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同亮
(作者為省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外事委主任)
近年來,河北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緊緊圍繞加強履職能力現代化建設,適應新常態,理清新思路,采取新舉措,力求新成效,堅持統籌工作安排,突出廣泛參與,創新活動方式,規范有序聯絡,強化服務保障,不斷推進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工作步入規范化軌道。

一、在工作安排上,注重有效針對性。按照省政協付志方主席提出的“政協工作要突出重點,堅持少而精”的要求,我們十分注重有的放矢,力求找準方向,切合實際,講求實效。一方面,注意把握議政建言方向。始終堅持“三個圍繞”:一是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堅持在大局下行動,指導港澳委員和海外特邀委員圍繞經濟結構調整、生態環境治理、化解過剩產能、優化發展環境等省委、省政府關注的重點課題深入調研,提供了一系列決策參考。二是圍繞省政協常委會議題。省政協常委會議題具有綜合性、前瞻性、全局性,是政協委員開展議政建言的“主心骨”。2015年,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積極倡導并協助香港京津冀社團聯席會議,組織委員赴三地進行調研考察,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建議、獻一計。從而,使議政建言方向始終與省政協常委會議題同頻合拍、步調一致。三是圍繞省政協1號提案。省政協1號提案涉及主題往往緊貼經濟社會熱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預見性,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省政協連續四年將大氣污染治理作為1號提案,演好“連續劇”,打好“組合拳”。港澳委員積極參與,自覺在鞏固治理成果、建立長效機制方面調查研究,助力全省走上科學治霾之路。正是把“三個圍繞”作為安排工作、選擇調研的重要原則,使專委會工作找準了切入點,把握了關鍵點,增強了凝聚力和生命力。十一屆省政協以來,廣大港澳委員和海外特邀委員共提交提案、社情民意、大會發言等材料246篇,許多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被省委、省政府領導作出批示,基本由相關部門采納;另一方面,注意開展特色專題活動。港澳委員和海外特邀委員是政協隊伍中優勢明顯、特點鮮明的重要力量,為充分把這種獨特的優勢發揮出來,我們堅持把“港澳委員專題座談會”打造成每次全會的亮點。省委、省政府、省政協主要領導以及分管領導連續三次出席座談會并會見委員,與大家就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進行面對面的對話交流。廣大委員主動發揮自身優勢,緊緊圍繞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選準主題,提前“備課”,精準發力,所提意見建議經專委會綜合整理報省委、省政府,引起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均責成有關方面辦理落實。
二、在工作開展上,注重廣泛參與性。港澳委員是政協組織中唯一按地域劃分的界別,大家居住海外,集中不便,在開展工作上,如何解決委員的參與率是對專委會服務工作的考驗。一是建立港澳委員活動小組。為有充分利用資源,提高委員組織化、便捷化參與程度,我們及時指導建立了省政協港澳委員活動小組,并細分為金融貿易、建設交通、社會保障、教科文衛等四個專業活動組。通過加強對活動小組的聯系與指導,明確了小組協調、學習、調研、招商、聯絡等“五項”功能,使之成為港澳委員在省政協全會閉會期間履行職責的載體、冀港澳交流的紐帶、加強團結的橋梁。二是組織港澳委員扶貧助教。根據港澳委員愛國愛鄉赤子情懷,我們著力打造“港澳委員扶貧助教”這個品牌,并通過境內外主流媒體廣泛宣傳典型事跡,激發了委員持續扶貧助教的熱情。河北省海外同胞教育基金會自1993年成立以來,持續頒發獎金23次584萬元,獎勵貧困地區優秀師生8415人,捐建學校26所,有力地支持了我省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三是拓寬海外聯誼工作渠道。為團結聯誼更多的海外華僑華人,涵養省政協海外智庫和人脈資源,專委會十分注重做好邀請海外華僑華人列席省政協全會工作,邀請來自五大洲14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人華僑列席省政協全會達98人次,并聘請為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特邀委員。參會期間,組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會后并保持經常性聯系,引導大家向當地主流社會宣傳推介河北,為河北招商引資牽線搭橋。2015年河北省5.18經貿洽談會期間,其中的10名海外特邀委員就邀請了100多名客商參會,促成簽訂經貿合作協議和意向21個。四是開展“走出去”活動。港澳委員和海外特邀委員來自世界各地,其社會知名度、信譽聲望、海外關系等,都是參與對外交往的優質資源。十一屆省政協以來,專委會積極謀劃“走出去”活動,協助省政協領導率團訪問港澳臺10批次,接觸訪問重要社團及各界人士千余人次,看望并通過委員向海外朋友介紹河北的發展優勢,促成了一批合作事項的落實。
