刻的標準。近年來,綠色壁壘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不單獨農副產品及食品產業,機電、紡織、化工及服務貿易也深受其擾。以機電產品為例,2014年5月20日,歐盟委員會發布關于溫室氟化氣體(F-Gas)的新條例,新條例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希望在2030年前將歐盟境內溫室氟化氣體的排放量減少至現今水平的三分之一,此舉對中國電器出口企業敲響了警鐘,尤其對中國的冷藏箱及冷凍箱出口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三)市場壁壘
市場壁壘是指在對外貿易中進口國為保護本國相關產業,提升就業率,采取反傾銷、反補貼等手段限制進口其他國家價格相對低廉的商品的一種市場保護措施。中國加入WTO后,出口產品大多因國內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而在國際出口市場中具有突出的價格優勢,對一些進口國家的相關產業造成了不小沖擊。由此,針對中國產品的國際反傾銷案件頻發,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遭遇的重要壁壘。中國企業入市不久,對WTO貿易規則及相關國家的反傾銷法律和制度等不熟悉,且存在應訴成本高、應訴不積極等問題,故在反傾銷案件中,中國企業往往遭遇巨大乃至無辜的損失。以光伏產業為例,其作為綠色節能產業,還屬于高新技術產業,然全國各地大量上馬和過度投資已形成產能過剩。2012年9月6日,歐盟正式宣布對華光伏組件、關鍵零部件如硅片等發起反傾銷調查,涉及的產品范圍大大超過此前美國的“雙反案”,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是迄今為止歐盟針對中國產品所發起的最大規模的貿易訴訟。歐盟此舉對正處于產能過剩中的中國光伏企業無疑是致命打擊。不僅光伏產業,作為中國出口貿易支柱產業的機電及紡織品行業,近年遭遇的反傾銷案件也頻頻發生,對相關行業產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小壓力。
二、 貿易壁壘對我國技術創新造成的主要影響
(一)貿易壁壘對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倒逼效應”
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高度發展的今天,中國企業雖可借助WTO這一國際貿易平臺廣泛參與國際貿易,然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低迷下,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據統計,2014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導致中國企業直接損失近700億美元,約占全年出口總額的近4%,導致企業增加成本近300億美元。當年,全國近3000家出口企業中有接近24%的企業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其中,沿海省份受此影響的出口企業接近60%。技術性壁壘成為除匯率外制約我國企業出口的最大因素。技術性貿易壁壘是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對出口企業造成的巨大壓力可以倒逼企業選擇以技術創新的方式去達到或超過技術壁壘在產品質量認證、包裝和標簽、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和綠色環保標準等方面的相關要求,以突破技術壁壘對相關產業或產品的出口制約。如海爾此前為突破歐盟針對電器進口產品制定的低能耗標準而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最終研制出符合歐盟能耗標準的洗衣機等產品,并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二)貿易壁壘對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示范效應”
貿易壁壘中技術限制、管理約束和環保制約等措施最終要以各國的法律、規定或制度的形式構成一整套嚴格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體系。這些技術標準和技術體系雖然是我國眾多出口企業暫時沒有能力達到的,但它們卻為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起到了示范和引導作用。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都是相對成熟的技術成果,可以為中國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思路,將之應用于產品設計不僅可以降低研發投入,縮短研發周期,還可降低研發風險,增強自主創新的動力。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的示范作用能使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打破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對其造成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例如,自1994年起,歐盟中的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國便禁止將118種偶氮染料應用到紡織產品之中,且到目前為止,其限制種類大為擴大,幾乎所有歐盟國家都對此作出了相關限制。我國雖是世界第一大紡織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但生產技術水平低,在紡織產品中普遍存在使用偶氮染料的現象。對此,中國紡織品企業大多選擇依據歐盟相關國家關于偶氮染料使用種類的限制規定研制、購買或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更新工藝流程,以達到其標準。顯然,歐盟禁止紡織產品使用偶氮染料的相關規定對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事實上起到了一定的技術引導和示范作用。
(三)貿易壁壘對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短期“制約效應”
