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宇,狄 君
(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浙江溫州 325003)
妊娠5~10周頻繁惡心嘔吐,不能進食,排除其他疾病引發的嘔吐,體質量較妊娠前減輕≥5%、體液電解質紊亂及新陳代謝障礙,需住院治療者,稱為妊娠劇吐,中醫稱之為“妊娠惡阻”,其發生率為0.35%~0.47%,個別患者發生維生素B1缺乏引起韋尼克腦病甚至死亡[1-2]。妊娠劇吐嚴重影響母嬰安全,西醫通常采用輸液、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但孕婦在改善嘔吐方面的用藥非常受限,恢復較慢、病情易復發,而中醫治療多采取中藥內服,但由于患者進食困難食入即吐,湯劑口服吸收困難,效果仍不理想。中藥保留灌腸利用腸黏膜直接吸收藥物可更快地達到中藥治療目的。妊娠劇吐與精神因素也密切相關,根據妊娠劇吐患者心理評估,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調護,解除其思想顧慮,使患者心情暢快,從而氣血調暢、肝氣條達、脾胃健運,促進疾病康復。近年來本院婦科采用中藥保留灌腸配合情志護理改善妊娠劇吐,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符合妊娠劇吐診斷標準[1],有嚴重惡心、嘔吐史及其臨床表現;B 超檢查為正常妊娠并除外葡萄胎;實驗室檢查尿酮體(++)以上,血細胞比容40%~50%,電解質、肝功能異常。剔除標準:有消化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者,先兆流產或者習慣性流產者,精神極度緊張甚至有焦慮傾向者,有腸道易激惹綜合征、痔瘡感染出血、腸道息肉出血等癥狀者;治療期間出現腹痛腹瀉、重度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韋尼克腦病立即停止。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選擇2012年2月至12月本院婦科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60例,按照就診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 例。觀察組年齡22~32 歲,平均(24.9±3.38)歲;孕周7~17 周,平均(11.3±2.91)周;病程3~15d,平均(8.9±2.81)d。對照組年齡20~35歲,平均(25.4±4.01)歲;孕周7~16周,平均(11.8±3.07)周;病程4~13d,平均(9.0±2.76)d。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輸液基礎支持治療,每日輸液量不少于3 000ml,保證尿量不少于1 000ml,嘔吐嚴重者需禁食24h,并分別于第4、7、10天復查血酮體。
1.2.1 對照組 患者在輸液基礎支持治療的基礎上,根據重點專科單病種管理疾病診療規范[3]的分型辨治原則采用中藥內服治療并配合情志護理。
1.2.1.1 中藥內服 脾胃虛弱:香砂六君子湯加減(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木香、砂仁、生姜、大棗);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湯加減(橘皮、竹茹、大棗、生姜、甘草、人參);氣陰兩虛:生脈飲合增液湯加減(人參、麥冬、五味子、玄參、麥冬、生地、竹茹、天花粉、蘆根)。每日1劑煎汁300ml,少量頻服,7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2.1.2 情志護理 針對患者的病情、個性、家庭、社會地位,準確把握好其情志活動,做好“適其志意”的情志護理工作[4-6]。對患者進行評估,了解其心理狀態,針對現存和潛在的心理問題給予心理疏導。告知患者妊娠劇吐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特點,幫助分析病情,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激發患者身為母親的堅強信念,克服妊娠劇吐帶來的不適,主動進食;每天定時播放患者喜愛的輕音樂,以減輕患者痛苦,促進食欲。指導家屬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在陪伴過程中關心體貼患者,多用鼓勵性的語言,運用暗示的方法,使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
1.2.2 觀察組 患者在輸液基礎支持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重點??茊尾》N管理疾病診療規范[3]的分型辨治原則的中藥進行保留灌腸,同時配合情志護理。中藥保留灌腸:根據患者分型辨治原則選擇中藥(同對照組),將所用中藥加水約600ml,先浸泡30 min 再大火煮沸,煮沸后改用中火煎30min,濃煎取200ml藥汁,用時加熱藥汁保持溫度39~41℃,用一次性灌腸袋行保留灌腸[7],緩慢滴注,時間不少于30min,保留時間60~120min,每日2次,每次100ml,7d為1個療程。情志護理同對照組。
1.3 療效評價 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兩組的療效和復發情況。療效標準[8]:治愈為惡心嘔吐停止,能正常進食,諸癥消失,尿酮體試驗連續3次陰性,各項檢查均恢復正常;顯效為惡心嘔吐停止或偶見,納食改善,各項檢查均明顯改善,尿酮體試驗陰性或減少2個“+”以上;有效為惡心嘔吐次數減少,程度減輕,可進食,各項理化檢查有所改善;無效為癥狀無改善,尿酮體試驗持續陽性。治愈+顯效+有效為總有效。復發標準:經治療痊愈出院,2周內再次因臨床癥狀及體征出現而復診者為復發病例。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治療2個療程后的治療療效及復發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及復發情況比較
