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萍
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
李惠萍
目的 研究并探討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效果,并分析其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90例極低出生體重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n=45),實驗組患兒給予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比較2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住院天數、平均體質量增長數。結果 實驗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實驗組患兒的平均住院天數以及平均體質量增長數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實施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干預,有效提高了患兒的健康程度,加快了患兒的康復時間,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極低出生體質量兒;臨床效果
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已經在臨床上逐漸應用起來,并且有相關報道表示,該護理方法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1]。現為研究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效果,選取45例極低出生體重兒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萍鄉市婦幼保健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7月期間收治的90例極低出生體重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n=45),實驗組患兒給予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
實驗組45例患兒中,男23例,女22例,胎齡28周~32周,平均胎齡(30.28±2.94)周,出生體質量980克~1203克,平均體質量(1146.82±144.52)克。
對照組45例患兒中,男23例,女22例,胎齡28周~32周,平均胎齡(30.28±2.94)周,出生體質量980克~1203克,平均體質量(1146.82±144.52)克。
所有患兒以及家屬對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權,并且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比較2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兒給予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具體做法如下:(1)評估患兒的行為狀態的協調、自主性生理系統、自我調節系統、運動性系統。主要觀察患兒的膚色、肌張力、面部表情、呼吸以及患兒對外部刺激的反應[2-3]。(2)給予適量地光照,盡量模仿白天以及黑夜的光照變化給予患兒光照,夜晚患兒進入睡眠狀態時則在暖箱上覆蓋上遮光毯,白天時則給予柔和的光照。(3)護理人員保證給患兒一個安靜的空間,不得有人大聲喧嘩,所有人都必須保持輕聲細語的狀態。(4)給患兒一個舒適的體位,方形包必須使用柔軟的純棉材料制作,并且折疊成長條狀,做成鳥巢的樣子,讓患兒能夠感到舒適。(5)將患兒進行集中護理,保證患兒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要經常接觸患兒,最好每隔3小時接觸1次患兒,讓患兒盡量不被打擾[4-5]。(6)對患兒實施非營養性微量喂養以及吸允,這樣對患兒的胃排空以及腸道蠕動具有重要的意義?;純旱奈史瓷淇梢匀諠u成熟,生存能力可以慢慢加強。時刻觀察并且記錄患兒的體質量增長以及進奶情況,并且可以對患者進行一些適當的按摩服務。(7)盡量減少對患兒的刺激,在對患兒進行有創操作步驟時,盡量在操作的過程中和患兒進行溫柔的交流,例如輕輕撫摸、改變患者的體位等等[6-7]。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可以分為很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3個階段;比較2組患兒的住院天數以及平均體質量增長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2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情況 從本次研究結果可得,實驗組患者中護理滿意的患兒數量為44例,占患者總數的97.77%,對照組患兒中護理滿意的患兒數量為34例,占患兒總數的75.5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2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n)
2.2 比較2組患兒的住院天數以及平均體質量增長數 從本次研究可得,實驗組患兒的平均住院天數顯著少于對照組患兒,實驗組患兒的平均體質量增長數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2組患兒的住院天數以及平均體質量增長數(x±s)
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是臨床上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員的護理理念是以患者為中心,并且根據外部情況的變化不斷地調整對患者的護理方式。盡量讓患者感到舒適。通過改進環境,不斷地糾正護理不夠好的地方,早日讓患者恢復健康[8]。
在本次研究中,對實驗組患兒實施了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由本次統計結果可得,實驗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實驗組患兒的平均住院天數顯著少于對照組患兒,實驗組患兒的平均體質量增長數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以上分析可得,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實施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干預,有效提高了患兒的健康程度,加快了患兒的康復時間,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1] 沈婷.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5):452-453.
[2] 白文.極低出生體重兒56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18):50-51.
[3] 袁欣,王少峰,李霞,等.極(超)低出生體重兒早期營養及護理支持[J].國際兒科學雜志,2012,39(4):333-336.
[4] 郭宇,何莉,陳曉霞,等.個性化發育支持性護理在NICU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6):798-799,828.
[5] 沈婷,夏珊敏.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與評估程序的國際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6):39-41.
[6] 韋琴,張昆珍,李神美,等.早產兒發育支持護理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3):1210-1212.
[7] 周金君,李雙雙,顧瓅.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和評估項目在早期早產兒全身運動中的應用[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23(1):109-110,112.
[8] 趙敏慧,丁紅,陸春梅,等.持續救護模式在危重新生兒救治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7,22(19):29-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51
江西 337055 萍鄉市婦幼保健院 (李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