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月 侯恒聲 林少平 利小紅 覃月新
黃秀月:女,大專,主管護師,科護士長
以往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術后患者常規去枕平臥6 h,是為了預防腰麻術后腦脊液滲漏引起的頭痛。腰麻后頭痛發生率約為3%~30%,與穿刺針粗細和穿刺技術有明顯關系[1]。隨著穿刺針改進、筆尖式腰麻針的問世和穿刺技術“針內針法”的出現,腰麻后去枕平臥頭痛的發生率顯著降低[2]。本研究總結了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剖宮產術后2 h 頭部墊枕、腰骶部墊水墊體位患者的生命體征、頭痛、舒適度及皮膚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住院需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剖宮產手術產婦200 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愿意參加實驗),年齡23~31 歲。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為初產婦,年齡、語言表達能力、體重、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且有可比性。均無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手術史,無椎管內麻醉禁忌證,術前無頭痛及頸部、腰部疾病。
1.2 方法 患者術前常規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鈉0.1 g、阿托品0.5 mg 后入手術室,兩組產婦麻醉方法相同,使用聯合穿刺針25 號細針穿刺,術中平穩,過程順利。術畢返病房監測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觀察組術后去枕平臥2 h 予墊枕,不限制頭部活動,同時協助產婦翻身將水墊墊于腰骶部下方,2~3 h 翻身更換水墊。對照組常規去枕平臥6 h(限制抬頭等頭部活動)。術后觀察記錄兩組產婦生命體征、頭痛、舒適度及皮膚受損情況。
1.3 評價指標 凡頭痛于坐立時誘發并加重、平臥時減輕為低壓性頭痛;頭痛于術后平臥時誘發,加重或緩解與體位無明顯關系者為腦膜刺激性頭痛即高顱內壓性頭痛;頭部懸空感、頸痛、腰背痛、疲勞等其中1 項為不舒適;腰骶部皮膚潮紅、水泡等其中1 項為皮膚受損。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2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病人術后舒適度、皮膚潮紅情況比較 (例)
術后臥位護理是手術患者主要護理內容之一,若臥位不適直接影響到術后患者的康復。傳統的術后護理模式“去枕平臥6 h”,平臥時間太久,患者常感到不適,當皮膚的垂直壓力高于32 mmHg,并持續作用不緩解4 h 以上,組織就會發生缺氧,血管塌陷、形成血栓,導致壓瘡的發生。由于產婦長時間處于同一體位,會產生腰酸背痛、受壓皮膚損傷、肢體麻木或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腹脹等不適[3]。剖宮產術后去枕平臥6 h 是從產婦返回病房的時間開始計時,但產婦從術前準備、手術、術后觀察,到返回病房平臥的時間已有2 h 左右,再加上術后的6 h,受壓部位已遠超過了正常組織的耐壓時間;另外,術中麻醉和術后使用鎮痛泵,患者的下半身尚未完全恢復知覺,腰骶部的壓力更重,大大降低了皮膚的感覺功能,易造成皮膚的受損;再因術后產婦疲倦,留置尿管的不適及切口的疼痛,不愿意變動體位,產婦絕大多數時間依然處于平臥狀態,且出汗較多時,受壓皮膚被汗水浸漬又可加重皮膚的損傷。從解剖學來看,正常人脊柱有4 個生理彎曲,頸椎前曲,胸椎后曲,人們常習慣用枕頭墊起頭部,使頭部與軀體保持平行,當去枕時頭部低于軀體,頭頸部懸空,頸部和腰部肌肉均保持僵硬狀態,時間稍長患者就會感覺極度不適,尤其是孕產婦,大多生理彎曲過度前屈,手術時及產后長時間臥床更容易發生腰痛[4],故常抬頭張望或自行用前臂墊高頭部或自行縮短去枕平臥時間,又受到醫護人員干預而心中不爽,甚至影響術后的恢復。去枕平臥位6 h 為強迫體位,不符合生理習慣。葉青林等[6]認為采取充氣式腰枕結合屈膝屈髖位行剖宮產術取得理想效果[5]。
本研究術中麻醉穿刺使用聯合穿刺針25 號細針,為筆尖式側面開孔,對硬脊膜損傷小,腦脊液外漏顯著減少,腦脊液外漏不會致顱壓明顯降低,從而不會引起低顱壓性頭痛。術后去枕平臥2 h 后頭部墊枕、腰骶部墊水墊的臥位改良方法,一方面利于產婦回心血量的增加及腦部的血液供給,具有防止血壓下降和維持麻醉后母體循環系統穩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既保證了術后生命體征的平穩又符合生理習慣,產婦感覺舒適;腰骶部墊水墊,由于水墊面料光滑內充液體,吸熱性強,將其墊于產婦腰骶部,有效降低身體與床接觸部位的溫度,保持皮膚干爽,減小與皮膚的摩擦力;再因水墊呈波浪狀,與皮膚直接接觸面積少,透氣性增加,起到降溫、散熱、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等作用,克服了因氣溫升高、出汗摩擦等易發生皮膚損傷的誘因,還可借助水墊的彈性及內充液體的波動作用,間歇性地緩解局部組織受壓狀況,使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從而減少皮膚受損的發生。
總之,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剖宮產術后去枕平臥2 h 予頭部墊枕、腰骶部墊水墊的臥位改良方法是可行的,避免了強迫體位,減輕了產婦不必要的痛苦,舒適度增加,從而提高產婦的身心康復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M].3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97.
[2]鄧學軍,劉文領,韋志儒,等.左布比卡因在腰-硬聯合麻醉中的應用[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7,26(2):90 -92.
[3]朱黎明,剖宮產術后6 小時內運動與體位干預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09,16(5B):42.
[4]高義云,韓江琴.術后不同臥床體位對腰-硬聯合麻醉后頭痛及腰痛發生率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9,5(11):84-88.
[5]葉青林,文建林.充氣式腰枕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7):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