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徐平
普樂林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
張松 徐平
目的 探討普樂林在急性腦梗死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擇8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病情均分為A、B2組(n=41),對照組(A組)進行一般的常規西藥治療,研究組(B組)給予普樂林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對比分析患者經治療后前后的神經功能損害程度及生活質量的異同。結果 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積分相對于治療前均有顯著下降(P<0.01);研究組神經功能缺損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生活質量相對于治療均有顯著改善(P<0.01);研究組生活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0.24%,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68.29%,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普樂林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普樂林;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生活質量
腦梗死是一種腦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腦供血障礙而發生的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形成梗死灶引起,可導致患者運動、語言等多方面的功能缺損,屬于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3大主要疾病之一[1]。而急性腦梗死發病快,致殘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且患者在急性期后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傷,影響患者日后的生活質量。本研究探討普樂林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普樂林在急性腦梗死疾病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根據診斷標準,選擇2012年5月~2014年5月江蘇省漣水縣職工醫院診治的8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及其親屬具有知情權并志愿參加本項臨床研究,同時本項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診斷標準[2];(2)經過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3)排除年齡小于18歲或高于80歲的患者,排除存在心、肝、肺疾病或嚴重的腎臟疾病患者,排除有嚴重的腦卒中后遺癥、短暫性腦缺血、腦出血、心源性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3];(4)首次臨床發病患者;(5)剔除重度癡呆、有嚴重情感障礙、聾啞或失聲等疾病而導致不能完成或配合臨床研究的患者。根據隨機分配為原則,將8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均分為A、B組(n=41);A組為對照組,B組為研究組。A組患者男30例,女11例,年齡(63.25±5.85)歲;B組患者男29例,女12例,年齡(63.45±5.35)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神經功能損害程度等臨床相關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辦理手續入院后,均進行常規治療,包括血壓、血糖、血脂、鈉鹽調控,防止溶栓、凝血等方面治療,對照組進行一般的西醫治療。研究組給予普樂林(煙臺魯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169)靜脈滴注給藥治療,給藥劑量是0.5g/d,500mL/d的注射用5%葡萄糖加以能量補充,持續給藥1個療程(15d)。
1.3 療效評定標準
1.3.1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根據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關于腦卒中疾病的臨床神經功能缺損指數評價標準計分,通過評分分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病殘程度為0級,說明患者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
46%~89%,病殘程度為1~3級,說明患者有顯著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說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以下者,說明患者病情沒有改善甚至有惡化趨勢。
1.3.2 生活質量 采用36條目的簡明生活質量健康量表(SF-36評價表)對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進行測評[4],主要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和總體健康狀況5大方面,每個項目總分為100分。分數與生活質量成正比,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對比 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積分相對于治療前均有顯著下降(P<0.01);研究組神經功能缺損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對比(x±s)
2.2 2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對比 患者生活質量健康量表測評結果顯示,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生活質量相對于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P<0.01),且經治療后,研究組生活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對比(x±s,n=41)
2.3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的治療見效例數有37例,治療有效率為90.24%,而對照組僅有28例患者在經過治療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療有效率為68.29%,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出現2例不良反應案例。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腦梗死屬于一種老年人多發疾病,近年來發病率持續升高,提示腦梗死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個多發疾病熱點。許錦葉[5]研究報道機體紅細胞壓積增加、變性能力下降,血漿細胞增高,進而影響血粘度,阻滯病變血管或側支血管的供血,引發腦梗死。
普樂林主要成分是單體異黃酮化合物,含有葛根素達到97%以上,主要來源于中藥材葛根,在中醫藥理論中,具有活血、化瘀、通絡等功效。葛根素在生物學上,具有擴張腦細動脈、分散紅細胞的聚集、分解纖維性蛋白原、降低血粘度及防止血小板凝聚等作用,進而改善腦梗死區的血液供給缺陷,清除有害自由基,改善微循環。大量研究表明普樂林對中風(梗死性)、胸痹(冠心病)等淤血、經絡阻滯病證具有顯著療效[6]。張素杰等[7]研究指出,普樂林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療臨床意義。神經功能的損害程度和患者的生活質量常作為腦梗死的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科學性[8-9]。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和研究組的患者在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積分無論是組內治療前后對比或是組間對比,均有顯著下降;生活質量對比,研究組顯著優于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效果也顯著優于對照組,表明普樂林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可靠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同時,普樂林為中藥制劑,相對于西藥治療不良反應小,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使用。
[1] 李發明.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進行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8):295-296.
[2]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2.
[3] 任志軍,王丹,王艷竹,等.卒中單元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14,38(6):724-725.
[4] 潘虹,趙穎,文成才,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421-1422.
[5] 許錦葉.268例腦梗死的血液流變學觀察[J].廣東醫學,1995,1(1):40-41.
[6] 杜力軍,徐治國,於蘭,等.從葛根黃酮的藥理作用探討其中藥藥性[J].中醫雜志,1998(39)∶626-627.
[7] 張素杰,張風豪,李耀恒,等.普樂林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9(16):1527-1528.
[8] 藍雪芬.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4):13-16.
[9] 李發明.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進行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8):295-29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101
江蘇 223400 江蘇省漣水縣職工醫院 (張松 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