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司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公司法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采取案例教學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的需要。文章對案例教學法在公司法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介紹,總結出案例教學在公司法教學活動中的重大積極作用,并針對公司法中的案例教學法提出兩方面的改善意見。
【關鍵詞】公司法;案例教學法;教學研究
一、公司法與案例教學方法
公司法的發展是市場經濟發展在法律制度層面上的體現,世界公司法的發展體現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后,我國也有了自己的公司法,并隨著社會的發展多次進行修訂,不斷發展完善。作為與市場經濟緊密聯系的一項法律,涉及到刑法、行政法、民商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法等內容,需要學習者具有扎實的民商法知識。公司法是法學院學生的必修課程,也是律師、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等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
案例教學法是目前我國比較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西方法學教育特色。在公司法的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提問、討論和案例摘要等方法教學,培養學生對法律問題的洞察力和法律分析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在公司法教學中的應用
公司法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學生通過單純的課堂講解很難對公司法形成直觀、深刻的認識。這就需要運用案例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案例當中認識公司法、理解公司法、運用公司法。
(一)啟發教學
在公司法的教學當中,可以根據教學的進程引入具有特色的判例,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組織討論;也可采用分組的方式,由學生扮演不同當事人的角色,在不同分足之間展開辯論。在學生針對案例進行辯論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一些具有方向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他們將公司法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的案例當中。在公司法的教學當中的案例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生不再是消極的聽,而是轉變為積極地討論和思考,進而充分了解案件的實施以及相關的規定理論等等,并注重培養他們根據不同案件的不同問題歸納出不同側重點的回答方案的能力。
(二)抽象公司法內容
公司法當中的許多理論比較抽象,純粹的語言說明難以給學生明確的理解和認識,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實例進行教學,利用具體的案例以及對應的案例分析,讓學生理解并認識公司法、重視并領悟公司法的具體規則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例如,王某、劉某和田某三人成立維納服裝有限公司,其中王某曾經是國企的董事長兼經理,由于工作疏忽給該企業造成重大損失,以至于資不抵債而最于半年前破產,劉某是一位個體出租車司機、田某是個體服裝店老板。王某、劉某和田某三人約定,王某和劉某分別出資十二萬和六萬,田某以實物作價六萬出資。并制定了公司章程,規定公司不設立董事會,推舉王某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并依法領取了營業執照。由于成立后公司的效益不理想,劉某決定把股權轉讓給宋某,王某與田某不同意,劉某要求王、田二人購買,二人不愿意,租后劉某將股權轉個宋某。根據這一案例,讓學生對王某能否擔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進行分析;同時討論分析劉某轉讓股權的有效性問題和三人成立的服裝公司,不設董事會而只設置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的做法。通過上述案例以及問題的分析,讓學生掌握公司法當中有關公司董事、高管、監理的合法資格的規定,了解我國公司法當中的股份轉讓和執行董事的設置問題。學生通過案例會對公司法產生一個直觀生動的認識,有利于他們在實際當中的操作運用和問題分析。
(三)疑難案件抗辯
公司法實務當中存在著一些疑難案件,其影響程度和難度都比較大。教師也可以引用案例進行教學。教師先把案例的具體情況介紹給學生,并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隨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熱門案件,增強學生法學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法律問題的發現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
對于公司法的背景資料、形成演變等不適合運用案例教學的部分,教師也可以講解為主,例如,我國從股份制改造到現代化企業制度的建立的認識和實踐發展;我國公司法的制定過程等等。通過對概念的解釋和理論的對比歸納,幫助學生掌握公司法知識。
二、案例教學法在公司法教學中的作用
(一)幫助學生了解公司法的背景
案例是公司法內容的濃縮,學生通過判例能夠掌握公司法的規則。而在判例的過程中,案件發生的背景、爭議原因以及法律運用規則等內容都需要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考慮。例如,在公司兼并方面,向學生提供一些列的案例,了解兼并的具體公司法內容,并針對案例分析平衡各種兼并方法的利弊,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實際案例中靈活運用。
(二)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培養法學思維
案例教學法凸顯了學生在教學活動當中的主題地位,公司法的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法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在實際法律事務中的處理能力。案例教學法將具體的案例引入課堂,將不同種類的法律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分組辯論或者角色扮演,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辯論,并找出法律依據和問題的解決方案。使學生法律問題有更加透徹的認識,在不同的法學案例當中,培養學生運用法學思維模式思考法律問題、解決問題問題的能力。
(三)深化學生對公司法的認識
公司法教學的核心內容就是讓學生對公司法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認識。有針對性的選取案例進行教學,能夠深化學生對公司法具體條文的理解,加強法律條文與生動案例之間的聯系。
三、案例教學法的完善
(一)案例的選取和補充
案例教學的重要前提就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取與之相符合的教學案例。同時要把握案例教學在整個公司法教學活動中的分量。目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加快,公司法案例也在不斷的出現,可以信昂學生截稿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同時由于發展時間與發展程度有限,公司法案例相比美國不夠豐富,可采用美國的公司法案例進行教學,通過案例的分析使學生了解公司法的新趨勢和新的發展方向。另外,還可以選取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具體的案例分析,增強學生法律問題分析能力和處理能力。
(二)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案例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進行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教師要對學生的分組討論情況進行觀察,適時進行分析引導。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具體的案例分析給學生以適時的啟發,提高學生在公司法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彼此協調相互配合的案例分析過程中培養法學思維能力,提高公司法案例教學的效率。
四、小結
實踐教學法符合公司法內容的實踐性抽象性等特點,是公司法教學的發展要求。在公司法教學中結合具體的案例分析,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法學思維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處理公司法實務問題的能力,以獲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包金花.《公司法》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0:270-271.
[2]石紀虎.公司法課程教學實踐與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3:105-107.
[3]曹贊剛.公司法課程應用型教學的改革措施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1,09:221-222.
作者簡介:
王光瑩(1983.3~):男,籍貫:河南信陽,學歷: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市場監管方向,單位:鄭州成功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