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敏,婁秋平
(新昌縣人民醫院,浙江新昌 312500)
優質護理是衛生部近年來提出的新的護理服務模式,是提倡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的服務理念。外科手術術前準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稍有疏忽直接影響手術成功與否[1]。以往手術患者術前準備均在病房完成,患者術前由病房直接進入手術間,巡回護士負責檢查術前準備是否完善、建立靜脈通路術前給藥,若術前準備不完善則會延誤手術開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已不能滿足患者需求。本院手術室為了更好地對手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于2013年5月建立并啟用術前準備室,手術患者在術前準備室由專職護士進行術前準備,實施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規范使用術前藥物,術前即刻備皮,患者在術前可獲得有效的心理支持,手術接臺等待時間明顯縮短,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術前準備室管理方法
1.1.1 建立術前準備室 按照手術室布局及醫院感染管理要求,選擇35m2、通風及采光良好、靠近手術室入口方便接送患者的一房間進行改造,完善洗手設備,墻壁及床簾采用淺藍色調,設有音樂播放系統,定時播放輕音樂。根據醫院手術量增添4張床位及3個座椅,每床位間距1m 并用布簾相隔。每床配備心電監護儀、吸氧裝置、中心負壓吸引、輸液軌道,配置搶救車1輛,內有常規搶救藥物、簡易呼吸器等;專用活動床4張,專區使用。
1.1.2 環境管理 制定術前準備室消毒隔離制度并嚴格執行。每天用施康消毒液擦試工作臺面及輸液推車等;術前準備室溫度保持在22~25℃,相對濕度在40%~60%;設有換氣系統和層流系統,每月進行空氣細菌監測[2],保持室內清潔。
1.1.3 組織管理
1.1.3.1 護理人力配置 根據本院實際情況配置護士1名,挑選溝通技巧良好、專業知識扎實、工作責任心強的人員專職負責術前準備室護理工作,上崗前給予相應的培訓,熟練掌握各種搶救技術、術前準備室工作流程和術前護理常規。
1.1.3.2 崗位職責 術前準備室護士職責:根據手術數量,準備好相應術前用物,檢查儀器、藥品數量及儀器功能狀態;接收手術患者,檢查術前準備完成情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進行基本的術前宣教,做好患者術前的心理安撫護理[3];根據手術大小選擇合適的留置針常規建立靜脈通路,給予術前麻醉用藥及術前抗生素,術前備皮;及時巡視,觀察評估用藥后反應,有情況隨時與麻醉醫生聯系,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1.1.3.3 工作流程 患者進入術前準備室,專職護士核查患者信息,安置患者舒適體位,自我介紹,實施心理護理;三查七對,建立靜脈通路,按醫囑使用術前抗生素,觀察病情變化及藥物反應;根據需要做好保暖工作,播放輕音樂;護送患者入手術間,與巡回護士交班。
1.1.3.4 績效考核制度 術前準備室護士的績效考核以護理質量、手術數量、患者滿意度、醫生對手術室的滿意度為重點,注重臨床表現和工作業績,將績效考核結果與護士的收入、職稱晉升、學習進修、獎勵評優等掛鉤[4]。
1.2 評價方法比較啟用前(2012年1月至12月)與啟用后(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患者滿意度、手術醫生滿意度及手術接臺時間等指標。根據浙江省住院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設計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共8條目,主要調查內容為接待時護士的服務態度、身份核查、溝通交流、隱私保護、健康教育及手術室環境等,每條目分5級,對應5~1分,實際分值÷總分=得分率,≥90%為滿意,<90%為不滿意。由手術室護士術后回訪時調查,每月抽查10例術后患者。醫生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9條目,主要調查內容為擇期首臺手術患者手術室接患者時間、手術開臺時間、體位放置、術前準備、物品準備、服務態度、手術室環境等,每條目分5級,對應5~1分,實際分值÷總分=得分率,≥90%為滿意,<90%為不滿意。由手術室護士長每2個月1次向手術醫生隨機發放滿意度調查表,抽查啟用前后各96人。接臺手術時間是指上一臺手術結束至下一臺手術開始的時間,隨機抽查統計啟用前后各60臺接臺手術時間。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CS 14.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均數采用t檢驗,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前準備室啟用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見表1。

表1 術前準備室啟用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2.2 術前準備室啟用前后醫生滿意度比較 見表2。

表2 術前準備室啟用前后醫生滿意度比較
2.3 術前準備室啟用前后手術接臺時間比較 見表3。

表3 術前準備室啟用前后手術接臺時間比較 min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是優化醫院服務、加強內部管理、改善患者體驗的切入點[5]。以往的傳統模式手術室護士僅側重于在手術臺上配合外科醫生手術,而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手術數量的增加均對護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術是一個應激事件,患者極易在術前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應激反應,嚴重者可引起呼吸、循環系統的生理變化,從而影響手術結局及術后機體恢復。本院建立術前準備室,除準備一些必備的醫療設施之外,適時播放輕音樂,給手術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手術等待環境。同時有專職護士負責接待患者,針對性地做好術前護理工作,簡要介紹手術方式、手術大致時間,了解患者需求并解答疑問,對患者的顧慮及時予以心理疏導,使患者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配合手術,患者對手術室的滿意度提高,由啟用前的85%提升到95%。建立術前準備室并啟用,配備專職護士,改進工作流程,除急診手術外的手術患者均由原來的病房送患者改成手術室到病房接患者,避免了接臺手術患者手術時間難以把握的弊端,一方面節約了病區護理人力資源,另一方面手術接臺時間明顯縮短,從啟用前的平均50.1min縮短至41.0min,醫生手術開始準點率大幅提升;手術患者在術前準備室進行相應的術前護理,提高了術前抗生素規范使用率,專職人員即刻備皮,減少皮膚損傷概率,更加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要求,也改變了以往術前準備由病房護士負責,術前準備項目時有遺漏,手術醫生在手術室等待患者上臺的現象。術前準備室的啟用使術前準備完善性進一步提高,使工作環節銜接更加緊密,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手術醫生對手術護理滿意度達到97.9%。
[1]陳菊珍,盧賽芳,周正華.PDCA 循環在完善術前準備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4,13(11):1083-1085.
[2]陳巧女,陳佳,朱紅.術前準備室在手術室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現代實用醫學,2012,12(24):1414-1415.
[3]王俊霞,劉瑞玲,張秀國,等.優質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21):2390-2391.
[4]劉玲,張安美,李景紅,等.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臨床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2(11):99-100.
[5]馬曉偉.轉變模式 求真務實 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深入發展——在全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會上的講話(摘要)[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