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娟,周 臨,付愛萍,李美娟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浙江杭州 310009)
分娩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產力是影響分娩過程是否順利的重要因素,與孕婦身體狀況及精神因素均有關系[1]。如果產婦臨產時精神過度緊張,可影響產程進展,影響分娩的順利進行。不同的產時服務模式對產婦分娩過程影響不一,如何改進現有的產時服務模式,使分娩順暢、安全,改善產婦妊娠結局,是近年來助產方面的研究熱點之一[2]。本院產科將責任制助產模式結合分娩球實施體位管理用于產婦分娩中,并與傳統助產模式進行比較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年齡21~35歲,單胎妊娠。排除標準:多胎,高齡,低齡,有異常妊娠史,伴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伴有精神類疾病。選擇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在本院產科分娩、符合納入標準的11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按照自愿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54例采取傳統助產模式,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30.16±6.12)歲;孕周(40.1±1.1)周;初產婦42例,經產婦12例。觀察組56例采取責任制助產模式+分娩球實施體位管理,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9.17±4.16)歲;孕周(39.5±1.2)周;初產婦45例,經產婦11例。兩組產婦年齡、孕周、孕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助產模式。產婦臨產進入待產室后,助產士按功能制進行護理,協助產婦仰臥位或半臥位在產床上,由1名或幾名助產士同時負責多名產婦的產程觀察及分娩。
1.2.2 觀察組 采取責任制助產模式+分娩球實施體位管理。首先向產婦講解特殊體位的意義,采用圖片、宣傳冊等資料進行分娩知識宣教,由專一的高級助產士進行相關知識的指導。產婦臨產后采取坐位與站位,也可以采取半蹲位,指導產婦未破水的情況下要在病房內活動,盡量避免平臥位休息,保持子宮前傾,家屬參與幫助產婦變換體位。宮口開3cm 后,產婦進入導樂室,助產士一對一陪伴,并給予分娩球配合。指導產婦使用分娩球的方法:如選擇坐在分娩球上,產婦可在分娩球上左右晃動,上下彈坐;站立時將分娩球放在床上,產婦站在床旁,雙手抱住分娩球,身體向前傾斜,將頭靠在球上;將墊子置在地上,產婦跪在墊子上,姿勢同站立位;喜歡蹲位的產婦讓其蹲在墻的一邊,將分娩球靠住墻壁,頂端放在產婦肩胛骨水平。分娩球的大小,采取的姿勢及持續時間,根據產婦不同需求個性化安排,讓產婦使用拉瑪澤呼吸法,并結合分娩球緩解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感[3]。產婦進入產程后,在助產人員的口令下調整呼吸,伴隨子宮收縮節律進行吸氣與呼氣;產程中鼓勵產婦進食,2~4h排尿1次,防止尿潴留影響胎頭的下降,當初產婦宮口開全后、經產婦宮口開4cm 安置產婦于多功能分娩床上,調節床頭高度45~60°,產婦處于坐位或側臥位,待胎頭撥露時調低床頭高度,產婦取膀胱截石位或側臥位屏氣至胎兒娩出。
1.3 評價指標及方法
1.3.1 評價指標 評估兩組產婦產程進展情況、分娩過程疼痛情況、分娩方式、產后出血量及滿意度。疼痛情況按照WHO 標準[4]進行疼痛分級,分為4級。0級:無痛,安靜合作;1級:輕微疼痛,易忍受,可合作;2 級:中度疼痛,難忍受、呻吟不安,合作欠佳;3 級: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不能合作。滿意度調查表自行設置,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3.2 評價方法采用產程圖監測產程進展,觀察并記錄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記錄分娩方式。采用容積法+稱重法統計產后出血量(胎兒娩出后2h內的出血量),胎兒娩出后立即用聚血盆接收,用量杯測定,會陰縫合結束用帶稱的一次性產墊巾直接稱重。分娩結束2h后助產士前往病房訪視產婦,調查產婦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等級資料進行U 檢驗,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產程進展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程進展情況比較

表1 兩組產婦產程進展情況比較
組 別 例數 第一產程/h 第二產程/min 第三產程/min 總產程/h觀察組56 6.03±1.16 39.26±6.27 6.38±2.17 7.01±1.29對照組 54 9.56±1.81 56.17±9.52 6.51±2.28 11.06±2.07 t值 7.01 11.52 0.57 6.90 P 值 <0.01 <0.01 >0.05 <0.01
2.2 兩組產婦分娩時疼痛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分娩時疼痛情況比較 例
2.3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比較
2.4 兩組產婦滿意度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產婦滿意度比較
3.1 探索新的產婦分娩管理與服務模式的重要性 分娩是個復雜的生理過程,與產婦年齡、產次、心理狀況均有關系[5]。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如果處于緊張恐懼狀態,可嚴重影響整個分娩過程的進展。因此如何在產婦待產及臨產后通過合理的干預措施緩解產婦緊張不安的情緒,改善其精神面貌,對產程進展有重要意義。產婦管理與服務模式直接關系到母嬰安全,近年來探索新的產婦分娩管理與服務模式越來越受到臨產醫務人員的關注。
