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惠 羅瓊 王靈云
沙利度胺與化療聯合治療43例白血病的療效
彭惠 羅瓊 王靈云
目的 探討沙利度胺、化療聯合在白血病中的治療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選取急性白血病患者85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3)。對照組給予單純化療治療,觀察組給予沙利度胺、化療聯合治療,對比2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治療后不良反應。結果 觀察組白血病治療總有效率為88.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0%(χ2=4.753,P=0.029)。2組的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降低、惡心嘔吐、腎功能損害和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65,P=0.799;χ2=0.444,P=0.505;χ2=0.132,P=0.716;χ2=0.302,P=0.582;χ2=0.001,P=0.978;χ2=0.155,P=0.694)。結論 聯合應用沙利度胺、化療能夠提高白血病治療效果,有效地改善病情,且治療后不良反應與單純化療相似,無其他不良反應,值得推廣應用。
白血病;化療;沙利度胺
急性白血病為血液科疾病,屬于造血干細胞的一種克隆性惡性疾病,發病原因是由于白細胞異常增多而抑制患者正常造血功能,以出血、貧血、肝脾腫大等為主要臨床癥狀。白血病過往被認為是不治之癥,一旦患病即等于宣告死亡[1]。然而近年來,醫學技術的發展為白血病的治療提供有效途徑,經過相應治療后,白血病患者能夠有效地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目前,造血干細胞移植術為根治急性白血病的一種最有效措施,但該法費用高,普通家庭難以承擔,且干細胞無法輕易獲得,無法廣泛性地應用在白血病治療上[2]。為了進一步尋找一種理想的白血病治療方法,本文將探討沙利度胺、化療聯合應用在43例白血病中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江西高安市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5例,經免疫分型、流式細胞術、骨髓活檢等方法確診。85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3)。對照組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19~67歲,平均年齡(52.1±4.2)歲,病程1.1~1.9年,平均病程(1.5±0.2)年,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共有18例(L13例、L212例、L33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共有24例(M213例、M36例、M44例、M51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52.5±4.3)歲,病程1.1~1.9年,平均病程(1.4±0.2)年,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共有18例(L12例、L213例、L33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共有25例(M214例、M35例、M44例、M52例)。對比2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僅給予單純化療治療,給予AML患者DA方案(阿糖胞苷+柔紅霉素)治療,給予ALL患者VTC/LP方案(潑尼松+吡柔比星+長春新堿+環磷酰胺/左旋門冬酰胺酶)治療,其中M3患者則給予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化療療程為4個月。觀察組聯合應用化療、沙利度胺,其中化療用藥方案和用量均和對照組一致,而沙利度胺(H32026129,常州制藥,25mg×20s)用法用量為:100mg/d,口服,療程為4個月。
1.3 療效評價標準[3]完全緩解為治療后,患者臨床表現沒有出血、貧血、感染、白血病細胞浸潤等,血象Hb>90g/L,PL>100×109/L,白細胞正常或者降低,骨髓象原粒細胞Ⅰ型和Ⅱ型相加≤5%;部分緩解為治療后,患者的臨床表現、血象以及骨髓象中其中1項指標或者2項指標沒有達到完全緩解標準,原粒細胞Ⅰ型和Ⅱ型相加≤20%;無緩解為治療后,患者的臨床表現、血象以及骨髓象3項指標均沒有達到完全緩解標準,原粒細胞Ⅰ型和Ⅱ型相加>2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白血病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 2組白血病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8.4%、69.0%,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753,P=0.029)。見表1。

表1 2組白血病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n(%)]
2.2 2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的比較 治療后,2組的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降低、惡心嘔吐、腎功能損害和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65,P=0.799;χ2=0.444,P=0.505;χ2=0.132,P=0.716;χ2=302,P=0.582;χ2=0.001,P=0.978;χ2=0.155,P=0.694)。見表2。

表2 2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的比較[n(%)]
當急性白血病發病時,患者骨髓內白細胞出現異常繁殖,進而血液循環浸入至其他臟器內,抑制整個機體的正常造血,病情兇險,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來相關研究證實[4-5],血管生成在白血病細胞的增長、浸潤、轉移過程中扮演著關鍵性作用,當急性白血病發病時,細胞會迅速合成和分泌大量的血管生成調控因子如VEGF、bFGF、HGF等,一方面會刺激白血病細胞不斷繁殖,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血管生成,使白血病不斷惡化,因此抑制血管生成有望成為白血病治療的靶位點。沙利度胺在早期研究中主要應用在妊娠止吐上,并取得良好效果,而近年來沙利度胺被證實在新生血管的抑制方面具有特殊效果。基于沙利度胺在血管抑制方面的作用,本文將其應用于白血病治療中,結果顯示觀察組聯合應用沙利度胺、化療后,白血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88.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0%(P<0.05),沙利度胺的治療效果佳,其治療作用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6-8]:(1)沙利度胺能夠有效地抑制白介素、GM-CSF、TNF-α的合成作用;(2)能夠有效地調節人體內的Ts、Th量,因而能夠有效地調節患者T淋巴細胞;(3)能夠有效地抑制整合素;(4)具有直接抵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綜上所述,聯合應用沙利度胺、化療能夠提高白血病治療效果,有效地改善病情,且治療后不良反應與單純化療無差異,值得推廣應用。
[1] 梁月娜.脫氧核苷酸鈉注射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后粒細胞缺乏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3):98.
[2] 王芳,魏偉.阿扎司瓊聯合甲氧氯普胺、維生素B6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引起的胃腸道反應[J].當代醫學,2011,17(17):140-141.
[3] 楊紅玲,翟欣輝,魏緒倉,等.沙利度胺配合化療治療急性白血病前后血漿VEGF,VEGFR和bFGF測定及意義[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3,28(4):65-67,70.
[4] 楊俊超,楊一飛,李麗,等.沙利度胺聯合川芎嗪及改良預激化療方案治療難治性急性白血病25例療效分析[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3,19(5):301-302.
[5] 楊敬敬,李焱,楊志峰,等.沙利度胺聯合化療治療急性白血病臨床療效及對血管生成調控因子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3,12(8):639-640.
[6] 翟欣輝,魏緒倉,王一,等.沙利度胺治療急性白血病的臨床療效及抗血管形成的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3):4277-4279.
[7] 朱寶玲,何牧卿,林曉驥,等.沙利度胺聯合化療治療急性白血病的療效及其作用機制[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14,44(9):649-652.
[8] 翟欣輝,魏緒倉,王一,等.沙利度胺治療急性白血病的療效及對血管調控因子水平的影響[J].白血病·淋巴瘤,2011,20(8):486-4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88
江西 330800 江西高安市人民醫院血液科 (彭惠 王靈云)江西高安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羅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