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增
摘要:指出了環境地質問題直接威脅和破壞著生態環境,影響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嚴重影響和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影響社會、經濟和區域性環境發展的綜合性制約因素的系統問題。分析了礦區礦山開采過程中產生的采空塌陷、污水、地下水下降漏斗等環境地質問題,并有針對性對這些環境地質問題提出了治理對策,以解決礦區及其周邊的環境惡化的問題,協調好礦山發展與環境問題,實現礦區的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
關鍵詞:礦區環境;采空塌陷;巖溶塌陷;礦渣堆放;治理
中圖分類號: X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944(2015)06023602
1 引言
礦產資源開采嚴重破壞礦區生態環境,影響到人類生存,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由于礦區長期超常開發,產生了大量的污水、廢氣,地下開采還會生成地面塌陷使土地開發失去價值,因此,礦產開發對礦區環境影響到城市可持續發展,是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
2 礦區環境地質問題
通過對礦區進行深入調研,當前礦區環境地質問題主要有:采空塌陷、破壞水資源、污水排放、廢石堆放和尾礦排放、破壞土地資源和礦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問題。
2.1 采空塌陷
采空塌陷是礦區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地下開采特別是采用垮落法開采的礦井,開采后會造成地面塌陷。地面塌陷區一般多出現在開采深度較淺井田內,地面塌陷后由于大氣降水形成較大的匯水區,這些在坑內有積水。采空塌陷多出現在開采深度較淺的礦區,通常塌陷坑內都有積水。如開灤唐山礦采空塌陷區匯水面積大,形成大小十幾個塌陷坑,對環境破壞極為嚴重。
地下開采特別是采用垮落法進行頂板管理的礦井,由于開采對礦層的開采和對圍巖的破壞,造成采動使地下巖體失衡,導致地面塌陷,產生一系列的環境地質問題,隨著開采不斷向深部延伸,特別是多層礦層的開采,形成多層重疊的采空區,使上部已經形成穩定的礦柱遭到了破壞,產生頂板冒落,又形成新的地面塌陷和裂隙[1,2]。
2.2 破壞水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隨著礦山開發力度的加大,礦區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水土流失嚴重,井巷工程開挖和礦產資源的開采破壞了賦存于地下巖層中的地下水,改變了地下水的逕流、水位等水力性質,疏干和破壞水資源,同時礦井生產還會讓地下水排水上地面,讓這些無污染的地下水白白浪費掉。長期地下資源開采對各含水層均有不同程度的疏干,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一直以開采區域為中心,地下水不斷地向礦井內流動,礦井規模越大,這種影響也越大。1984年開灤范各莊煤礦發生了特大型突水事故,造成整個唐山市古冶區地下水位急劇下降,給人民群眾吃水帶來困難。一般來說礦區內被疏干的含水層主要為第四紀沖積層,該層為孔隙含水層,含水豐富。
另外礦山開采和選礦生產要消耗大量潔凈水;礦山廢石排放和尾礦又可使礦區周圍的水資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礦山固體廢物可隨大氣降水、地表徑流、風流及滲濾水進入地表水體和地下水而污染水資源。
2.3 污水排放
采礦廢水是指礦山企業生產過程中向外排放礦井水或礦坑水,它主要包括礦井開采而產生的裂隙導入地下的地表水、生產、防塵用水、礦井各類含水層通過導水通道流入井下的水等,露天礦山還包括雨廢后流入采坑大氣降水等。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國有礦山每年外排礦井水超過20億m3。特別是大型選礦廠的存在,污水排放對地表水體污染嚴重。在礦區地表河流隨處可見不經處理污水,這些污水通過第四紀松散層滲漏到地下,對地下水進行污染,嚴重影響到用水安全。
2.4 廢石堆放和尾礦排放
礦山開采的同時,由于掘進巖石巷道或露天開采產生了大量廢石,這些廢石一般均堆放在礦山附近的排土場。由于廢石、礦渣一般均含有害物質,有的還可能含有易燃物質,這些廢石長期堆存,不但占用大量寶貴土地資源,還會散發出有害氣體,污染土地和地下水。
