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躍琴,馮卓群
(義烏復元私立醫院,浙江義烏 322000)
本院為綜合性二級甲等私立醫院,分總院區和2個分院區,2個分院區距總院區分別為3公里與16公里,均設有門診、病房、手術室等60余個綜合科室。3個院區原均設有消毒供應室。2012年10月新院區(總院區)落成后,醫院消毒供應中心(CSSD)不僅在布局、設備、人員等硬件上符合等級醫院要求,管理機制也隨之跟進。而另2個分院區供應室各方面條件均較滯后,為了確保醫院消毒滅菌工作能符合2009年4月1日衛生部發布關于《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等6項衛生行業標準要求[1-3],本院逐步將分院區使用的各種器械、呼吸機管路、氧氣濕化瓶、壓脈帶、體溫表,及一些外來器械收入總院區消毒供應中心清洗、包裝、消毒滅菌,實行下收、下送。經過臨床實踐,形成3個院區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規范管理鏈,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集中規范化管理的方法
1.1.1 整合集中管理
1.1.1.1 修訂制度流程 按集中CSSD 設置的“四區”(即去污區、檢查包裝滅菌區、無菌物品存放區、辦公生活區)修訂各項工作制度,根據《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等6項衛生行業標準要求制定各項工作的流程,按新工作崗位要求重新排班并制定各班職責。
1.1.1.2 人員重組培訓 3個院區工作人員統一由CSSD 護士長排班和管理。選擇2位責任心強、具有獨立管理能力的高年資護士分別固定在分院區供應室,負責分院區再生消毒用品的回收與發放工作。業務培訓:請院外專家來院授課,或派遣護士外出進修學習;科內組織學習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中的各項行業標準、各班職責、工作制度與工作流程等理論知識,進行新配備的清洗、滅菌、監測等先進設備使用方法、包裝等操作技能訓練,制定理論與操作的考核標準。
1.1.1.3 保障支持系統 醫院以CSSD 為核心,搭建了由總務科、信息科、設備科、后勤水電維修組及職能科室等5 個支持系統。總務科為CSSD保證運送車輛與駕駛員,及時更新回收箱、無菌物品存放箱等。信息科為CSSD 提供信息化管理,建立醫院消毒物品感控信息系統,依據打印科室申請單、無菌物品掃描并發放,同時具備物品追溯管理,減少中間環節及防止差錯發生,提高工作效率。設備科為CSSD引進先進清洗、包裝、消毒、滅菌、監測等設備,同時定期做好維護、保養及檢修。后勤水電維修組為CSSD保證水電正常供給,定期進行管路維護、保養、檢修。職能科室系護理部、院感科,定期考核、監督及檢查指導CSSD的工作質量。
1.1.2 消毒物品識別及運送
1.1.2.1 院區消毒物品識別 3個院區為經濟獨立核算單位,回收物品的品種與數量均要解決識別問題,醫院信息科為CSSD 設置了消毒物品感控信息系統,清點數據院區間共享;院區間分別系上紅、黃、紫三種不同顏色醒目的標識牌,避免混淆。對回收物品分院區、科室、時段、標識按申請單進行清點、分類,并按院區放置。其中手術器械按臺次細分,分別按規范選擇機洗或手工清洗。包裝區人員按檢查包裝流程選擇院區不同顏色、不同規格包裝材料進行包裝,并根據回收信息打印各包標識,雙人核對,保證準確、完好。按滅菌流程將包裝好的物品通過掃描分別入脈動真空蒸汽滅菌器或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器進行滅菌、監測,并做好相關記錄。按發放流程將滅菌后物品傳入無菌物品存放間,存放于各院區無菌物品架,護士進入信息系統申請單核對各臨床科室物品,將無菌物品、消毒物品按院區及科室進行掃描、編號、分類、裝箱。
1.1.2.2 運送 總務科支持系統分別在2個分院區內設有供應室,配置電腦、無菌物品發放車、污染物品回收車、無菌物品存放箱、污染物品回收箱、防護用品等。使用兩種截然不同顏色,“污”“潔”車字樣和存放箱標識醒目(污為黃色,潔為白色),分室放置,嚴防混淆。用后分別以500mg/L含氯消毒液進行擦試或沖洗消毒備用。避免復用器械物品回收過程中污染環境:對分院各病區產生的復用器械物品轉送至CSSD 過程中存在污染的問題,制定回收復用器械物品轉運流程,分院的供應室工作人員在病區污物間清點后,分類用黃色袋打包(要求包裝袋完好無損及無液體外溢)后放入回收箱(為質地牢固、密封性能好的大塑料箱)。避免消毒滅菌物品運送過程中二次污染:消毒滅菌物品由CSSD 護士裝載無菌物品存放箱,存放箱用封條密閉封裝,并轉送“消毒供應運送車”內,由工作人員按規定路線運送各院區,按消毒滅菌物品發放要求及時發送至臨床各科室,固定位置存放。
1.2 評價內容及方法
1.2.1 評價內容
1.2.1.1 物品清洗質量 清洗質量評價根據衛生部《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2],制定清洗質量檢查評分標準,通過機洗模擬血片、目測或帶光源放大鏡檢查器械、器具、物品,無血漬、污漬、水垢等殘留物質和銹斑為合格。