技術創新既需要企業擁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建立起相應的研發團隊,也需要持續和高額的研發投入。顯然,技術壁壘及其帶來的出口損失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尤其對那些缺乏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的中小企業來說,要突破技術壁壘造成的出口障礙將更加困難。據統計,2014年全國約有23.9%的出口企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因退貨、銷毀、扣留和取消訂單等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85億美元,技術性貿易壁壘已超過反傾銷,成為制約我國出口的最主要非關稅壁壘。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大幅增長,“十二五”期間更是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長,2014年已接近1500億美元。目前,中國企業的研發經費總額僅低于美國和日本,位居全球第3。其中,企業研發經費占全國研發經費的比重已超過80%,僅低于以色列和日本。面對貿易壁壘造成的出口壓力及由此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其中涉及的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因同時存在融資困難、技術落后等問題,不得不相應降低研發投入,從而對其技術創新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約。然而,貿易壁壘對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制約效應一般是暫時的。因為,從長遠來看,受此沖擊的出口企業可通過調整銷售渠道、增大融資力度、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更新生產工藝和加強自主創新等方式逐步突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其造成的制約。
(四)貿易壁壘對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長期“成長效應”
技術既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動力,也是產業發展的結果。只有產業企業維持正常運轉才能為技術創新提供市場動力和物質基礎。顯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國家、任何產業的正常運轉不可能離得開國際市場這一銷售渠道。換句話說,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貿易在一定程度上為各國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基本條件。在WTO貿易規則下,傳統的關稅壁壘雖已基本消除,但市場壁壘、綠色低碳壁壘和技術性壁壘等新型貿易壁壘正在形成制約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新障礙。然而,貿易壁壘的存在對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還具有長期的“成長效應”。貿易壁壘的存在在本質上反映了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資源配置法則。在任何壁壘條件下,那些技術一流、質量上乘的產品都很難成為受限產品。應對貿易壁壘的根本法則在于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賦予企業跨越貿易壁壘的能力。從長遠來看,貿易壁壘下的國際市場猶如一個產業競技場,被擋在壁壘以外的企業只有加速技術創新、淘汰落后產能才能具備同臺競技的資格。如在產能過剩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光伏產品頻繁發起反傾銷指控的背景下,2011年中國光伏產業幾乎全軍覆沒。此后,中國企業吸取教訓,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加速產業整合調整,向光伏產業的上游和下游產業鏈發展,且有不少企業投資歐洲市場,使中國光伏產業逐漸走出寒冬。
三、貿易壁壘下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路徑
(一)構建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體系
貿易壁壘之所以能對中國出口企業造成巨大的殺傷力,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國企業技術水平低及隨之帶來的產品質量問題。其實,技術壁壘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對中國企業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出口障礙,還提供了一種技術借鑒或技術發展目標,其可對中國出口企業產生技術引導、示范和倒逼作用。然而,中國企業要想達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體系要求的技術高度,關鍵是要積極構建起與之接軌的國家技術標準體系。當前,中國的技術標準體系相對混亂,存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等。對此,我國應以國外某一行業領域中最先進、最苛刻和最完備的技術標準體系為藍本制定全國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即便大多數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也很難達到這一標準要求,但其可將國內企業的技術創新目標定位到全球一流水準。另外,隨著國外技術進步,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具體標準也將處于動態更新和提升之中。因而,我國在制定相關行業的統一國家技術標準時還要構建相應的信息搜集機制,以及時更新相關的技術標準體系,確保國內企業能一直保持緊跟世界一流的創新眼光。
(二)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
