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獻才
超聲對小兒腹部腫塊的診斷價值探討
羅獻才
小兒腹部包塊多種多樣,B超可清晰顯示其內部結構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1],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依據,但對不同包塊的鑒別診斷仍有一定困難,如較大囊腫與腹水難以鑒別。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伴有腹部腫塊患兒78例,以了解小兒腹部腫塊的臨床特點,為小兒腹部腫塊的診治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0年1月~2013年1月在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的患兒78例,其中男57例,女21例,年齡3d~14歲,平均年齡(8.3±2.7)歲。所有患兒腹部均可捫及腫塊,伴腹脹、腹痛、嘔吐57例,伴黃疸16例,伴貧血5例。所有患兒均擬診為腹部包塊。78例患者均經手術病理證實。
1.2 超聲檢查 采用GE Vivid7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7MHz,B超檢查前禁食6~8h,嬰兒在少量進乳后檢查,不配合患兒應用適量鎮靜劑。常規掃查腹腔各臟器,主要檢查腫塊大小、部位、包膜、累及范圍、內部回聲等。必要時可飲水以進一步明確診斷。陽性包塊則攝片保存。
78例患兒中,有61例經超聲明確診斷,與病理診斷符合率為78.2%,其余15例(19.2%)診斷不明確,2例(2.6%)漏診。腹部腫塊主要病理類型為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先天性膽囊腫、腎積水。超聲明確診斷率最高為先天性膽囊腫,其次為肝母細胞瘤,誤診或原因不明率最高是重復腎,神經母細胞瘤、畸胎瘤誤診或不明原因也較高。肝母細胞瘤誤診1例為腎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1例誤診為腎錯構瘤,1例誤診為腎結核;重復腎僅提示腎積水。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腫塊的診斷明確率及誤診或原因不明確率比較[n(%)]
小兒腹部包塊是臨床常見疾病,但因患兒腹腔體積小,瘤體通常較大易致腹腔結構被擠壓,增加了臨床診斷的難度。超聲檢查可準確反映腹部包括的位置和性質,有利于醫生對疾病的診斷。
部分腹部包塊有著相同的物理性質,聲像圖相似,但病因并不一致[2]。此時不僅需知道包括的物理性質,還需要了解包括位置及原因,為診治提供依據。小兒腹部包括較大時,往往占據全腹,增加了對病變部位診斷的難度。此時鑒別診斷要點為腫塊包膜的完整性、內部回聲:(1)根據病因及腫塊位置進行分析診斷[3]。如上腹部腫塊常來源于肝膽、胃部。肝內實性腫塊一般為肝母細胞瘤,囊性腫塊一般為先天性膽管囊腫。巨大囊腫占據全腹,病變部位難以判斷,此時主要參照囊性包括和周圍臟器的關系,如重度腎積水,一側腎正常,一側腎不顯示。畸胎瘤往往發生于胰、腎和盆腔內,常將臟器擠壓或移位,形態不變,且與囊腫分界清晰,據此特征與其他實性臟器囊腫區別開來。(2)將膀胱充盈后可將腸管推至兩側腹,減少超聲假象[4]。對圖像相似腫塊的鑒別,需仔細觀察其特征,結合其他征象加以分析,減少誤診。如腎母細胞瘤與神經母細胞瘤均發生于腹膜后,在超聲上均呈實質性腫物。前者有完整被膜,內部以中等回聲為主,腫塊通常不會超過腹中線,常向肺部、下腔靜脈轉移;后者以強回聲多見,其內部存在鈣化灶,還具有淋巴結及肝內轉移灶及大血管擠壓征。
小兒腹腔惡性腫塊主要包括:(1)肝母細胞瘤。以<3歲的嬰幼兒為主,腫瘤通常較大,單發或多發結節樣,有包膜,中心處常伴有壞死、出血灶。病理以上皮細胞與間質混合型為主。超聲圖像上表現為:腫物較大,肝被膜伴有局限性隆起,肝內有清晰的圓形或橢圓形團塊回聲,這些團塊回聲可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融合成團。若有壞死出血可見液性暗區,瘤內有鈣化灶而呈強回聲[5]。多普勒血流顯像可見豐富的血流束。(2)腎母細胞瘤。常見于1~5歲小兒,單側常見。可發生于腎內任何部位;約30%患兒伴有血尿;部分伴有高血壓,可能是腎血管受壓引起;偶伴低熱及腹痛。超聲圖像可見患腎形態失常,僅見杯口狀的腎上極或腎下極。在局部可見正常分布腎血流信號。腫瘤多呈類圓形,被膜邊界清晰,瘤內回聲可呈勻質性、強回聲及不規則無回聲等,瘤體周邊血管受壓繞行[6]。(3)神經母細胞瘤:好發于交感神經節細胞,且常位于腎上腺髓質內。多為<2歲的嬰幼兒,<1歲以內患兒死亡率超過80%。偶爾可見腹部包塊,位置固定,腫物增大較快,表面有多結節,質地堅硬,伴輕微疼痛。超聲可見腫塊位于腹膜后或脊柱雙側,呈非均質強回聲,強回聲后見聲衰減[7]。
