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云 王茶花
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子宮內膜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王菊云 王茶花
目的 探討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在子宮內膜病變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子宮內膜疾病患者58例。其中對照組采取經腹部超聲診斷,觀察組采取經陰道腹部超聲診斷,以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結果作為兩種不同方法的檢查金標準。結果 觀察組經陰道診斷下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診斷符合率以及總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4.1%、95.7%、93.1%,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經腹部檢查結果的41.2%、52.2%、53.4%(P<0.05),而2組在子宮黏液下肌瘤、子宮內內膜癌和萎縮性內膜中的診斷符合率相比(100.0% vs 80.0%)、(80.0% vs 60.0%)、(66.7% vs 3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中,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診斷效果佳,與病例檢查結果相近,比腹部超聲診斷更有優勢。
子宮內膜病;彩色多普勒超聲
子宮內膜病為婦科常見性疾病,其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月經不規律性、月經量顯著增多、陰道不規則出血、絕經后出血、接觸性出血等,但部分患者無異常癥狀出現,僅僅在正常體檢篩查中被意外地發現,嚴重地影響廣大婦女的健康水平及其生活質量。為此,早期診斷且盡早地治療具有重大意義。在早期研究中,子宮內膜疾病的診斷依賴宮腔鏡以及碘油造影等,但這類方法不但費用相對較高,且具有微創性。近年來,超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為子宮內膜疾病的診斷提供新的途徑,而其中超聲檢查為代表性方法,它是診斷子宮內膜疾病的首選方法。在檢查過程中,經腹部超聲檢查因檢查結果會與膀胱充盈程度、患者肥胖程度相關,不容易清晰地觀察患者的病變部位,而經陰道超聲檢查則分辨率高,干擾因素相對較少,能夠清晰地檢查到患者盆腔臟器微細結構[1-2]。本文將探討經陰道超聲檢查子宮內膜疾病的結果,探討其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撫州市第五醫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疾病患者5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經期延長、月經量明顯增多、不規則陰道出血等;年齡31~68,平均年齡(43.2±5.3)歲,絕經者41例,未絕經者17例;其中子宮內膜息肉17例,子宮內膜增生23例,子宮黏液下肌瘤共有10例,子宮內膜癌5例,萎縮性內膜3例。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器為PhiliPS IU22。對照組采取經腹部診斷,其探頭頻率是5.0~9.0MHz:在接受檢查前,確認患者膀胱充盈,再取仰臥位,均勻地涂耦合劑于患者腹部之上,超聲探頭從各個角度細致地檢查其卵巢、輸卵管、子宮和盆腔內隱窩等,并重點關注子宮形態及其回聲,觀察宮腔內是否有異常包塊存在以及其形態、大小和周圍肌層關系,明確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局部血流狀況。
觀察組采取經陰道診斷,其探討頻率為7.5MHz:在檢查前,患者膀胱應處于排空狀態,取膀胱截石位,將無菌安全套和已涂有耦合劑的探頭小心地置入患者陰道內,并緊貼在宮頸和后穹窿處,調整探頭的檢查方向,明確各個方位下子宮形態以及回聲,重點關注患者宮腔內是否有異常包塊存在以及其形態、大小和周圍肌層關系,明確患者子宮內膜厚度、局部血流。58例患者均行診斷性刮宮,進行病理檢查,作為兩種不同超聲檢查方法的檢查金標準。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分析本文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經陰道診斷下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診斷符合率以及總診斷符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經腹部檢查結果(P<0.05),而2組在子宮黏液下肌瘤、子宮內內膜癌和萎縮性內膜中的診斷符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超聲方法下檢查結構的比較
子宮內膜病變近年來的發生率顯著升高,這可能與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改變、飲食架構出現變化等相關。該病能否快速地、準確地診斷關乎患者能否及時地治療,因而診斷方法受到廣泛性關注。傳統診斷方法為診斷性刮宮,其診斷正確率高,但會對子宮內膜造成一定損失,且術中可能會出現穿孔等各類并發癥、術后容易發生出血現象等。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超聲診斷已經成為臨床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一種理想方法。
多普勒超聲檢查主要分成兩類,即腹部超聲、陰道超聲,前者在婦產科、內外科中廣泛使用,在婦科類疾病檢查時,需要確保病人膀胱充盈,該方法檢查顯像效果與探頭頻率、腹部脂肪厚度、病變范圍、腸管氣體和膀胱充盈程度等息息相關[3-4],而后者則常用于婦產科檢查中,具有以下優點[5-6]:(1)因其探頭可從陰道置入,并且緊貼宮頸和后穹窿處,相對于經腹部檢查,該方法探頭距離子宮更近,顯像效果更佳、更為清晰;(2)檢查時病人膀胱無需充盈,這可以使患者無需等待充盈才能檢查,而且可以避免因充盈程度不足而影響檢查效果;(3)探討檢查的范圍更廣,顯像時不會受到腸管氣體等影響。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診斷符合率以及總診斷符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經陰道診斷的效果更佳,診斷符合率更高。李瑞苗[7]在探討經陰道超聲檢查在子宮內膜病變中的診斷價值時,將76例患者的超聲診斷結果和病理結果相比較,其符合率達到90%以上;曹紅[8]在相似的研究中顯示,經陰道診斷符合率達到92%,顯著好于經腹部診斷的79%(P<0.05)。
綜上,在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中,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診斷效果佳,與病例檢查結果相近,比腹部超聲診斷更有優勢。
[1] 林秋蘭,許春梅.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子宮內膜病變診斷中的價值[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2,29(6):940-942.
[2] 李秋林,劉金華,殷觀梅,等.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子宮內膜病變中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學,2011,17(1):96-97.
[3] 陳瑩,劉濱月.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子宮內膜病變69例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4):1888-1889.
[4] 張翠萍.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271.
[5] 劉津,杜宇.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子宮內膜病變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6):1044-1046.
[6] 漆曉榮.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價值[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4):767-768.
[7] 李瑞苗.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價值[J].吉林醫學,2013,34(29):6081-6082.
[8] 曹紅.子宮內膜疾病中應用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0,8(33):284-2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24
江西 344000 撫州市第五醫院特檢科 (王菊云 王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