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理麗 繆燕華 宦美云 李 芯 黃 琴 卞靜潔
包理麗:女,本科,主管護師
分娩不僅是個復雜的生理過程,而且深受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等干擾,影響分娩方式和新生兒安全。初產婦雖然了解一些分娩知識,但真正進入產程仍感焦慮、緊張、恐懼、抑郁等,影響分娩時宮縮,過度放大分娩時疼痛,導致剖宮產率上升[1]。“保護、支持、促進自然分娩”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提高初產程分娩質量亦是產房護理人員關注的焦點。蔡彬媚等[2]對初產婦進行產前模擬分娩授課,發現可明顯降低剖宮產率,提高自然分娩率。鄔白紅等[3]對初產婦實施模擬分娩培訓,有效縮短產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和醫院滿意度。為此,我科對初產婦實施分娩模擬,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1 ~12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0 ~33 歲,平均(25.34 ±5.23)歲。孕周37 ~42 周,平均(38.75 ±1.62)周。體重指數21 ~29 kg/m2,平均(25.73 ±4.27)kg/m2。文化程度:小學19 例,初中42 例,高中39 例,大學20 例。初產婦均為單胎妊娠,頭位,產前評估胎兒、初產婦正常,可行自然分娩,無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并與初產婦及配偶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將患者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初產婦的年齡、孕周、體重指數、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圍產期常規護理,即接受孕婦學校教育,定期到門診行產前指導和檢查,住院分娩期間給予產科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分娩模擬,具體情況如下:
1.2.1 分娩模擬授課 初產婦從孕35 周起接受分娩模擬知識和體驗。產科主診醫師向初產婦介紹自然分娩的生理過程(見紅、胎膜破裂、子宮收縮、宮口擴張、胎頭下降、胎兒娩出等)、初產婦配合事項等,講解剖宮產的指征、手術風險、麻醉風險等,強調剖宮產分娩的新生兒由于缺乏產道擠壓、旋轉等導致運動協調能力差,可能并發呼吸窘迫綜合征等風險。三級崗護士組織初產婦觀看自然分娩教學片,并詳細講解初產婦入院至出院的就診流程,解答初產婦及家屬疑問。
1.2.2 產科入科模擬 研究人員于初產婦孕35 ~36 周時預約進入產科模擬住院流程。產科責任護士全程陪同初產婦,首先自我介紹,熱情歡迎初產婦到醫院分娩,與初產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其次介紹產科主任、護士長和床位醫師等,帶領初產婦至所在床位,由包床醫師詢問病史,責任護士執行醫囑,并陪同初產婦行入院檢查。講解住院期間注意事項,提倡母乳喂養,指導產后康復等。最后責任護士陪同初產婦及家屬辦理出院手續,交代出院注意事項等。
1.2.3 產房分娩模擬 產科入科模擬期間,責任護士與產房聯系進行確定分娩模擬日期,并護送初產婦至產房。產房護士長介紹分娩環境、產程、無痛分娩等,監測胎心,并給予鼻導管吸氧,讓初產婦躺在分娩床上,體驗分娩時的體位感受。第一產程時初產婦可采取自由體位臥床,也可根據需要在產房走動,講解宮縮的特點、監測胎心的意義等,進食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如巧克力、紅牛多功能飲料等,根據產程指導初產婦選擇科學的呼吸模式,如胸式呼吸、淺而慢加速呼吸、淺呼吸等。第二產程時由助產士協助初產婦躺在分娩床上,交代此產程的生理過程、配合事項等,重點講解注意力集中、身心放松、發力技巧等,選擇適宜的呼吸方式,如閉氣用力運動和哈氣運動等,促進胎兒輕松娩出。第三產程時及時表揚、鼓勵初產婦順利生產,第一時間讓初產婦看見新生兒,并讓新生兒臉蛋與初產婦面頰親密接觸,鼓勵早吸吮、多接觸,嚴密觀察2 h 無異常后,護送回病房并與責任護士交班。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初產婦分娩方式、產程、新生兒1 min Apgar 評分,觀察兩組入院時、分娩前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2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 或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初產婦分娩方式比較(表1)

表1 兩組初產婦分娩方式比較(例)
2.2 兩組產婦產程比較(表2)
表2 兩組初產婦產程比較(±s)

表2 兩組初產婦產程比較(±s)
注:1)為t 值,2)為t′值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h) 第二產程(min)60 7.64 ±1.41 52.92 ±12.93對照組 60 8.72 ±1.62 61.92 ±7.15統計量 3.8951) 4.7182)試驗組<0.001 <0.05 P 值