小兒腹腔良性腫塊:(1)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是因為部分膽管壁先天薄弱或膽總管末端神經發育不正常,使膽汁排泄受阻,引起膽總管內壓升高而擴大。囊腫體積不一,邊界清晰,發病早期膽總管通暢,隨著疾病進展,囊腫遠端膽管逐漸收窄,囊壁變薄。囊腫可繼發出血、穿孔或破裂。超聲圖上可見膽總管伴有囊性包塊、光滑、壁薄,近端聯通于肝管,偶爾可見遠端出口。通常情況下膽囊、肝內膽管正常。伴結石者可見強回聲光團伴聲影。伴感染者囊壁增厚,囊內可見高回聲光點及絮狀物漂移[8]。(2)重度腎積水:主要是輸尿管先天畸形、狹窄、閉鎖等引起。超聲可見腎臟形態顯著增大,腎皮質變薄,腎被膜完整光滑,腎內見無回聲暗區。(3)畸胎瘤:多數為良性,隨年齡增大惡性幾率也增加,超聲圖顯示:腫塊包膜完整光滑,多房狀分隔。
本組17例腎母細胞瘤中,有2例超聲診斷為大血管被腫瘤包繞,手術治療增加大出血的風險,因此改行放射治療。1例肝母細胞瘤由于超聲提示壓迫下腔靜脈,引起術者重視,隨后重新制定手術方案,避免手術對下腔靜脈的損傷。
超聲檢查具有無創、診斷快捷、無禁忌證、重復性高、價格低廉且準確診斷率高的優點,對小兒腹部包塊診斷具有極高價值。
[1] 王少春.小兒原發性腹膜后腫瘤的超聲診斷現狀[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3,5(3):168-169.
[2] 雷小瑩,張春香.應用超聲顯象診斷小兒腹部腫塊[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8,5(3):180-181.
[3] Aite L,Trucchi A,Nahom A.Antenatal diagnosis of surgically correctable anomalies:effects of repeated consultations on parental anxiety[J].Journal of Perinatology,2003,106(8):652-654.
[4] Tanaka S,Tajiri T,Noguchi S.Prenatally diagnosed cystic neuroblastoma:a report of two cases[J].Asian Journal of Surgery,2003(4):225-227.
[5] Tomlinson GE,Douglass EC,Pollock BH.Cytogenetic evaluation of a large series of hepatoblastomas:Numerical abnormalities with recurring aberrations involving lq12-q21[J].Genes,Chromosomes and Cancer,2005(6):177-184.
[6] 王少春,全學模.腎母細胞瘤的超聲診斷[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OO3,2(1):1O-12.
[7] Stiller CA,Pritchard J,Steliarova FE.Liver cancer in European children:incidence and survival,1978-1997.Report from the automated childhood cancer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06,65(7):2115-2123.
[8] 姚偉,李凱,肖現民.新生兒腎上腺腫塊的鑒別診斷及治療[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2,14(2):71-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26
廣西 545000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超聲診斷科 (羅獻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