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課外閱讀對于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除了在學校里閱讀以外,家長在家中對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也是十分關鍵的,家長要幫助孩子選擇健康的書籍,并指點他們正確的閱讀方法,用各種方法激起他們廣泛閱讀的興趣,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課外閱讀;家長;指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他們對課外讀物的興趣,對于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都是很有好處的。除了在學校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引導孩子閱讀以外,家長在家中也應該給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一定的輔導。家長可以指導學生選擇健康的課外閱讀書籍,并教給孩子正確的閱讀方法,給孩子創造閱讀的機會并調動他們積極閱讀的興趣。
一、選擇健康的閱讀書籍
給孩子選擇什么樣的課外閱讀書籍,這是家長首先要考慮的,因為并不是每一本書籍都適合給孩子閱讀的。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學習的程度為孩子挑選一些適合他們年齡段的優秀書籍。例如孩子學習的是西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本,在課本里有《巴金寫給家鄉孩子的信》等課文,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其實還有其他大作家也都寫過給孩子們的信,比如冰心就曾經寫過《寄小讀者》,可以激起孩子對這方面的興趣,轉而進行閱讀。又如學到《惠崇春江曉景》、《清明》等古詩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其實在唐詩里還有很多描寫四季的詩歌,除了寫春季以外,還有描寫秋季的《山行》和描寫冬季《江雪》等,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去唐詩中尋找還有哪些詩歌也是用來描寫四季的。
這樣的課外閱讀選擇的都是和課本緊密相關的健康讀物,不僅能夠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更能夠讓孩子有針對性地讀到好作品。
二、教給正確的閱讀方法
除了給孩子指點如何選擇課外讀物以外,家長還必須指導孩子正確的閱讀方法,好的閱讀方法能夠幫助孩子更快地掌握書中的內容,而不是浮光掠影、一帶而過。
家長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書籍,并將書籍中的相關內容通過復述、講故事等方法講給家長聽,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對于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書籍,例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家長還可以選擇其中經典的故事,和孩子一起排演成短劇,并鼓勵孩子在學校班會的時候組織小伙伴們一起表演。
除了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外,家長還可以通過閱讀課外書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家長可以對書中的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提出討論,啟發孩子獨立閱讀并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閱讀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之后,家長可以啟發孩子思考里面的鐘樓怪人究竟是美還是丑,進而引發孩子思索善惡美丑之間的辯證關系。
家長還可以通過指導孩子撰寫讀書筆記來培養孩子的歸納能力,幫助孩子養成在閱讀時記錄筆記的好習慣,以加強對書籍的記憶。例如在閱讀《悲慘世界》等人物關系復雜的書籍時,家長可以指導孩子為書籍中的主人公畫出關系圖,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清書中的人物關系,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
三、調動積極的閱讀興趣
對于閱讀來說,激發興趣比強迫孩子閱讀的效果會更好,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來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例如對于那些崇拜英雄的孩子,家長可以給他們講述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如岳飛、戚繼光抗擊頑寇的故事,用精彩的故事片段吸引住學生,而到了關鍵的時候則停住不說,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相關的書籍來閱讀。
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去閱讀,例如在介紹《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類書籍的時候,家長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小問題,例如“燈為什么會亮”等,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自己在書中尋找答案。
四、創造隨時的閱讀機會
閱讀的好習慣不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就能夠養成的,家長要讓孩子養成隨時隨地都閱讀的好習慣,那就要隨時隨地激發孩子求知的欲望,例如帶著孩子玩玩具飛機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有一本童話書講的是會開飛機和坦克的舒克和貝塔的故事,問孩子想不想閱讀;在動物園游玩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這些動物的身上還有很多好玩的小故事,在《動物的故事》會詳細說的。通過這樣的循循善誘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們自發閱讀。
除了多鼓勵孩子閱讀外,家長自己也要做好榜樣作用,要在家中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每天晚上都陪伴孩子安靜地閱讀書籍,并隨時和孩子討論書中的內容,回答孩子的問題。
五、結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讓孩子養成積極閱讀課外讀物的好習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必須要有極好的耐心,要發揮故事的魅力,用動人的故事引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在鼓勵孩子閱讀的同時也要輔導好孩子正確的閱讀方法,并經常和孩子討論書籍中的問題,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并從讀書中感受到親子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鄧世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體會與反思[J].新課程導學,2014,(19).
[2]張志強.家長提高孩子課外閱讀水平之管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4).
[3]熊鳳珍.如何指導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