3.1 妊娠劇吐宜中醫治療 中醫學認為妊娠劇吐是由于妊娠之后陰血下聚養胎,沖脈之氣偏盛,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病機關鍵為肝氣上逆,胃失和降。西醫關注于對患者的失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方面予以糾正,對改善嘔吐的用藥非常受限,略顯束手無策。而中醫治療妊娠劇吐的方法很多,通常中醫辨證分型為脾胃虛弱、肝胃不和、氣陰兩虛3個證型,其中脾胃虛弱者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為法,擬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肝胃不和者以“抑肝和胃、降逆止嘔”為法,擬橘皮竹茹湯加減;氣陰兩虛者以“生脈飲合增液湯”加減。另外妊娠劇吐患者與精神過度緊張、焦慮及生活環境和經濟狀況較差等精神、社會因素有關[1],《內經》指出“怒傷肝”“思傷脾”“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因此合適的情志護理對于妊娠劇吐的患者能夠解除其多種負性情緒和心理問題,使患者心情暢快,從而氣血調暢、肝氣條達、脾胃健運,發揮藥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疾病康復,縮短住院日,增加治愈率。本研究對照組患者采用中藥內服治療后有效率為73.33%,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
3.2 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妊娠劇吐效果好 中藥內服治療妊娠劇吐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但因妊娠劇吐的患者惡聞食臭、食入即吐,往往難以接受口服中藥,影響治療效果。臨床上也有采用穴位注射、針灸取穴等中醫治療手段治療妊娠劇吐,但因操作技術繁雜,增加患者痛苦,患者不容易接受[3]。本研究總結臨床經驗,采用中藥保留灌腸的方法。中藥保留灌腸給藥的優勢:中藥保留灌腸是利用腸黏膜直接吸收藥物而達到治療目的,對不能接受口服中藥的嘔吐患者能夠更快地達到治療的目的;直腸用藥的藥物生物利用度高,藥物大部分不經肝臟而直接進入循環,避免了肝臟的首過效應,防止或減少藥物在肝臟被破壞,并且能夠防止胃腸道消化液對藥物的破壞,使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得到充分發揮[9];有研究指出直腸淋巴系統的藥物吸收幾乎與血液處于相同地位,相當于口服藥物后的藥效;妊娠劇吐患者往往會出現進食困難,劇烈嘔吐,腸胃蠕動功能變差,大便多日不解,腹部脹滿,情緒低落等癥狀,灌腸通便后能夠促進腸胃蠕動,提高腹部舒適感,舒緩心情。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復發率為18.75%,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
3.3 中藥保留灌腸注意事項 采用中藥保留灌腸有誘發子宮收縮致先兆流產的可能,向患者充分交代直腸滴入有誘發子宮收縮致流產的可能性,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字后用藥;注意維持滴入溫度、控制滴入速度,溫度不能過高或過低,速度不能過快,以防誘發子宮收縮;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并監測胎心[10];治療期間注意患者的腹痛情況,如果出現輕微腹鳴,屬于正常反應,如果患者出現腹痛、腹瀉等不適,或者嘔吐加劇,須立即停止。
[1]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3-104.
[2]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80.
[3]陳浩波,胡慧娟,王瑋.中藥直腸滴注聯合西藥治療妊娠劇吐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12,31(6):424-425.
[4]梁惠.孕產婦心理問題分析及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2):170.
[5]陳敏蓮,滕美君,馬袁英.情志護理在孕產婦心理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1):88.
[6]王仙,姜云,胡月.艾條灸法聯合心理干預治療妊娠劇吐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5,14(3):279.
[7]孫秋華,沈琴.中醫護理健康教育[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26.
[8]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487-488.
[9]考軍,周文麗,趙可欣,等.中藥直腸滴入配合化療治療腫瘤病人減毒增效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08,25(11):2006-2008.
[10]陳梅,肖新春,孫康.中藥直腸滴入治療頑固性妊娠劇吐1例[J].現代中醫藥,2012,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