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秀艷
短暫性腦缺血發展為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分析
單秀艷
目的 分析短暫性腦缺血(TIA)發展為腦梗死的危險因素。方法 選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共100例,將患者分為腦梗死組(n=51)與非腦梗死組(n=49)。對比2組相關的臨床資料,包括患者的血壓、血糖、血脂、首次發作至治療時間、持續時間、1年內平均發作次數,分析其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展為腦梗死的影響。結果 短暫性腦缺血發展為腦梗死與年齡、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發作時間長段以及首發治療次數相關,且以高血壓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為主要相關因素,梗死率發生為無高血壓患者的6.62倍,無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5.52倍(P<0.01)。結論 血壓、血糖、血脂、首次發作至治療時間、持續時間、發作頻率、1年內平均發作次數均是導致TIA發展為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死;危險因素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由顱內血管發生病變所引起的一過性或短暫性供血障礙,臨床表現為短暫性失語、癱瘓、感覺障礙等的反復性發作,由于癥狀和體征的持續時間一般只有數分鐘到數小時,特點是突發性、短暫性和可逆性[1]。腦梗死是當前危害我國中老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特點是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復發率。分析TIA發展為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可以盡早采取措施,避免疾病進一步的發展。本研究收集100例TIA患者,回顧分析其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TIA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1)經頭顱CT或頭顱MRI檢查證實不存在占位、出血等其他的病變部位;(2)在入院前10d里至少有一次的TIA發作;(3)突發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均在24h內完全消失[2]?;颊叻譃槟X梗死組和非梗死組,其中梗死組(n=51),男31例,女20例,年齡61~81歲,平均年齡(73.4±5.4)歲;非梗死組(n=49),男30例,女19例,年齡57~77歲,平均年齡(62.4±6.7)歲。
1.2 方法 詳細詢問記錄患者的病情,記錄患者入院前1年內TIA發病情況、發作頻率和次數、持續時間,并對患者進行神經系統的檢查,檢查患者血糖、血脂、血壓、顱腦CT平掃加CTA平掃或者顱腦MRI平掃加MRA,評估患者TIA發展情況[3]。發作時間持續超過1h者或診斷為腦梗死者給予相應治療?;颊卟∏榉€定后出院,出院后隨訪8個月~1年。
1.3 統計學方法 此次實驗中采集的數據運用SPSS12.0統計分析軟件分析,不同組別間比較采取獨立樣本的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相關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患者平均年齡,有糖尿、高血壓、高血脂病,發作后未及時治療,TIA發作時間≥20min,1年內平均發作次數,腦梗死組明顯高于非梗死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TIA患者的一般情況[n(%)]
2.2 腦梗死各危險因素相關性 以是否有腦梗死作為因變量(無=0,有=1),年齡、性別、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發作時間長短、發作次數、首發治療時間作為自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梢娔X梗死與年齡、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發作時間長段以及首發治療次數相關,且以高血壓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為主要相關因素,梗死率發生為無高血壓患者的6.62倍,無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5.52倍。見表2。

表2 腦梗死各危險因素相關性分析
研究表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生后是否發展為腦梗死與較多因素有關[4]。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特點是一過性發作,因此單純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是近來有研究認為,此類患者中發展為腦梗死的死亡率較高。所以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展為腦梗死的相關因素的分析對于臨床防治,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發現腦梗死與年齡、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發作時間長段以及首發治療次數相關,且以高血壓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為主要相關因素。分析原因主要為:年齡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逐漸增加,所以年齡大的患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后,由于其血管粥樣硬化更嚴重,導致腦血流受阻明顯,腦梗死的發生率更高。高血壓是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長期高血壓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內皮細胞激活、血小板激活、凝血因子增高、纖溶活性受損、血黏稠度增高等異常。它促使腦動脈粥樣硬化,粥樣斑塊破裂可并發腦血栓形成。脂質代謝紊亂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病理生理過程。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尤以低密度脂蛋白作用更強。高血糖造成氧自由基產生和內皮屏障損傷增加;無氧酵解產生加重腦水腫和酸中毒;增加血管收縮,引起的血液高凝、高黏和低纖溶等。長期糖尿病可引起廣泛的微血管損傷,加速動脈硬化,引起廣泛的彌漫性血管狹窄,造成有效的側支循環減少,故此類患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生后更容易發展為腦梗死[5]。
有研究表明在腦缺血發作20min以內會產生缺血耐受現象,對缺損的腦組織及梗死的腦組織起到保護做用,超過這個時間范圍,不但失去保護做用,還可能促進腦梗死的病理發展[6],所以其發作時間超過20min也發展成腦梗死的危險因素。1年內平均發作的次數越多對腦部細胞的損傷越大,細胞對缺血缺氧耐受能力降低,因而腦梗死的發生率也逐漸增高。如上所述,腦缺血發作20min以內會產生缺血耐受現象,因此對其治療也要及時。首次發作至治療時間越長,腦缺血發作進展成腦梗死的風險越高。
TIA是腦血管意外的危險信號[7],它已成為公認的腦梗死的可干預的重要因素[8]。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識到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生后是否發展為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如果可以盡早處理這些危險因素對于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我們應更加重視對TIA患者的血壓監測、血糖和血脂的管理,尤其是大齡患者。鼓勵他們改變生活習慣,必要時使用藥物維持其在正常水平。對發作時間超過20min、每年平均發作次數較多或是發作后治療不及時的患者,我們要重視評估患者的腦血管情況,這樣有利于更準確的預存疾病的進展情況,判斷患者預后。綜上所述,TIA患者應加強上述危險因素的預防及治療,從而減少腦梗死等缺血性腦病的發生的風險。
[1] 趙蓮花.短暫腦缺血發作的研究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4):752-754.
[2] 王安娜,紀元元.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展至腦梗死危險因素的分析[J].黑龍江醫藥,2014,27(3):669-671.
[3] 逯愛青.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進展至腦梗死的相關因素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4):56.
[4] 齊亞超,肖向建,段瑞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對繼發腦梗死的影響及其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35(4):3416-3418.
[5] 王文忠,陳奕菲,高立強,等.進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險因素的臨床分析[J].世界中醫藥,2012,7(3):248-250.
[6] 楊長恩.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時間與繼發腦梗死的關系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12):74-75.
[7] 薛冰.短暫性腦缺血急診處理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0):76-77.
[8] 于靈靈,王德俊,孫東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進展至腦梗死的相關危險因素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3):429-4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08
遼寧 115003 營口市中心醫院 (單秀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