三、在工作方式上,注重豐富多樣性。堅持把工作機制創新作為提高委員履職水平的重要抓手,以促進港澳委員主體作用的發揮來豐富工作形式和內容。平時,注意創造更多的條件,組織委員與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接觸交流,搭建溝通思想、協調關系、增進共識的平臺,達到活動方式不斷創新,工作層次不斷提升,服務效果不斷增強。一是開展“港澳委員看河北”活動。港澳委員和海外特邀委員在參政議政方面往往是站在海外看河北,視角獨特,我們充分利用委員“不在此山中”的特殊優勢,傾力打造“港澳委員看河北”系列活動。堅持不斷把他們請回來,就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考察調研、座談協商等方式,讓委員與相關部門和企業面對面溝通交流,直面陳述建議,請求解決問題,具體洽談合作,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參政議政實效。二是積極搭建經合平臺。充分利用政協全會、常委會議時機,組織港澳委員和海外特邀委員參加各類商務活動,增加了活動特色和效果。2015年初,省政協十一屆三次全會期間,我委根據平時了解的需求信息,專門安排港澳委員和海外特邀委員與河北有關方面進行對接洽談,達成了一些合作事項,并為籌備省5·18經貿洽談會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我們還持續邀請港澳地區青年組織來冀考察交流,增進他們對河北的了解,涵養了后繼人脈資源。三是增強與民主黨派的聯系與合作。作為參政黨的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在海內外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僅僑聯、臺聯中的不少成員本身就是港澳臺同胞或歸僑僑眷,與海外聯系緊密。專委會注重與各黨派團體的聯系,聯合邀請海外知名人士來我省考察訪問,參與招商引資,使政協的海外聯誼工作充滿活力。2015年9月,我委作為主辦單位之一,會同省農工民主黨、省衛生計生委、省臺聯、省和統會等單位,聯合舉辦了“第三屆冀港澳臺中華傳統醫藥文化發展大會”,促進了“四地”中醫藥文化合作與交流。四是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系與協商。一方面,根據港澳臺僑和外事工作的一致性特點,不斷鞏固完善“四僑”“五臺”聯席會議制度。通過聯席會議平臺,發揮各自優勢,加強互動配合,有效地推進涉僑涉臺事務落實;另一方面,注重加強與省直港澳臺僑外事部門的協商聯系,通過聯合開展調研、舉行活動,對豐富委員會工作內容、拓展委員會工作渠道、提升委員會工作成效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在工作聯絡上,注重規范有序性。港澳臺僑多屬外事工作性質。外事工作無小事,必須規范有序。近年來,針對專委會人員較新、人手較少的實際,特別是中央和省委先后提出了規范管理外事工作的意見和要求,我們注重加強學習,以會代訓,帶好隊伍,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規范化。一是推進管理標準化。2014年以來,專委會按照省政協機關統一部署,借鑒現代企業管理方式,按照質量認證標準,根據職責分解任務,根據任務設定崗位,根據崗位明確分工,編制工作目標、管理流程和評價標準。同時,認真梳理完善規章制度,對不適應新要求的進行清理,對行之有效的做法提煉提升,優化或再造工作流程,不斷克服隨意化、碎片化、簡單化傾向,促進專委會工作運轉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軌道。二是嚴格紀律約束。認真開展“三嚴三實”教育,按照志方主席“嚴管厚愛”的一貫要求,帶好專委會隊伍,并嚴格按照省政協制定的委員和常委行為規范,對港澳委員提出了“五個一”要求,強調守規矩,盡責任,以“硬約束”促進“履職責”。三是加強感情聯絡。每逢中華傳統節日、港澳地區重要社團換屆就職,或港澳委員和海外特邀委員在工作事業中的盛事等,受省政協的委托,我委都及時派員參加,或致以賀電賀信,表達祝福,傳遞友情,以增進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在工作服務上,注重條件保障性。政協港澳臺僑外事部門是港澳委員履職的“聯勤部”,專委會的自身建設和服務水平直接影響著委員的履職成效。因此,我們不斷適應政協履職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瞄準“創建一流機關”的目標,注重加強隊伍建設、創新管理模式、運用科技手段,深入開展“雙向服務”(港澳委員為河北發展大局服務,專委會為港澳委員履職盡責服務)活動。一是加強專委會班子建設。我委主任、副主任(包括不住會)10人,基本形成了定期不定期的聯系制度,大家不斷往來,座談交流,互通情況,研究問題。二是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近幾年來,省政協機關建立了自動化辦公系統,使委員實現了全天候參政議政。專委會借助政協機關的現代化網絡平臺,根據委員身居海外、業務繁忙的特點,堅持以編發《電子期刊》和建立“省政協海外委員微信群”的形式,向港澳委員和海外特邀委員傳遞省委、省政府、省政協一系列重要會議、重要講話、重要文件、重要舉措等信息,幫助委員知情明政、獻計出力。三是適度增加財力保障。通過多方協調,由省財政適當增撥經費保障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工作,并明確了港澳臺僑來賓接待規定,在不違背中央八項規定的情況下,努力從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切實為港澳委員和海外特邀委員服務河北創造有利條件,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