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漢伍
【摘 要】課堂練習是教師設計的以學生為訓練主體的練習。他具有激情、啟發、嘗試、鞏固、熟練等多項功能,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關鍵詞】有效;練習;課堂;設計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們必須有效合理地設計課堂練習題。
精心設計練習題,教師一定要根據班上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教材內容的編排意圖,對教材里的習題做適當調整、組合、補充,使之能有層次性,針對性,多樣性,開放性,實踐性,能從質量方面滿足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需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下面就課堂教學中如何巧設練習題談幾點認識:
一、循序漸進,突現層次性練習
設計練習要按照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把練習內容劃分成不同層次,每個層次各有重點。第一層主要以初步形成技能為主,練習時基本的單項的,帶模仿性的,第二層以鞏固技能為主,使學生把掌握的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中去,此時練習可以反復進行,達到一定得熟練程度,第三層以僅能的發展為主,使新知識得到進一步理解,舊知識得到鞏固,思維得到啟迪,智力得到發展,此時應設計一些綜合性的難度較大、較靈活的題目。這樣既能體現習題的坡度,又能滿足不同思維層次的學生需要。
二、結合實際,注重針對性練習
設計練習題,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重要內容反復練,難點內容著重練,易出錯的內容突出練。例如,在學習“分數除法”時,經常容易出現一些錯誤,針對容易錯的地方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判斷題: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使他們知道錯在哪里,從而達到全面完整地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識。
三、變換形式,注意多樣性練習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一般有口答、板演、筆練、操作等形式練習,設計練習要根據小學生好奇、愛動等特點采取靈活多樣性的形式,如:游戲、找朋友、比賽、填空、改錯、選擇、操作等,這樣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四、增設開放,注重創新性練習
條件開放即題目的條件不充分或多余時,讓學生在審題時,增設必要的條件或選用某些條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策略開放是指題目的解法并不唯一,結論不唯一,即解題策略是多樣的。例如: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題目:用一根長24米的繩子圍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同學們發現要算長方形的面積還缺少條件:它的長和寬,當學生討論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后,再讓學生作一比較發現當長方形的周長不變時,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這樣促進了學生思維開闊性發展。
五、動手操作,注重實踐性練習
大量研究表明人們的創新不僅需要豐富的書本知識,更需要廣泛的實踐活動,教材中安排了一定的實踐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操作性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一道題:用24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呢?學生覺得有難度,這時我就讓大家動手操作,引導他們用小正方體教具擺長方體,結果同學們擺出了不同形狀的長方體,而且在擺的過程中很清楚地知道了長方體的長、寬、高,通過親自動手操作,順利地解決了這道題。這種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能明顯看出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新探索意識,而且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六、課堂練習要適量
任何練習都要表現為一定的信息量。課堂的時間有限,量多了學生“吃不了”,量少了,學生“吃不飽”。因此要衡量練習量于任務、時間的關系,做到分量適合,讓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完成。我在教三年級下冊《可能性》一課時,我設計的練習題,讓學生在10分鐘完成,結果,學生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而且做的相當不錯。由此可見,練習量的多少相當重要。
七、課堂練習設計要多效
1.多道刺激——求強效
練習如何作為強信息傳遞給學生,不只需要一定的量作保證,還有賴于傳遞信息的多渠道。若單道傳遞,只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局部興趣區,去的強效。
2.及時反饋——求速效
課堂練習趁熱打鐵,本身就存著反饋及時的優點,一節課中的多次練習不僅能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由生疏變為熟練,還能將學生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形成越練越好的反饋,其速效是明顯的,尤其是有針對性的練習,把知識的缺漏及時彌補,更有速效之優。
3.因材施教——求全效
一個教室幾十個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若以大多數中等生為準設計練習,置兩頭不顧,則會造成學困生完不成,優等生受束縛,這樣,就不能獲得大面積的收獲。
總之,練習只是手段,讓學生在課后得到鞏固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數學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課堂練習,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樂中得到學習,得到鞏固,增強練習的有效性。精心設計練習題不僅能使學生扎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數學中的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數學技能,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學好數學的機會,特別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