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金 陳世彪
七氟醚麻醉對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的臨床價值分析
黃海金 陳世彪
目的 分析七氟醚麻醉對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的臨床價值。方法 將就診的68例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34例。觀察組行七氟醚麻醉,對照組行常規體外循環,對比2組患者手術情況。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體外循環時間以及麻醉時間均比對照組長,復跳率20.6%低于對照組復跳率61.8%,多巴胺用量、術后機械通氣時間及CCU治療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實施七氟醚麻醉,保護患者心肌功能,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七氟醚麻醉;體外循環;心臟手術
體外循環心臟手術是目前臨床外科常見術式,手術期間易導致患者冠狀動脈缺血,而嚴重損傷心肌功能。在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時因各種因素降低患者循環功能的穩定性,組織灌注不良等[1],導致患者術中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以34例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七氟醚麻醉對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的治療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到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的68例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齡40~70歲,平均(58.9±5.8)歲;按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入室后開往外周靜脈,于一側橈動脈穿刺并置入測壓置管,測壓采血。接常規監測后,所有患者予以咪達唑侖0.1~0.2mg/kg、維庫溴銨0.1~0.15mg/ kg及舒芬太尼1μg/kg麻醉誘導,誘導后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持續監測心電圖(ECG)、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中心靜脈壓(CVP)、體溫、七氟醚濃度、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氣管插管持續機械通氣,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30~35mmHg(1mmHg=0.133kPa)。頸內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密切監測患者CVP,建立常規體外循環及心臟保護。觀察組與此同時予以3L/min空氣和氧氣,吸入2%七氟醚5min,阻斷上下腔靜脈、停止使用呼吸機,維持肺部靜態膨脹,適當降低空氣流量至0.6L/min,氧氣流量至0.4L/min,維持七氟醚吸入。待開放上下腔靜脈后,將呼吸機機械通氣重新啟動,停止七氟醚吸入。對照組手術期間維持靜態膨脹。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手術時間、體外循環時間、麻醉時間、多巴胺用量、復跳發生次數、術后機械通氣時間、CCU治療時間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時間、體外循環時間、麻醉時間及治療時間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體外循環時間以及麻醉時間均比對照組長,術后機械通氣時間及心臟監護室(CCU)治療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手術時間、體外循環時間、麻醉時間比較(x±s,min)
2.2 2組患者復跳比較 觀察組復跳率為20.6%(7/34),對照組復跳率為61.8%(21/34),2組復跳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1,P<0.05)。
2.3 2組患者術后多巴胺用量比較 觀察組多巴胺總量(21.5±8.3)mg,對照組多巴胺總量(26.7±7.5)mg,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417,P<0.05)。
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是目前外科常用心臟手術,體外循環會對心肌產生嚴重損害,增加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在手術操作期間,會不同程度導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而在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期間會損害心肌系統[2-3],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細胞以及死亡,促進細胞進一步凋亡,誘發心功能不全以及心力衰竭。另外患者機體狀況變化,體外循環中血液中與非生理性人工管道的接觸、非生理性血流狀態的改變,會促進患者局部或全身大量釋放炎性因子,導致全身發生炎癥反應綜合征[4-5]。相關研究資[6]料證明,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實施時,吸入麻醉藥物可適當保護灌注損傷心肌功能,減少心肌梗死面積,再灌注后可促進心臟收縮功能的恢復。在本研究中,觀察組行七氟醚麻醉,對照組常規體外循環,觀察組手術時間、體外循環時間以及麻醉時間均比對照組長,復跳率低于對照組,術后機械通氣時間、CCU治療時間、多巴胺用量少于對照組(P<0.05)。從結果可以看出,七氟醚麻醉在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夠保護患者手術期間正常的心肌功能,并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應用效果顯著。
七氟醚是臨床新型麻醉藥物,無刺激性,帶有芳香味,與其他傳統麻醉藥物相比,七氟醚可調節患者麻醉深度,誘導速度快,具有一定肌肉松弛作用,對呼吸道產生較小的刺激,術后蘇醒快。七氟醚誘導期間無興奮期,具有一定穩定性,臨床無明顯不良反應,具有良好的可控性。患者在體外吸入七氟醚后,降低血漿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活性,同時也會使肌鈣蛋白濃度水平下降,減輕心肌細胞損傷程度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程度[7],效果顯著。
患者吸入七氟醚時,會促進線粒體ATP敏感性鉀通道開放,促進腺苷受體的激活以及蛋白激酶磷酸化和移位,抑制心肌細胞凋亡,降低鈣超載;抑制活性氧的生成,阻斷中性粒細胞積聚;促進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2通路,抑制線粒體通透性轉換孔的開放[8]??偠灾?,七氟醚麻醉在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實施,麻醉誘導平穩,無興奮期,對心血管系統影響小,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同時可以最大程度上清除氧自由基,全面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抑制炎癥反應,減輕心肌損傷,尤其是可以保護缺血后心臟功能,效果顯著,可降低患者復跳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康復速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 陳燕,陳文棟,劉曼.七氟醚麻醉對體外循環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血清HO-1水平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1,51(22):101-102.
[2] 陳前波,田謀利,鄒最,等.七氟醚麻醉對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心肌保護作用的meta分析[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9,30(10):1166-1172.
[3] 張杰,蔣迅,劉娟娟.體外循環手術中吸入七氟醚對循環與呼吸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4):31-33.
[4] 范海鷗.七氟醚麻醉在心臟手術患者的心肌保護作用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12):2035-2036.
[5] 馬駿,方才,王瑞明,等.七氟醚預處理對心臟手術患者體外循環后肺損傷的保護作用[J].山東醫藥,2009,49(13):91-93.
[6] 王代元.七氟醚麻醉在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6):79-80.
[7] 王丹,呂志平,李雙鳳,等.七氟醚后處理對體外循環下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心肌氧化應激損傷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1,31(5):547-549.
[8] 黃秋蘭,陳序.七氟醚對心臟缺血再灌注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12,52(3):114-1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34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 (黃海金 陳世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