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娟
循證護理在預防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后并發癥中的作用分析
滕娟
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后并發癥預防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順序均分為2組(n=50)。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常見并發癥給予相應的預防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經循證護理后,出現抑郁與焦慮3例,失眠1例、肺部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對照組出現抑郁與焦慮7例,失眠4例、腸梗阻2例、肺部感染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后開展循證護理能夠明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有利于患者的身心恢復。
循證護理;并發癥;直腸癌;腹腔鏡
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及環境污染的加劇,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其在我國惡性腫瘤死因中居4~6位[1]。近年來,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作為微創手術逐漸成為直腸癌治療的重要手段,具有創傷小、操作簡便、術后恢復快等優勢,但值得注意的是術后患者經常會出現抑郁與焦慮、失眠、肺部感染、腸梗阻等并發癥[2],因此開展有針對性的護理工作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相關預后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臨床病例分析觀察循證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后并發癥預防中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北華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收治的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100例,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均分為2組(n=50)。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51~73歲,平均年齡(64.36±5.13)歲;腫瘤距肛門距離4~10cm,平均距離(6.55±1.41)cm;手術時間80~210min,平均(130±20)min;術中出血量140~230mL,平均出血量(180±40)mL;住院時間8~17d,平均(11.35±2.26)d。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54~71歲,平均(62.11±4.36)歲;腫瘤距肛門距離5~11cm,平均距離(6.31±1.28)cm;手術時間90~200 min,平均時間(140±30)min;術中出血量130~250 mL,平均出血量(190±30)mL;住院時間9~14d,平均時間(11.66±3.16)d。所有患者術前均經纖維結腸鏡活檢證實為直腸癌[3],且2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常見并發癥給予相應預防護理干預,對比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2.1 常規護理 嚴密觀察: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嚴密觀察患者的血壓、呼吸、心跳、脈搏及血氧飽和度等,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與醫生取得聯系并及時處理。術后第2天可取半臥位[4],但要避免過早活動使肝斷面出血,做一些必要的床上活動,以避免肺部感染及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結合患者的病情制定健康的的膳食方法,合理搭配營養,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患者要低脂、低鹽、低膽固醇飲食[5]。
1.2.2 循證護理 (1)抑郁與焦慮:絕大多數直腸癌患者在術后會過度擔心手術效果不理想產生抑郁與焦慮的情緒,而且長時間的化療會加重其嘔吐、脫發、局部皮膚壞死等不良反應的情況[6],加重患者心理負擔。針對此種情況,護理人員要在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告知患者消極的情緒會影響疾病的康復,消除其恐懼心理。指導化療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進行相應的預防措施。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體恤患者的痛苦,爭取患者家屬的支持,經常鼓勵患者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使其感覺到關愛。另外,護理人員態度要親切,病房環境要舒適溫馨。(2)失眠:失眠也是直腸癌患者術后經常出現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是由于長期的精神壓抑使患者無法正常入睡,會嚴重影響身體的恢復及治療效果。針對此種情況,要改善患者的睡眠環境,良好的睡眠環境是保證患者睡眠質量的關鍵,盡量避免夜晚操作,如必須進行夜晚操作時動作要輕盈,避免發出大的響動。另外,要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晚餐應以清淡為主,忌飲茶、咖啡等,睡前用熱水泡腳,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同時,對于失眠嚴重的患者可在遵醫囑給予相應治療干預:①松弛治療:通過漸進性肌肉松弛療法、松弛想象、被動體感中心訓練等心理干預讓患者全身心放松;②睡眠限制治療:限制患者每天的睡眠時間和臥床時間,形成條件反射;③刺激控制治療:對影響睡眠因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改變患者的不良習慣。(3)肺部感染:術后患者出現咳嗽、痰多等癥狀應警惕肺部感染的發生,其發生原因主要與術后麻醉效果未完全消失,肺功能沒有完全恢復有關,另外,老年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較弱,咳嗽反應敏感性降低,都會導致肺部感染的發生。因此,術后要加強氣道護理,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呼吸及咳嗽訓,2h協助患者翻身1次,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可遵醫囑給予糜蛋白酶、慶大霉索、地塞米松等霧化吸入[7]。(4)腸梗阻:腸梗阻的臨床以腹脹、腹痛、惡心嘔吐、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等為主,其發生原因與術中操作損傷、術后休息不好等有關,應指導患者禁食,并給予糾正電解質治療,如保守治療無效則改行粘連分離術,對于廣泛性小腸粘連者應在松解后粘連行小腸內固定術,避免梗阻復發。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經循證護理后,出現抑郁與焦慮3例,失眠1例、肺部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對照組出現抑郁與焦慮7例,失眠4例、腸梗阻2例、肺部感染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0%;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并發癥情況比較[n(%)]
循證護理在臨床中也被稱為“實證護理”[8],是現階段臨床中新興的一種護理理念,其目的是將最新、最可靠的科學證據與護理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提高護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從而達到為服務對象提供最佳的服務。從臨床角度來講,循證護理就是通過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跟蹤、記錄病例的基本信息及相關數據,結合理論依據指導臨床護理工作,以制定完善的護理護理計劃,保證護理效果。
本研究通過在護理工作中開展循證護理,可以將術后并發癥的臨床表現、發生原因與相應對策有機結合在一起,使護理目的更加明確,減少了工作的盲目性;改變了以往單純憑借個人經驗進行護理操作的的傳統模式,并在護理中不斷對于新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及效果評估,在轉變傳統護理模式的同時,保證了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后開展循證護理能夠明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有利于患者身心恢復。
[1] 賴蘭靜,羅石英,黃譚招.循證護理在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1,17(11):126-127.
[2] 劉賢團,李連娣,陳繁花,等.探討循證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19(19):119-120.
[3] 阮定萍.循證護理在經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09,7(11):2939-2340.
[4] 孫彩霞,李國穎,周丙梅,等.循證護理在預防直腸癌Miles術后早期并發癥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6B):1534-1535.
[5] 葛建芳.循證護理在結腸癌患者手術配合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36):22-23.
[6] 梁鼎英.結腸癌患者術后護理的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6):767-768.
[7] 黃鳳.循證護理在預防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2,4(25):443-444.
[8] 謝紅,謝麗君,熊江艷.循證護理在行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人工肛門術的運用體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1,33(2):67-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66
吉林 132011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普外二科(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