1.2.1.2 消毒滅菌質量 監測指標根據《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3],通過對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滅菌物品每季進行微生物采樣監測,評價標準按《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2012。高度危險性醫療器材應無菌,中度危險性醫療器材的菌落總數應≤20cfu/每件(cfu/100cm2),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低度危險性醫療器材的菌落總數應≤200cfu/每件(cfu/100cm2),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符合標準為合格。
1.2.1.3 供應室的管理質量 按2010版《浙江省綜合醫院評審標準》三類指標中第235條消毒供應中心護理質量管理監測細則,按三級乙等醫院CSSD 質量檢查標準,主要內容分院感、護理、培訓、質量管理,考核按百分考核評分,總分100分,95分為達標分。
1.2.1.4 滿意度評價 醫院護理部統一制訂臨床護士對消毒供應工作和服務的滿意度調查表,共有10 條目,每條目分非常滿意(10 分)、滿意(7分)、基本滿意(5分)、不滿意(0分)。在集中管理前后,每月全院工作質量檢查同時向臨床護士發放調查表,臨床科室護士填寫后,護理部收集、統計評分后存檔。
1.2.1.5 運營成本 統計供應室正常運營所需的人力、醫療用房面積、管理等所需成本。管理成本指人力、清洗消毒劑、生物監測、BD 監測、水電、運送成本。
1.2.2 評 價 方法 將2012年11月 至2013年4月期間評價得分作為集中管理前質量,2013年7月至12月期間評價得分作為集中管理后質量,比較集中管理前后的有關質量得分結果情況。管理質量由護理部與院感科人員分別每月對2個院區的供應室及CSSD 按三級乙等醫院供應室質量標準實施檢查,物品清洗的質量(每月100件)和消毒滅菌微生物監測(每月50件)合格率采取不定期抽查;請人事部門、財務科與總務科統計計算比較研究期間節省護理人力資源數、醫療用房面積、管理成本等數據。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和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集中管理前后各項評價指標比較 見表1。

表1 集中管理前后各項評價指標比較
2.2 集中管理前后相關成本比較 見表2。

表2 集中管理前后相關成本比較
3.1 院區間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規范化管理保證了消毒滅菌質量 院區間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規范化管理,改變了以往各院區設備配備陳舊與不足、區域劃分不嚴的狀況,現今CSSD 的清洗、消毒、滅菌過程均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操作,按照規范要求完善制度及清洗、消毒、滅菌流程,使用高端設備操作完成[4],確保消毒滅菌效果。制定各院區轉運流程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包裝,避免各環節污染[5]。本文結果顯示,院區間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規范化管理后,復用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檢測合格率及管理質量檢查得分明顯提高。
3.2 院區間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規范化管理實現了資源合理利用 3 個院區的供應室集中成立CSSD 后,設管理人員1 名集中管理,院區間不需要輪班指派,崗位相對固定。同時,資源共用,如一些大型設備(全自動清洗機等)的作用可輻射3個院區,既節省水電、清洗消毒劑、監測成本、耗材等,同時也間接降低用于醫院環保方面額外費用。器械統一管理,減除了以往自備包過多的混亂現象,提高利用率。從結果中可見,實施院區間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規范化管理,按編制可減少工作人員6人,節省了人力資源,同時提高設備資源使用率,減少醫院用房,降低管理成本。
3.3 待解決的問題思考 規范化集中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成本,然而目前因院區間為經濟獨立核算單位,回收器械和用品相對固定,各院區需作標識,對清洗包裝、消毒滅菌后發放過程帶來不便。有待與協調解決經濟核算方法,逐漸過渡到物品統一使用,既做到物盡其用,提高使用率,又可節省時間。
[1]中華人民共各國衛生部.WS310.1-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1部分:管理規范[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9.
[2]中華人民共各國衛生部.WS310.1-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9.
[3]中華人民共各國衛生部.WS310.1-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9.
[4]孫曉玲,劉均鳳,孫相紅.醫院消毒物品集中管理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414-415.
[5]易雋,白曉霞,王紅,等.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