面對貿易壁壘,企業想要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就需要增強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我國產品之所以會受貿易壁壘的影響,就是因為中國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因而,中國企業今后要逐步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競爭力。例如中國加入WTO后,隨著全球紡織品貿易進入無配額時代,相關國家為保護本國紡織品產業紛紛制定有關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如歐盟鑒于偶氮染料對環境及人體都可能造成損害而禁止進口使用偶氮染料的紡織產品,曾對中國紡織品出口造成不小的沖擊。對此,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通過增加研發投入,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及設備,更新生產工藝流程,逐步擺脫了紡織品生產過程中對偶氮染料的依賴,最終通過技術創新逐步突破了這一技術性貿易壁壘。此外,必須強調,中國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要嚴格依照出口目標市場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進行,以達到或超越其具體目標為目的,以避免研發成本浪費并降低研發風險。
(三)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
貿易壁壘的出現阻礙了中國的技術創新。所以,在國際貿易流通過程中,應盡量降低貿易壁壘的影響,以期促進中國的技術創新。企業可以采取直接投資的方式進行跨國經營來避開貿易壁壘,進而通過直接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來提升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為此,中國企業要提升國際經營意識,尤其是那些具備雄厚資本實力的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要積極進行直接投資、跨國并購或合資經營。例如,海爾在全球擁有5大研發中心、21個工業園、66個貿易公司和143330個銷售網點,其用戶也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爾通過在海外直接投資設廠并建立研發中心,不僅有效避免了對外貿易過程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而且可以在充分了解相關國家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的基礎上積極利用相關國家的技術、人才、資金和原材料等生產要素組織生產、開拓市場并加速技術創新進程。
(四)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和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可是,我國在出口方面面對的貿易壁壘卻在不斷加大。所謂貿易壁壘則是指影響正常貿易交往的活動。某些國家為了獲取利益而故意設置貿易壁壘,阻礙他國的技術進行創新。因而,對于我國而言,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技術創新。我國出口的許多產品質量較低,是由于中國的技術創新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步伐,而政府應完善我國產品方面的技術法規,以此來確保技術創新的順暢進行。如,我國的玩具產品在出口時,常常會面臨貿易壁壘的阻礙,政府可以出臺一些玩具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玩具產業的發展。同時,政府要建立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并不斷加強貿易壁壘的防范體系。這樣才能使得貿易壁壘對我國的影響降低,也才能有利于中國的技術創新。此外,我國的企業也要及時運用國際貿易方面的法規來保護自己,對一些發達國家制定的不合理地貿易設施,要勇于向國際貿易組織反應。貿易壁壘的出現,需要政府部門積極搜集國際上關于貿易壁壘的信息,只有及時搜集到信息,才可以了解國際上對于產品的要求,這樣就可以減輕貿易壁壘多我國產品的影響,更有利于進行我國產品的技術創新。
(五)推進中外技術合作并搭建技術引進平臺
貿易壁壘的出現,給我國的技術創新帶來了挑戰。發達國家生產的產品質量高,符合國際標準。而我國的技術水平較低,所生產的產品質量難以達到國際標準。所以,我國要善于與外國進行技術合作,促進中國產品的技術創新。例如,聯想公司積極與英特爾、微軟等公司合作。在與這些公司進行合作時,可以有效借鑒外國的先進技術,以此來提高我國的技術水平。質量的優劣關系著一個企業的生存狀況,而企業要想保證產品的質量,就要不斷地進行技術革新。從現實狀況來看,很多企業往往不愿意接受外國的先進技術。因為產品的質量與成本密切相關,而接受外國的先進技術,就意味著企業要加大對產品的資金投入力度??墒侨魪拈L遠利益來看,對于企業來說是優大于劣。雖然前期的投資會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但是若能在外國先進的技術上進行創新,就可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產品的科技含量得到提高,可以使得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居于優勢地位。善于借鑒外國的先進技術,我國要善于利用互聯網來加強對信息的研究與收集工作,這樣可以將外國產品的先進技術應用到我國的產品中去,由此,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我國產品的技術創新。
參考文獻:
[1]中國行業資訊網.2014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情況[EB/OL].http://www.china-consulting.cn/data/20150114/d17887.html.
[2]中華合作時報.打破貿易壁壘 發展綠色產業——2014年技術性貿易壁壘十大熱點回顧[EB/OL].http://www.zh-hz.com/html/2015/02/02/324331.html.
[3]陳利娟,霍文亮.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5):111-112.
[4]中國TBT研究中心.盤點2014年十大技術性貿易壁壘熱點[EB/OL].http://tbt.testrust.com/ news/detail/1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