3.2 責任制助產模式結合分娩球實施體位管理可以促進產程進展 責任制助產模式安排助產士對產婦進行一對一的陪護,使產婦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人文關懷與安全感,精神上獲得高度支持;同時聯合使用分娩球對產婦實施體位管理,分娩球可以維持產婦直立的姿勢,在重力的作用下胎頭下降,反射性引起宮頸擴張,接近自然分娩,從而加速產程進展。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產程(7.01±1.29)h,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1.06±2.07)h,兩組總產程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3 責任制助產模式結合分娩球實施體位管理可以減輕產婦分娩時疼痛 本研究使用責任制助產模式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充分緩解了產婦分娩過程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在此基礎上應用分娩球實施體位管理,讓產婦于宮縮間歇期騎坐于球上,能放松盆底肌肉、緩解會陰部神經痛[6];同時產婦可以根據需要變換體位,有效減輕其緊張情緒,緩解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感;分娩球柔軟的表面對會陰體及腰部可起到支撐與按摩作用,緩解了部分壓力,采用自由體位分娩,能夠緩解腰背部的疼痛;分娩球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加上家屬積極參與其中,幫助按摩產婦腰骶部,鼓勵產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產婦的疼痛。從表2可以看出,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這與以往研究結果[7-8]相一致。
3.4 責任制助產模式結合分娩球實施體位管理可以改善分娩結局 分娩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骨盆與胎兒的大小是不變因素,而胎頭位置與產力是可變的因素,胎兒能否順利經過母體產道,除了骨盆及傾斜度外,還與產力、胎兒這兩方面密切相關[9]。因此臨床上對臨產婦進行體位干預,促進產力、產道、胎兒相互協調,以期降低剖宮產率,改善分娩結局。產婦進入活躍期后子宮收縮逐漸加強,產婦坐在分娩球上就像子宮離開脊柱趨向腹壁,這樣胎兒縱軸與產軸就保持了一致,利用胎兒的重力與子宮收縮力形成了一個合力,使胎頭對宮頸的壓迫增加,利于宮頸的擴張,從而第一、二產程明顯縮短,促進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宮產率[10-11];第二產程產床靠背搖高45~60°,產婦雙足蹬于產床腿架上,產婦大腿向上極度屈曲,并緊靠腹部,小腿充分外展,增大骨盆出口的經線,也有利于經陰道自然分娩,縮短了第二產程。責任制助產模式,助產士對產婦面對面目光與語言交流,可消除產婦恐懼心理,產婦能夠順利配合醫護人員完成分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5 責任制助產模式結合分娩球實施體位管理可以提高產婦對助產服務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責任制助產模式聯合分娩球實施體位管理后,產婦產程明顯縮短,疼痛感有效減輕,剖宮產率下降,產后出血量減少,產婦對助產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表4 顯示,觀察組產婦滿意率達98.2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4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1]陳燕,郝剛華,蒲慧然,等.責任制助產模式結合體位管理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5):238-239.
[2]邵彩云.產時服務模式的轉變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6):817-818.
[3]袁春.助產責任制護理模式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2):1428-1429.
[4]唐麗春,黃啟云,李冬如,等.助產士全程陪伴分娩的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4(16):125-126.
[5]郭悅,王戰云,鄒磊,等.責任制助產方案聯合分娩球對孕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6):1317-1318.
[6]陳改婷,張靜濤.連續性助產護理的現狀與發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1):117-119.
[7]Taavoni S,Abdolabian S,Haghani H,et al.Effect of birth ball usage on pain in the active phase of labo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Midwofery Womers Health,2011,56(2):137-140.
[8]張蕾,張浩,于樹靜,等.應用分娩球緩解分娩疼痛的觀察[J].河北醫藥,2015,35(9):1380.
[9]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92.
[10]周紅,王曉黎.陪伴待產及調整待產姿勢對降低剖宮產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812-813.
[11]李晶,紀艷潔.立式體位對分娩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