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風 李艷梅
高效教學是指在教師教學實踐中,通過對教學資源的整合,教學語言和方式的設計、教學難點的把握等程序,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枯燥無味,無法適應新課改對我們提出的要求。高效課堂是每位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我在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中總結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學的幾種有效方式。
當我們以新課程理念重新審視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時,不難發現:傳統的政治課堂因過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強調道德觀念的灌輸和行為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作為生命個體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學生自由自覺的活動,也疏忽了學生所處的現實生活,結果帶來了教學中重知識輕生活、重認知輕情感、重服從輕自主等傾向。高中思想政治課應如何克服這些偏差,煥發應有的活力和靈性呢?
一、精彩設問,巧妙導入
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學要求我們從理論分析到情景設置,必須精彩設問,巧妙導入,緊抓學生的注意力和需求點。一線教師在設計備課時,要精心設計好每一個導入問題,這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有重要作用。
比如,學習人教版《經濟生活》中的“價值規律”相關內容時,我先給出一段材料:“2007年,我國許多人盲目加入到新股民的隊伍。然而,2008年1月21日,股市上證指數突然下跌5.14%,并于23日,再跌7.22%,幾百支股票跌停,股民損失慘重。”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股市大跌呢?是什么在幕后操縱著股市的升降呢?問題一出,同學們立刻展開激烈的討論,我適時誘導進入新的學習內容,最后大家通過學習新知識明白了:“價值規律才是股市暴跌的根本原因”。
通過有效的教學語言設置精彩設問,不但保證了同學們的連貫性思維,而且有助于同學們將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形象化,最終完成對知識的理解生成、掌握運用。
二、關注時事,學以致用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及時捕捉一些時事熱點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教師要鼓勵同學們常看新聞,關注時事,并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時事評析,當同學們發現自己能學以致用對事物提出自己的見解并得到老師的贊賞時,就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好政治課的信心。
譬如,針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利比亞的打擊這一事件,我讓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說說自己的看法,許多學生能從經濟方面闡述,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諸國對石油經濟的依賴;從政治角度,則反映了美國繼續維持其世界霸權的政策。
高中政治教師有必要把當前熱點問題同教學內容相關的理論聯系起來,巧妙地引入課堂,讓同學們通過討論,達到啟迪心智,激發求知欲的目的。
三、突出教學的情感性和自主性,營造獨具靈性的生命課堂
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識活動與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新課程理念的思想政治課突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統一,從而把情意活動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治教師應自覺地適應這一轉變,營造獨具靈性的生命課堂。
1.充分尊重、信任和關愛學生.在和諧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實現平等交流與對話
利用豐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深入的心靈溝通與對話,并加以理性引導,達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矯正與升華。實踐證明,教師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對話,分享彼此的思考與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與體驗,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實現共同發展。
2.創設情境,以境促情.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中實現情感共鳴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設計特定的情景和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積極磋商是促進建構性學習的兩個主要途徑。情境教學是主體在積累了一定的親身閱歷和感受的基礎上,借助所遇情境、他人的表達和自己的想象去領悟表達者生活閱歷、生存狀態及其人生意義。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完成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的一種有效途徑,恰當的情境設置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進他們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實現教學的正遷移,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情境的創設可以通過生活問題、實物演示、畫面再現、音樂渲染、語言描述、表演體驗等方式進行。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中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溫伯格所說:“很重要的一個素質是‘進攻性,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進攻性,而是對自然的進攻性,不要安于書本上的答案,而要去嘗試一下,發現有什么與書本不同的東西。”這就是說,要鼓勵和指導學生敢于標新立異,對學生獨樹一幟、獨創一說的想法和做法,要給予肯定與支持。
新課改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路漫漫其修遠兮”。但無論有多少疑惑和猶豫,新課改對我們教師是一場新的學習教育理念,新的師生定位,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如何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改理念,讓教學真正著眼于長遠發展,真正走進學生心靈,這需要我們教師以智者和勇者的氣魄及膽量邁出改革和實踐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