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平 王金財 梁錦輝 譚文進 馬偉杰 何惠龍
微創手術治療單節段腰椎管狹窄的療效分析
李江平 王金財 梁錦輝 譚文進 馬偉杰 何惠龍
目的 分析微創手術治療單節段腰椎管狹窄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單節段腰椎管狹窄癥患者54例,隨機均分為2組(n=27)。對照組實施傳統開放減壓、后路椎體間融合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微創減壓、經椎間孔融合手術,比較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微創手術治療單節段腰椎管狹窄,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微創手術;單節段腰椎管狹窄;微創減壓;經椎間孔融合術
在導致間歇性跛行腰腿痛的常見病因中,腰椎管狹窄是較為常見的。傳統臨床對該病癥的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手術治療,術后恢復期長,且對患者造成的疼痛程度較為嚴重。本研究選取單節段腰椎管狹窄癥患者行微創手術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3年9月廣州市南沙區中醫醫院收治的單節段腰椎管狹窄癥患者54例,隨機均分為2組(n=27)。對照組男17例,女10例,年齡42~88歲,平均年齡(64.0±1.2)歲;觀察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40~84歲,平均年齡(62.0±1.0)歲。2組患者病變位于L4~5節段42例,L5~S1節段12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開放手術方法 實施全麻,取俯臥體位,墊空腹部,在后正中部位做出手術切口,從棘突至雙側將椎旁肌肉以及軟組織剝離,并在透視下定位,之后將4枚短尾萬向椎弓跟螺釘置入。發生病變的間隙間隙上位椎體棘突、部分椎板切除,并將黃韌帶清除,將下位椎體上關節突內緣部分切除,徹底進行減壓處理,向內側拉神經根以及硬膜,并經軟骨終板以及椎間盤清除干凈,在椎間隙出植入局部切除的自體骨。并放入單核高度適合的椎間融合器,放入鈦棒,進行加壓固定。
1.2.2 觀察組微創手術方法 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取仰臥體位,在后正中線旁做出1個長為3~3.5cm的切口,隨后將2枚3cm的長頭針插入其中。對切口的位置和手術間隙進行透視定位,正位像上、側位像位置分別處于椎弓根中心連線、椎弓根延長線。依次將皮膚、筋膜切開,并進行逐級擴張,置入工作管套,徹底清理干凈撐開的傷口以及參與的軟組織。在透視觀察下,定位椎弓根螺釘置入的位置。釘道攻絲后采用骨蠟對其進行封堵而后留作備用,先清除一側關節突內緣以及黃韌帶,部分椎板減壓,置入短尾萬向椎弓根螺釘和鈦棒,適當撐開后,進行臨時固定。在對側直視下順利進行椎間融合和減壓,采用椎板咬骨鉗和骨刀將部分椎板和上下關節突進行徹底切除,將其作為植骨材料,在實施徹底減壓后對硬膜囊和神經根進行徹底前開,而后對軟骨終板和椎間盤進行徹底清除,置入單枚高度適宜椎間融合器和局部自體碎骨粒,之后放入短尾萬向椎弓根螺釘,并結合采用雙側鈦棒加壓固定。于C型臂X線機下,明確固定良好。
1.3 指標觀察 治療后對患者進行為期1.5年的隨訪觀察,統計2組患者的手術實施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兩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在圍手術期,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圍手術期各項指標比較(x±s)
單節段腰椎管狹窄,該病癥多發人群為老年人,一般是因椎間盤出現的退行性變而導致的,并發繼發韌帶增生以及椎間隙狹窄,突如側隱窩,導致患者的神經根受壓[1-3]。因此患者出現腰椎不穩,小關節突過度增生以及韌帶的肥厚,隨著病情的繼續惡化發展,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跛行以及腰腿痛。在采用保守方法治療無效后,立即實施手術方法治療[4-6]。傳統的手術方法為開窗減壓術、椎板切除術,需切除部分增生的關節突以及黃韌帶,術后可能會繼發脊柱不穩定以及狹窄以及疾病,采用短節段的PLIF手術對患者實施徹底減壓,但傳統的PLIF手術多做出正中手術切口,對附著在椎板的肌肉以及棘突組織實施剝離,結合置入椎弓根螺釘方法進行降壓,融合操作中需對肌肉進行牽拉,可能會導致軟組織和肌肉受傷[7-9]。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越來越廣泛[10-11]。微創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采用旁正中切口,在擴張套管同時將工作套管置入其中,對椎旁軟組織和肌肉實施鈍性分離,減少對肌肉等軟組織所造成的牽拉和剝離損傷,保留肌肉功能[12]。
綜上所述,采用微創手術方法相較于傳統開放減壓、后路椎體間融合手術治療,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且平均住院時間短,兩種手術方法的手術時間對比無明顯差異。由此可見,采用微創手術治療單節段腰椎管狹窄,其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傳統開放減壓手術,減少術中出血量,大大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毛克亞,王巖,肖嵩華.微創手術治療單節段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評價[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21(2):113-114.
[2] 劉彥斌,賀石生,李明.微創腰椎融合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9,19(5):395-398.
[3] 顧廣飛,張海龍,賀石生,等.體重指數對微創手術治療單節段腰椎管狹窄癥并腰椎不穩療效的影響[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2,22(4):313-317.
[4] 陳遠明.“開窗”減壓治療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隨訪和實驗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0.
[5] 李華,王立濤,靳憲輝,等.經椎板間隙潛行減壓治療中央型腰椎管狹窄[J].實用骨科雜志,2012,18(2):162-164.
[6] 張海龍,賀石生,顧廣飛,等.通道輔助下多節段腰椎管狹窄癥的微創治療[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3):238-242.
[7] 黎慶初,胡輝林,楊淵,等.顯微內窺鏡下改良工作通道單側入路雙側減壓治療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0,20(1):15-18.
[8] 張生,郭鵬,韓玉東,等.顯微鏡下單側開窗雙側減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43例[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3):370-371.
[9] 王淵明.椎間盤鏡下微創椎管減壓手術與半椎板切除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對比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2,41(20):1008-1011.
[10] 鄔晶.微創手術治療單節段腰椎管狹窄46例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127.
[11] 陳國平,洪天祿,李淑葵,等.多裂肌間隙入路手術治療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4):289-293.
[12] 陳國平,洪天祿,李淑葵,等.腰椎微創手術器械在經椎間孔腰椎椎體融合術中的應用[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3,15(6):537-540.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single level lumbar stenosis. Methods A randomized blind choose our hospital 54 cases of single segment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patient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iven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open decompression,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peration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decompression,fusion operation,operation time,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leeding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to observe the operation time,surgery patients bleeding,hospitalization tim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obvious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 cance(P<0.05).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single level lumbar stenosis is safe and reliabl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Single level lumbar stenosis;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decompressio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5.032
廣東 511462 廣州市南沙區中醫醫院骨傷科 (李江平 王金財 梁錦輝 譚文進 馬偉杰 何惠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