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聰 (浙江省國民體質與健身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體育科學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4)
區域經濟是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1〕。以一定地域為范圍,并與經濟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2〕。伴隨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區域經濟集團化已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表現形式之一〔3〕。作為全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典范,浙江省政府先后印發了《浙江省環杭州灣產業帶發展規劃》、《溫臺沿海產業發展規劃》和《金衢麗地區生產力布局與產業帶發展規劃》,基本完成了環杭州灣經濟區、溫臺沿海經濟區和金麗衢經濟區三大經濟區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經濟發展取得成果的同時,區域經濟的失衡也越來越顯著,并帶來了諸多社會資源的不協調發展,包括社會保障與體育資源。本文擬研究區域經濟不平衡對老年人體質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分層隨機抽取浙江省10個地市(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紹興、湖州、臺州、舟山、衢州、麗水)60~69歲老年人3 958人,男女各1 979人,60~64歲男1 000人(25.3%)、女995人(25.1%);65~69歲男979人(24.7%)、女984人(24.9%);城鎮男989人(25.0%)、女987人(24.9%),農村男990人(25.0%)、女992人(25.1%)。杭州381人(9.6%)、寧波396人(10.0%)、溫州 398人(10.1%)、嘉興 400人(10.1%)、紹興389 人(9.8%)、湖州394 人(10.0%)、臺州、舟山、衢州、麗水各400人(10.1%)。
1.2 研究方法 體質測量,包括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臀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握力、選擇反應時、閉眼單腳站立等指標。儀器和測量方法以《2010年國家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手冊》為標準。體質等級評定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編制《國民體質測定標準》(2003年出版)評分及評級。
1.3 區域經濟帶的劃分 浙江省政府于2003~2004年先后發布了浙政發[2003]48號、浙政發[2004]55、56號文件,明確了浙江省三個產業帶的發展規劃,即環杭州灣產業帶、溫臺沿海產業帶及金麗衢產業帶。環杭州灣經濟區是以杭州為中心,輻射杭州灣南北兩岸,包括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及舟山。溫臺經濟區以溫州為中心,包括溫州和臺州。金麗衢經濟區包括金華、衢州、麗水3個地級市〔4〕。根據浙江省統計年鑒(2010)的數據比較3個區域經濟帶2009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環杭州灣〔(59 648±12 463.9)元〕最高,溫臺經濟區〔(33 872±1 805.2)元〕其次,金麗衢經濟區〔(28 027±8 976.5)元〕最低,并有顯著差異(F=10.113,P=0.006)。表現為沿海東部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而內陸西部山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One-Way Anova、F檢驗、χ2檢驗及Spearman相關系數分析。
2.1 區域經濟帶樣本分布 環杭州灣男1 181人(50.0%)、女1 179人(50.0%),溫臺男 398人(49.9%)、女 400人(50.1%),金麗衢男400人(50.0%)、女400人(50.0%)。
2.2 區域經濟帶老年人體質綜合評級比較 3個區域經濟帶的老年人體質綜合評級的合格率和優秀率,均為環杭州灣經濟區〔合格率 90.1%,優秀 242人(10.3%)、良好 509人(25.8%)、合格1 276人(54.1%)、不合格233人(9.9%)〕最高,其次金麗衢經濟區〔合格率86.7%,優秀49人(6.1%)、良好153人(19.1%)、合格 492人(61.5%)、不合格 106人(13.3%)〕,溫臺經濟區〔合格率83.8%,優秀44人(5.5%)、良好141人(17.7%)、合格484人(60.7%)、不合格129人(16.2%)〕最低(χ2=75.569,P=0.000)。這與 3 個區域經濟帶人均GDP的排名不一致。
2.3 區域經濟帶老年人體質檢測指標比較 3個區域經濟帶老年人的體重指數(BMI),男女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而腰臀比,男性以溫臺>環杭州灣>金麗衢(P<0.001),女性以金麗衢>環杭州灣>溫臺(P<0.001)。肺活量的區域比較,男性沒有顯著差異(P>0.05),女性以環杭州灣>溫臺>金麗衢(P=0.001)。坐位體前屈的區域比較,男女性均以環杭州灣>金麗衢>溫臺(P均<0.05)。握力的區域比較,男性以環杭州灣>溫臺>金麗衢(P<0.001);女性以環杭州灣>金麗衢>溫臺(P<0.001)。選擇反應時的區域比較,男女性均以環杭州灣<溫臺<金麗衢(P均<0.001)。3個區域經濟帶閉眼單腳站立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3個區域經濟帶老年人體質檢測指標比較(±s)

表1 3個區域經濟帶老年人體質檢測指標比較(±s)
