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丁一 丁英俊
【摘 要】學生思維能力與他們的生理發展水平和心理發展都有直接聯系,只有科學地根據學生成長階段的特點來安排學習內容,才能使學生愉快地接受各種知識。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學校和家庭做好合理的層次銜接,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來進行學習和輔導。
【關鍵詞】學段 思維能力 學校影響
新課標要求的是在培養人才時要采取“以人為本”的方式,由于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在生理和心理發展中也會存在差別,因此作為學校和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思維特征入手,根據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來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避免出現拔苗助長的現象。
一、各學段學生的思維特征
各學段學生指的是小學、中學和高中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由于生理發展的原因,各階段的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小學生由于年紀小,接觸的事物不多,因此只能接受形象思維為主的知識,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主要以識字為主,并且很多都是從身邊最熟悉的事物開始。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在朗讀時,只能以兒歌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開始學習朗讀長一些的課文,在語言學習方面,開始學習寫一些長句子,為以后的寫作打基礎。到了高年級,身心已經得到全面發展,對生活中的一些事具有判斷力,這樣才能學習更為深奧的語言知識,在能閱讀長篇文章的基礎上學習寫作文,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到了初中和高中,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就能在掌握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學習更多更廣泛的人文知識。
在數學方面也是一樣,從低年級開始,利用形象思維認識數學的基本概念,通過比較大小多少這樣的基礎方式,逐步發展到抽象思維的水平來解決數學問題。
二、各學段學生思維目前存在的差異
就目前來看,由于家庭環境以及家長所受的教育水平不同以及各地各學校的教學情況不同,使各學段學生思維發展不均衡,進入到初高中之后出現的差異更大。
以語文學習為例,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制定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方式是一年級開始學習認字和拼音,二、三年級開始學習寫句子,四、五年級開始學會在閱讀中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并寫作。進入初中之后,重點學習閱讀和寫作。
但是目前出現的情況是,有些孩子在家里或者幼兒園里已經認識了不少常用字,有的還掌握了拼音,這樣的孩子進入到小學后,教師如果還是按部就班的教學,學生就會產生吃不飽的感覺。因此常常在課堂上走神,出現游離狀態。如果教師兼顧了這些識字量多的學生,對于那些在家庭沒有學會認字的學生來說,又會使他們和識字多的學生產生更大的距離。
這種情況到了初中就會出現更大差異,有的初中一年級學生識字量達不到小學四五年級的標準,閱讀能力也不達標,朗讀課文常出現斷斷續續或者多字漏字的情況,這主要是許多字不認識的緣故。還有的甚至連拼音的拼讀和拼寫也未能掌握,學習新字也有困難,這樣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這就是我國目前存在的母語危機,也是大多數學生不喜歡語文的主要原因。
由于對文字的掌握不夠,在利用文字寫作時就更困難,一些常用字不會寫,多音字不會區別。有的學生寫作文全靠模仿作文書上的范文,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這種狀況隨著年齡增大并不能得到改善。
如果細究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家庭,另一方面是幼兒園。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長對于孩子的智力開發比較重視,他們在孩子尚未出生時,就到處搜集一些關于胎教、早教的資料,然后科學地養育孩子。在孩子一歲之前,就教孩子認識色彩、水果之類,了解日用品的名字,一歲多就開始給孩子講故事,兩歲就教孩子認字。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識字、說話方面都明顯高于同齡的孩子,并且由于從小聽故事,長大后對語文的興趣也濃,語言表達能力強。
另一個方面是有些幼兒園的教學方式,有些幼兒園大班,教師也開始教會孩子一些簡單常用的漢字,有的還教會孩子筆畫名稱以及拼音中的聲母韻母,甚至一些唐詩中的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這樣的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后能迅速掌握拼音,學習漢字也比較快。無形中就走到別人前面去了。
與這種情況并存的是另一種家庭和幼兒園,一些家長在養育孩子方面,只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對于智力的發展漠視,總以為孩子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會了。有的家長要學習外國經驗,讓孩子自由發展,什么都不教,甚至在幼兒園教師教孩子一些簡單漢字,這些家長也認為不適合而橫加干涉。
一些幼兒園也一直按照國家規定,在幼兒園盡量讓孩子玩,不教他們知識。
目前,我國的幼兒園除了國家創辦的之外,還有一半是民間人士創辦的,這些人有自己的教學方式。其中大多數為了迎合社會潮流,進行智力開發,教孩子一些知識。
當這樣兩種家庭和兩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最后被安排到同一個班級上,問題就出來了。現在的班級都是超級大班,最少有五十多人,因此,這樣同年齡而不同思維的孩子在一起學習,智力開發早的就處于領先地位。這種狀況一直存在著,就造成學習上的差異。
三、學段思維特征與學校層次銜接的改善方式
改善目前這種學生思維特征和學校層次銜接的有效方式,必須從幾方面做起。
在家長方面,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采取適當的方式,過早過晚都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和思維發展。有些人盲目地追隨西方國家的早教方式,沒考慮到英語教育和漢語的區別,另外孩子在中國學習就要用中國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銜接成功。用外國的早教來進行中國式學習是行不通的。
在國家方面,應該規范幼兒園教學。雖然幼兒園小學化有些過分,但孩子在五歲時進行漢字教育對孩子沒什么傷害。像漢字的造字法,在大班開始認識對于以后的學習有利無害。一些優秀的唐詩,早一點學會朗讀可以增強記憶力。
在學校方面,目前采用的小學生入學年齡全國統一都是六周歲,以出生月份八月底為界,這樣的方式很不科學,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五周歲達到一年級入學標準就應該讓孩子入學。那些思維能力有些滯后的應該允許他們晚一點入學,這樣一個班的學生智力水平差距不大,才方便教師教學 。也可以杜絕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早點入學,趕在九月前強行出生這樣的鬧劇。
總之,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就要根據孩子自身的特征安排他們的學習,不能使用同一年齡這個標準來安排。
【參考文獻】
[1]胡海鷗.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D]. 湖南師范大學,2012.
[2]褚美霞.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2006 .
[3]酒明衍.初高中學段的銜接研究[D]. 西南師范大學,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