據不完全統計,我們每年礦山排放的固體廢棄物的占開采量的40%左右,有的超貧礦這個比例更高。尾礦是選礦后的廢棄物,往往含有硫、砷、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同時還殘存選礦藥劑,當尾礦風化后這些超標的有毒物質就會溶于水里,經地表水流或大所降水運移,嚴重污染地下水和周邊土地,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影響森林、魚類、禽畜的生長和繁殖,影響農業生產。
另外地面尾礦庫不但占用大量寶貴土地,而且由于尾礦庫堆料超過庫容、超齡服役,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實,或遇山洪暴雨,或設計不合理等原因,可能會引起滑坡和塌陷,造成尾礦庫潰壩等重大事故發生[3,4]。
2.5 破壞土地資源
露天采礦破壞地形地貌,挖損土地;地下開采造成土地塌陷;廢石和剝離物的排放壓占大量土地;采礦“三廢”污損土地;露天采挖和采礦塌陷引起礦區地形地貌的破壞,同時還會改變地下水生態系統,造成礦區土地排水系統、給水系統的破壞,嚴重的還會造成土地沙漠化、鹽漬化,使寶貴的土地資源流失。
3 治理對策
隨著人民生活不斷提高,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礦區環境整治力度逐年加大,國家出臺了環境保護法,確定了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礦山企業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越來越大。為了解決資源開發和礦區環境保護這一突出矛盾,各個生產礦井均行動起來,采用了多種措施,努力把礦區環境治理好,確保礦區開采持續發展。
3.1 采空塌陷治理
礦區開采造成地面塌陷,對寶貴的土地資源進行破壞,破壞的土地變成了城市的垃圾丟棄場所,使大片農田消失。隨著國家對城市環境管控力度不斷加大和綠色礦山建設的示范作用,礦山企業對采空塌陷治理的積極性提高,目前采空塌陷的治理已融匯到綠色礦山建設之中。
采空塌陷治理通常采取充填復墾或修整法來進行,即把礦山生產中的廢石排放到塌陷坑中,然后上面覆蓋些土層,再在上面種樹種草,逐步恢復礦山生態環境。山區的礦山可以利用地形地勢,修建梯田,恢復農耕環境,選擇優良樹種和適合本地生長的草本植物,對礦山綠化,使荒山變綠變美。綠化礦山建設是礦區環境整治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礦井廢水治理
礦井排污中不但含有懸浮物,還含有有害物質,甚至含有毒性,對環境極具破壞性,為了整治環境,礦山企業一定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把生產工藝進行改革,加快落后設備的淘汰速度,采用有效措施減少廢水和污染物排放,如礦井可以建立循環水利用池,凈化后的水可以用于選礦、井下滅塵等用水,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變廢為保,達到對廢水循環利用,形成礦區發展可持續的生態。
對礦山開采無影響的塌陷坑,可以改造成礦區污水沉淀池,進行粗處理,然后可以用于井下滅塵、井下防火注漿等,同時進行處理后的水也可用于農業生產、綠化造林等生態恢復用水。
3.3 廢石綜合治理
對占用耕地或可耕地的廢石,原則上應全部治理,采用推填、“搬家”等方式恢復被占耕地。依據地形對部分區域實行平整、覆土,種植花草樹木,改造成綠化用地。
礦山開采排放到排土場的的廢石不但造成對周邊環境的破壞,還會造成安全隱患,應對廢棄的排土場根據廢石的巖性和風化情況,采用山坡整形、溝壑填平等措施,植樹種草、綠化美化,進行綠色礦山建設[5]。
對可利用廢石的治理,可以制磚、生產水泥和作為建筑材料,變廢為寶,創造利潤,而且節省土地、改善環境。
4 結語
礦區社會經濟繁榮和發展離不開礦產開發,但礦山生產和礦產資源開采又會對礦區環境造成破壞。礦區要發展就必須協調好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這兩大問題,要依托科技進步,最大限度地減少礦產開采給城市帶來的不利影響,采取科學的、可行的和有效的減少資源開發對城市環境影響的措施,實現礦區的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
[1]滕 麗.本溪市地質災害特征分析及防治對策探討[J].綠色科技,2014(6):289~290.
[2]李 濱,史建雨,馬佳平,等.礦山采選工程施工期環境監理要點[J].綠色科技,2014(9):208~210.
[3]何哲樣,田守祥,隋利軍,等.礦山尾礦排放現狀與處置的有效途徑[J].采礦技術,2008(5):78~80,83.
[4]呂 影.張集礦采煤沉陷區環境質量問題及其重建對策[J].綠色科技,2014(7):222~223.
[5]姚春玲.建水縣退耕還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綠色科技,2014(7):80~81.