性別 區域 n BMI(kg/m2) 腰臀比 肺活量(ml) 坐位體前屈(cm) 握力(kg) 閉眼單腳站立(s) 選擇反應時(s)男 環杭州灣 1 181 23.6±3.0 0.92±0.07 2467±723 1.4±8.4 37.3±7.4 10.0±12.7 0.61±0.17溫臺 398 23.9±2.9 0.94±0.07 2471±565 -1.5±8.7 36.0±7.2 8.4±9.1 0.68±0.31金麗衢 400 23.6±2.9 0.92±0.06 2473±733 0.6±8.8 34.7±7.8 9.8±11.2 0.71±0.24 F/P值 2.09/0.124 20.032/0.000 0.015/0.985 18.116/0.000 18.823/0.000 2.782/0.062 31.296/0.000女 環杭州灣 1 179 24.2±3.2 0.91±0.08 1686±550 7.4±7.5 23.0±4.9 8.2±10.9 0.66±0.20溫臺 400 24.5±3.4 0.89±0.07 1640±423 4.0±7.8 21.6±4.3 7.1±5.7 0.78±0.39金麗衢 400 23.8±3.2 0.93±0.08 1585±481 7.3±7.5 22.2±4.4 7.9±7.0 0.80±0.29 F/P值 4.476/0.11 29.223/0.000 5.983/0.003 32.157/0.000 13.579/0.000 2.380/0.093 52.995/0.000
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5〕。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帶來了老年人體質水平的差異。本研究結果發現,經濟較發達的環杭州灣區域經濟帶,老年人的腹部肥胖程度相對較低,身體柔韌性較好,肌肉力量較大,反應速度也較快。身體形態、柔韌性、力量及速度等素質,與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行為密切相關。有體育鍛煉習慣的老年人,柔韌、力量、速度等身體素質明顯好于不鍛煉的老年人〔6〕。有研究證實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可使氣體交換的頻率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增強,擴大胸廓活動范圍,肺活量增加,吸氧能力提高,從而達到增強肺功能的目的〔7〕;堅持體育鍛煉還有助于提高各項身體素質的最大值,延緩身體素質隨年齡增長而下降的趨勢〔8,9〕。在經濟相對發達的環杭州灣區域經濟帶,近些年全民健身工作深入推廣,體育活動場所、體育健身設施的配備更加全面,群眾開展體育鍛煉的場地設施條件相對充足;經濟水平的發展也帶來了人們文化程度的上升,隨著體育健身知識更加廣泛地宣傳和普及,人們對體質有了初步的認識,體質健康也越來越受到老年人的重視,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更加自主,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也越來越多。因此,老年人的體質水平,環杭州灣區域明顯好于經濟相對落后的溫臺和金麗衢區域。
本研究結果還發現,體質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步,可能與區域經濟帶的經濟發展類型有關。金麗衢經濟帶以發展現代農業和林業為主,從事農林工作需要大量的戶外勞作,體力活動相對多。必要的體力活動有利于保持良好的體質。而溫臺經濟帶是輕工制造及重化工業的聚集地,生產制造工作大多以一種身體姿勢重復勞動,持續一種身體姿勢的重復勞動容易造成局部肌肉勞損等職業病;且生產制造工作持續時間長、勞動強度大,閑暇時間短暫,帶來了身體上的疲勞,這些都降低了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影響了體質。
總體來看,經濟水平相對落后地區,人們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還待提高。對于制造業聚集地區,保障必需的體育活動場地設施,根據地方特色深入產業區宣傳和組織各類體育健身活動,有助于促進制造業地區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改善體質水平。
1 Akita T.Decomposing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and Indonesia using two-stage nested Theil decomposition method〔J〕.Ann Reg Sci,2003;37:55-77.
2 葉依廣,葛海蛟,王啟仿.區域經濟發展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45-6.
3 楊開忠,陳良文.我國區域經濟差異變動的原因:一個要素流動和集聚經濟的視角〔J〕.當代經濟科學,2007;29(3):35-42.
4 盛世豪,鄭燕偉著.“浙江現象”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79-80.
5 林毅夫,劉培林.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與地區收入差距〔J〕.經濟研究,2003;1(3):18-25.
6 王小燕,周蓉暉,劉 芳,等.有氧健身運動對城市老年人體質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6):30-1.
7 鄧樹勛,王 健,黃玉山.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6-7.
8 Ronald J,Sigal,MD.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 and type 2 diabetes〔J〕.Diab Care,2006;29(6):1433-8.
9 Kreisman SH,Mew NA.Epinephrine infusion during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increases glucose production and uptake〔J〕.Am J Physiol Endcrinol Metab,2000;278(5):E9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