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霞 童夙華 王心平
溴吡斯的明治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的療效分析
向文霞 童夙華 王心平
目的 探討溴吡斯的明治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50例,隨機均分為2組(n=25)。對照組給予甲鈷胺、依帕司他口服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溴吡斯的明治療。治療前及治療30、60d分別檢測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壓力、殘余尿量、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結果 經過30d治療,對照組較治療前各項指標無明顯改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的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壓力、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增加明顯,殘余尿量降低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0d后,2組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壓力、最大尿流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殘余尿量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指標改善更顯著。結論 溴吡斯的明可明顯改善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逼尿肌的肌無力,緩解臨床癥狀,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溴吡斯的明
40%~80%的糖尿病患者常因神經病變而累及支配尿道括約肌和膀胱的自主神經,從而導致排尿功能障礙和膀胱平滑肌麻痹,稱之為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即便治療后血糖控制良好,發生率仍高達25%[1]。積極的血糖控制可推遲本病變的發生,但對已經發生的神經病變仍無有效治療手段,尤其對膀胱逼尿肌無力癥狀的改善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采用溴吡斯的明聯合甲鈷胺、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東風醫療集團花果醫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符合入選標準的50例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年齡、性別匹配,隨機均分為2組(n=25)(受溴吡斯的明副作用限制,治療組剔除合并癲癇、心絞痛、房室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速、機械性腸梗阻、尿路梗阻、支氣管哮喘患者)。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病程7~20年,平均病程(12.7±2.1)年;年齡43~66歲,平均年齡(57.3±7.2)歲。治療組,男12例,女13例;病程8~19年,平均病程(16.5±2.8)年;年齡45~67歲,平均年齡(58.7±7.6)歲。經統計學處理,2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公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臨床上出現尿頻、尿急、尿流緩慢、尿不盡或尿失禁的患者,除外前列腺增生、藥物、外傷、腫瘤等其他原因導致的尿潴留,在排尿后B超仍提示膀胱殘余尿量超過100mL。
1.3 治療方法
1.3.1 所有病例均給予飲食控制,并配合口服降糖藥物和(或)胰島素等基礎治療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同時配合調脂、降壓、抗感染等治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用甲鈷胺500μg/ d(靜注);依帕司他50mg/次、3次/d,口服;溴吡斯的明(上海三維藥業有限公司)60mg/次,3次/d,口服。對照組用甲鈷胺500μg/d(靜注);依帕司他50mg/次、3次/d,口服。
1.3.2 所有項目觀察60d,治療開始前,對全部入選病例進行常規體檢(血壓、脈搏、身高、體質量、腰圍、臀圍等)及實驗室檢查(血糖、血脂、電解質、肝腎功能、糖化血紅蛋白、UAE、血及尿常規、心電圖)。
1.3.3 入選病例在治療前、治療30、60d后,囑患者排盡尿液,置人導尿管,抽取殘余尿液并計量:患者取坐位,經導尿管注入無菌生理鹽水(溫度為37℃,速度為50mL/min),當患者尿意明顯時,使用成都維信NIDOC970A尿流動力學檢查儀,檢查并記錄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壓力、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和Excel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尿動力學結果比較 治療前2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30d后,對照組較治療前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的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壓力、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增加明顯,殘余尿量降低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0d后2組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壓力、最大尿流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殘余尿量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指標改善更顯著。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2組尿動力學指標比較(x±s)
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的發生與性別和年齡無關,與病程、是否得到系統治療及神經病變的程度有關[2]。在遺傳、多元醇通路過度活躍、非酶促糖基化產物的沉積、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必需脂肪酸代謝異常以及缺乏神經營養因子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發生水腫、脫髓鞘和壞死[3],由此導致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4]。
當膀胱逼尿肌自主神經發生病變時,患者由于膀胱排空能力減弱,排尿反射閾值升高,臨床上常出現小便無力、斷續、延長,甚至繼發腎功能損害、泌尿系統感染。有研究顯示[5],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的膀胱壓力峰值和收縮幅度下降明顯。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方法治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增加膽堿能神經遞質活性,有利于增強膀胱逼尿肌收縮力,促進逼尿肌收縮,減少殘余尿。
抗膽堿酯酶藥吡啶斯的明,能興奮膀胱平滑肌,增加逼尿肌收縮力,促進尿液排盡。但無法修復、改善糖尿病植物神經源病變。曹萌等[6]對40例2型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給予α-硫辛酸、溴吡斯的明聯合治療,4周后明顯改善尿潴留。溴吡斯的明通過增高神經—肌肉接頭部位的乙酰膽堿濃度,取代后膜上非去極化肌松藥的分子,發揮乙酰膽堿的興奮傳導作用,從而恢復肌張力,緩解逼尿肌的肌無力癥狀。
芝加哥B.S.LEVINE給小鼠長期口服溴吡斯的明,行毒性作用觀察發現:5mg/(kg·d)口服13周,沒有觀察到毒性反應[7]。提示本藥比較安全。張艷等[8]在治療2例妊娠合并重癥肌無力患者時,給溴吡斯的明120mg口服,3次/d,未出現不良反應發生。
綜上所述,溴吡斯的明來源方便、藥物價格較低、片劑服用方便和副作用相對較低,合理使用本藥,可有效用于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的治療。
[1] Mumtaz FH,Thampson CS,Khan MA,et a1.Alter action in the formarion of cyclicnucle-otides and pnostagland in sin the lower urinary tract ofthe diabetic rabbit[J].Urol Res,1999,27:470-475.
[2] 紀世琪,丁國富,王勤章,等.糖尿病性膀胱病研究進展[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8,25(3):298-301.
[3] El-Kabbani.Aldose reductase structures:implications for mechanism and inhibition[J].Cell Mol Life Sci,2004,61(7-8):750-762.
[4] 王國鳳,徐寧,尹冬,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和治療新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5c):1661-1663.
[5] 冀明,史本康.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山東醫藥,2010,50(46):112-114.
[6] 曹萌,王濤,陳雪輝,等.α硫辛酸、溴吡斯的明聯合治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5):159-160.
[7] B.S.LEVINE.Subchronic Oral Toxicity of Pyridostigmine Bromide in Rats[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1,4(3):283-289. [8] 張艷.妊娠合并重癥肌無力兩例報告[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6,27(2):2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90
湖北 442000 東風醫療集團花果醫院內一科 (向文霞 童夙華) 東風醫療集團花果醫院功能科 (王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