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教育觀點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邏輯思維能力,是正確、合理地進行思考的能力,它在能力培養中起到核心的作用,是學習數學理論、運用數學知識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他們的思維由形象思維發展為邏輯思維,并由經驗型邏輯思維,順利地轉化為理論型思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培養;思維;能力;素質
數學思維是針對數學教學活動而言的,它是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應用和推廣等一系列工作,以獲得對數學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性的認識過程。下面我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化抽象為直觀,促進學生思維
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因此,在教學時,應注意由直觀到抽象,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
二、聯系新舊知識,發展學生思維
聯系舊知,進行聯想和類比。舊知是思維的基礎,思維是通向新知的橋梁。由舊知進行聯想和類比,也是尋求正確思維方向的有效途徑。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引伸和發展。每教一新知識都盡可能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
三、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小學生的獨立性較差,他們不善于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范、引導、指導,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獲得一些思維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激發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思維的活躍狀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提出深淺適度,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這樣就將每位學生的思維活動都激活起來,通過正確的思維方法,掌握新學習的知識。
四、堅持啟發教學,調動學生思維
教學中要充分重視教材中例題和練習中“也可這樣算”、“看誰算得快”、“怎樣算簡單就怎樣算”等提示,指導學生通過聯想和類比,拓寬思路,選擇最佳思路,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發展思維要在學生積極思維中才能實現。啟發式教學注重展現知識發生過程,創造情境,啟發學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判斷、推理等,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得出結論。因此在教學中,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思維能力。教學中注意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可以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例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啟發學生聯想起倍數應用題,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啟發學生聯想起分數應用題……這樣可以調整和完善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從幾倍的“幾”到幾分之幾的“幾”,到百分之幾的“幾”,從而使之連成一個整體,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廣闊性,也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
五、加強逆向應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訓練,提高逆向思維能力
相當一部分學生,往往只習慣于從左到右地運用公式和常規的正向思考,一遇“正道”受阻時,就顯得一籌莫展。所以在教學中,注意經常對學生進行逆向應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訓練,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引導學生去做與習慣性的思維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左推不行時,就考慮右推,或左右一起推。許多問題按“常規”看,似乎到了“疑無路”的境界,但通過逆向思維就會豁然開朗,喜見“又一村”。可見,提高逆向思維能力,將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全面、合理,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從逆向思維去思考問題的習慣后,思路豁然開朗,分析法的思維過程,比較切合學生的思維實際,為學生所樂于接受,且易于找到解題的途徑。
六、總結
數學教學與思維密切相關。因此,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在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努力中,不僅要考慮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還要深入研究數學科學、數學活動和數學思維的特點,尋求數學活動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應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只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通過各種手段,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會有所成效。
作者簡介:
杜彥峰(1977.10~),男,漢族,大學本科學歷,教學管理專業,現任職于保定市清苑區魏村鎮田莊小學,小學高級教師,在2008年度榮獲縣級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在2010年度榮獲鄉級優秀教師稱號,在2013-2014年度榮獲縣政府嘉獎獎勵,在2014-2015年度榮獲縣政府三等功,獨立創作的學術論文,課件等曾多次獲得省、市級獎勵。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