2.3 兩組新生兒1 min Apgar 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1 min Apgar 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新生兒1 min Apgar 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Apgar 評分試驗組60 9.56 ±0.65對照組 60 9.08 ±0.86 t′值3.449 P 值<0.05
2.4 兩組初產婦分娩前SAS、SDS 評分比較(表4)
表4 兩組初產婦分娩前SAS、SDS 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初產婦分娩前SAS、SDS 評分比較(分,±s)
注:1)為t 值,2)為t′值
組別 例數SAS SDS試驗組60 40.88 ±4.64 41.68 ±5.07對照組 60 44.76 ±4.22 45.64 ±3.87統計量 6.2261) 4.0891)<0.05 <0.05 P 值
分娩是人類正常的生物學過程,但我國剖宮產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區高達60%,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15%[4],因此,改善孕產婦的分娩方式是醫務人員面臨的重要課題。醫院陌生環境和分娩對初產婦來說是強烈的不良應激源,初產婦易出現焦慮、緊張、恐懼、抑郁等不良心理反應,影響分娩過程。鐘蓮[5]通過產前孕婦調查,分析孕婦不良心理(焦慮、恐懼、抑郁等)與分娩方式密切相關,而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明顯降低剖宮產率。試驗組分娩方式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第一二產程明顯短于對照組,說明分娩模擬在初產婦的分娩過程中具有積極作用。分娩模擬是一種新型的產前護理服務,分娩模擬授課,使初產婦了解分娩的生理過程,產科入科模擬則使初產婦初步熟悉住院環境和流程,而產房分娩模擬初步與助產士建立良好關系,從而有助于為初產婦提供更加優質護理服務[6]。分娩雖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但初產婦的分娩知識零碎,缺乏系統的醫學認識和分娩經歷,且分娩過程充滿許多未知的高風險因素,部分初產婦由于無知、恐懼、焦慮等會選擇剖宮產。分娩模擬較為全面提高初產婦的醫學知識,糾正社會傳言的錯誤認識,如剖宮產的孩子智商高、體育能力強、產婦風險低等,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試驗組不僅提高初產婦的認識能力,而且增加了分娩經歷,對醫院環境和分娩過程不再感到陌生、恐懼等,如對宮縮痛、破膜、見紅、產房其他產婦的喊叫等具備了一定的免疫力,通過神經內分泌機制,增加子宮收縮和血流量[7],有助于縮短產程和改善新生兒1min Apagar 評分。任秀瓊等[8]發現獨生女孕婦普遍對分娩缺乏心理準備,存在焦慮、緊張、恐懼等負性心理,而給予圍產期全程護理干預可明顯緩解焦慮、抑郁,改善產科分娩質量。初產婦通過分娩模擬,不但在心理上做好準備,而且在身體上、分娩技巧和知識儲備等方面均作了充足準備,更加自信、樂觀面對分娩,有效減輕產前焦慮、抑郁狀態。康玉蕊等[9]在門診對孕婦進行全面健康教育,并給予觀看視頻、真人演示和模型練習等角色體驗,可明顯改善孕婦的焦慮水平。本研究通過分娩模擬授課讓初產婦充分進行了角色體驗,而產科入科模擬和產婦分娩模擬使初產婦身臨其境,增加分娩經歷,提高心理素質,且護理人員和醫師建立了初步的良好人際關系,均有利于緩解初產婦的不良情緒。分娩模擬增加護理人員工作量,而目前醫院大多護理人員不足,分娩模擬的流程、制度不完善,如研究人員交際水平、專業素養、倫理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影響本研究結果,需要以后不斷完善、提高。
總之,分娩模擬有效改善初產婦的分娩方式,降低剖宮產率,縮短第一、二產程,改善焦慮、抑郁水平,值得在產科應用。
[1]吳春花.產前教育對初產婦健康認知行為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齊魯護理,2014,20(2):122-123.
[2]蔡彬媚,陳敬國,鄂桂娟.產前模擬分娩授課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3,12(4):24-26.
[3]鄔白紅,熊 丹,戴曉梅.模擬分娩在臨床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4):3351-3352.
[4]田紅霞,康笑冰,張 丹.孕婦對分娩方式的認知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江蘇醫藥,2014,40(7):855-856.
[5]鐘 蓮.孕婦產前心理狀況與分娩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7):2709-2711.
[6]袁瑞芳,趙麗婭,王冬艷,等.分娩前模擬體驗對初產婦分娩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8):1253-1255.
[7]項旭慧,嚴敏嬋,江雪娟,等.互動式模擬分娩方式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醫院管理論壇,2014,31(2):42-44.
[8]任秀瓊,楊康春,馬 妮,等.全程護理干預對獨生女產婦心理狀態及分娩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11-13.
[9]康玉蕊,戎惠娟,許艷蕾,等.角色體驗對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